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
2011年中考化学复习提纲(超全)
-
名师指导:中考化学如何高效复习
-
2011中考化学命题重点大盘点
-
中考化学学习中演示实验的重要性
1、某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氯化镁、碳酸钙、硫酸铜、碳酸钾和硝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以下实验(1)将该混合物放入足量水中,得无色透明溶液;(2)向(1)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3)在上述(1)的溶液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据上可推断原混合物中肯定有_,肯定没有_,可能有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实验中肯定发生的反应:_ 2、某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氯化钾、碳酸钠、硫酸铜、硫酸钾和硝酸钡。现进行以下实验:(1)将该混合物放入足量水中,产生白色沉淀,得无色透明溶液;(2)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逸出无色气体,所得溶液澄清透明;(3)最后加入稀硫酸,又立刻出现白色沉淀。据上可推断原混合物中肯定有_,肯定没有_,可能有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实验中肯定发生的反应:_ 3、有一混合气体由HCl、CO、H2、H2O、CO2组成,将其依次通过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②浓硫酸,③灼热氧化铜后,剩余气体是()A、没有气体剩余B、只有CO2剩余C、只有H2O剩余D、H2O和CO2 4、有一气体可能有CO、CO2、H2、HCl气体的混合物,依次通过(1)澄清的石灰水时无沉淀,(2)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黑色粉末变红但无水出现。将剩余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时,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可见:混合物气体中一定有_;肯定没有_.
5、已知A、B、C、D、E、F 6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1)A+B→C+H2O(2)C+KOH→D↓(蓝色)+E
(3)B+D→C+H2O(4)E+BaCl2→F↓(白色,不溶于稀硝酸)+KCl根据上述变化关系,推断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 _;B _;C _;D_;E _;F _。
6、有属于酸、碱、盐的5种常见物质A、B、C、D、E,它们之间可以发生如下反应:(1)A+B→C+H2O(2)C+H2SO4→D↓+A(3)E+AgNO3→AgCl↓+C根据上述反应,推断下列各物质的化学式:A_;B_;C_;D_;E _。
7、实验室有一包由两种盐(不含氢元素)组成的白色粉末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未知酸溶液。为了确定各自成分,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
已知A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固体B是农业上常用的两种元素组成的钾肥。
则:气体A是_;未知酸溶液是_;组成白色粉末的两种盐是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8、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含有CuSO4、BaCl2、Na2SO4、Na2CO3、KCl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对其组成进行了探究,过程如下:
根据以上实验推断,这包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_;一定不含有_;可能含有_。
9、根据下列化合物与单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回答:
(1)若乙的溶液为浅绿色,Y是红色固体,则X是_。
(2)若在常温下乙是气体,则X是_。
10、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1)C的化学式为_;(2)A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是_;(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3)图中反应①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反应,又称为_反应。
11、有A、B、C、D四种溶液分别是碳酸钾溶液、稀硫酸、硝酸钡溶液、硝酸钾溶液中的一种,两两混合现象如下:A+B--有气体B+C--有沉淀A+D--无明显现象则A、B、C、D分别是_、_、_、_。
12、甲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1)猜想一: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_、_。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
(2)猜想二: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_现象(填"放热"或"吸热")。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一猜想(至少写出两种方案,如果写出三种正确方案奖励1分):
①_;
②_;
③_。
(3)取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就白色固体C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_。
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填写下表)
13、环境问题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温室效应被列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抑制全球范围内气候持续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已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
(1).二氧化碳(eryanghuatan)是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我国二氧化碳(eryanghuatan)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为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只填2种)_,_。
(2).为减缓二氧化碳使全球变暖的趋势,有科学家提出大胆设想:将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使其液化,然后将其压入到冰冷的深海中。但也有科学家担心海水中富含二氧化碳后酸度会增加,可能会杀死一些海洋生物,甚至会溶解掉部分海床,同时气候变化也可能改变海洋环流,把海底的二氧化碳又带回海面,另外把二氧化碳压入海底所消耗的能源可能会再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①二氧化碳气体转变为液体时将会_能量(填"释放"或"消耗");②二氧化碳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③二氧化碳在深海中的溶解度比在通常状况下的水中的溶解度_,原因是_。
(3).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时没有明显的现象变化。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所有装置的气密性良好),试图通过观察现象来间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①请根据上图实验装置和下表的操作方法,将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填入下表中:
②若再分别向A、B装置的烧杯中滴入少量氯化钙溶液,将会看到的现象是:
A:_;B:_。
(4).二氧化碳在化学家的眼里是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只要有合适的条件,可以像发生光合作用那样将二氧化碳转变为所需要的产物。二氧化碳可以为化工合成提供足够的碳元素,既可以减少化工产业对煤和石油的消耗,又可以缓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
①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光合作用转变为葡萄糖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
②化肥厂用二氧化碳与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尿素[CO(NH2)2]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
(5).我国科学家陈乾旺等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在440℃和800大气压条件下,二氧化碳和金属钠反应产生金刚石和碳酸钠,合成的金刚石最大达1.2mm,完全可以满足工业用途。
①二氧化碳与金属钠反应生成金刚石和碳酸钠的化学方程式为:_。
②请从人类生存的角度分析,金刚石与水相比谁更宝贵?_,
理由是:_ 14、A、B、C、D、E、F、G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E、G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A物质的化学式_。(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
C物质固态时的名称_,该固体物质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_。
(3)写出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_。
(4)上图转化中产生无色气体G的原因是_,
写出物质G和A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15、经过课外学习发现,锰(Mn)也能排入下列金属活动性顺序中:
K、Ca、Na、Mg、Al、Mn、Zn、Fe、Sn、Pb、(H)、Cu、Hg、、Pt、Au
①用元素符号将上述金属活动性顺序补充完整。
②已知锰盐中锰元素显+2价。写出一个有金属锰参加的置换反应_.
16、化学小组的同学为验证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的燃烧产物,并测定蜡烛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注:反应前全套装置中残留的空气及反应后A瓶内残留的燃烧产物均忽略不计,且各装置均能吸收完全)。
A BC DE
(1)实验步骤有:①称量②再称量③点燃蜡烛,并通入氧气(控制氧气流量)④停止通氧气,使蜡烛熄灭⑤按图示连接仪器⑥将装置冷却至室温。则实验步骤的顺序是(填数字序号)_。
(2)可供选择的试剂有:稀硫酸、浓硫酸、盐酸、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浓溶液等。则装置C、D中所盛放的试剂依次为_;装置E的作用是_。
(3)为测定蜡烛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反应前、后必须称量装置(填装置序号)_的质量。
17、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燃煤约占70%。(1)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煤炭是否含硫"这一问题产生了争论,他们设计了如右图所示实验进行测定。请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_。为点燃煤炭,还须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2)他们查阅资料后找到了这样一段话:"二氧化硫能使KMnO4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成无色),反应方程式为: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 _。然而方程式中最后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印刷不清楚,根据上下文了解到该物质是一种酸,请根据已学知识推测其化学式:_(2分)。反应后生成的MnSO4中Mn元素化合价为_(2分)。
(3)盐往往是由离子构成的。如:KMnO4由K+和MnO4-构成,K2SO4由K+和SO42-构成。盐的晶体或溶液的颜色通常是由构成它的离子决定的。请根据(2)中查阅到的资料推测:KMnO4溶液呈现的紫红色可能是由_离子表现出来的(填离子符号,2分),理由是_。
18、小芳同学从超市购买了一瓶维生素C泡腾片。下图是维生素C泡腾片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小芳同学根据使用说明将维生素C泡腾片放入一杯水中,发现维生素C泡腾片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片刻后变成为一杯鲜甜的橙味饮品。小芳同学感到很好奇,产生的气泡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