编辑推荐:
(2010-11-19)
(2010-08-20)
(2010-08-20)
(2010-08-20)
微生物学诊断 从可疑媒介物或患病人畜胃肠内容物及血清中检查肉毒毒素,是主要的微生物学诊断手段。
1.肉毒毒素检测 被检物若为液体材料,可直接离心沉淀;若系固体或半流体材料,须稀释制成乳剂,于室温下浸泡数小时甚至过夜后再进行离心。取上清液分为两份,其中一份按1/10量加入10%胰酶液混匀,于37℃作用6Omin,然后进行检测。
毒素检出试验 取上述两种处理的毒素液,分别腹腔注射小鼠2只,每只0.5ml,观察4d。若有毒素存在,小鼠一般多在注射后24h内发病、死亡。主要表现为竖毛、四肢瘫软、呼吸困难,呼吸呈风箱式,腰部凹陷,宛若蜂腰,最终死于呼吸麻痹。
毒素中和试验 分3组进行。各取1ml被检毒素液第1组(毒素中和组),加等量多型混合肉毒抗毒素,混匀后置37℃作用3Omin;第2组(毒素灭活对照组),加等量缓冲液,混匀后煮沸10min;第3组(毒素对照组),加等量缓冲液混匀即可。3组混合液分别腹腔注射小鼠各2只,每只0.5ml,观察4d。若1和2组的小鼠均获保护存活,而第3组小鼠以特有症状死亡,则可判定有肉毒毒素的存在;若第1组也不能保护,则说明该毒素不是肉毒毒素。必要时需进行毒素定型试验。
定型试验可先进行毒力测定,取含10~lOOMLD/ml的毒素液,分别与各型肉毒抗毒素及明胶磷酸盐缓冲液等量混合,37℃作用3Omin后依上法进行试验,能保护小鼠免于死亡的抗毒素型,即为所含肉毒毒素的型别。
另外,检测肉毒毒素可用以A一F型抗毒素致敏的醛化红细胞做间接血凝试验,或用已知型别的抗毒素进行琼脂扩散试验。
2细菌分离鉴定 利用本菌芽抱耐热性强的特性,接种检验材料悬液于孢肉培养基,于80℃加热30min,置30℃增菌产毒培养5~10d(可取此培养上清液进行毒素检测),再移植于血琼脂和乳糖牛奶卵黄琼脂平板,35℃厌氧培养48h。挑取可疑菌落,涂片染色镜检并接种府肉培养基,30℃培养5d,进行毒素检测及培养特性检查,以确定分离菌的型别。
免疫防治 在动物肉毒中毒症常发地区,可用明矾沉淀类毒素作预防注射,有效免疫期可持续半年至一年,也可用氢氧化铝或明矾菌苗接种。
人畜一旦出现肉毒中毒症后,可立即用多价抗毒素血清进行治疗。若毒素型别已确定,则应用同型抗毒素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