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中考生物科学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 2011-01-03 20:46:04 作者: guoqun

推荐阅读:

  2、 食物中含有多种无机盐,其中包括钙、铁、碘、钠和磷等。它们不能提供能量,却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3、 食物纤维主要由纤维素组成,是一类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物质,主要来自植物性食物,对人体有着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如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的蠕动,有利于及时排便。

  4、 维生素的种类很多,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都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但它参与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对保持人的身体健康关系很大。

  5、 昆虫取食的器官叫口器,位于头部的下方和前端。蝶类——虹吸式口器;蝗虫—— 咀嚼式口器;蜜蜂——嚼吸式口器;苍蝇——舔吸式口器;蚊——刺吸式

  6、 牙是人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龋齿俗称蛀牙,微生物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酸性物质从而引起龋齿。

  7、 人体的消化系统由一条消化道和一些能分泌消化液的消化腺组成。

  8、 消化系统主要有三个功能:将食物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小分子化合物;将这些小分子化合物吸收到血液中;将消化后产生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9、 人体将食物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小分子化合物的过程叫做消化。

  10、 当食物消化后,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系统的管壁进入血液(xueye)的过程叫做吸收。

  11、 酶是生物体细胞制造的一种蛋白质,它能使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变成可吸收的物质,我们称它为生物催化剂。

  12、 经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是通过血液和淋巴细胞的循环流向全身的,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为体重的7%~8%。

  13、 构成血液的成分有液态的血浆,以及各种血细胞。

  14、 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圆盘型。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它使血液呈现红色。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所以,血红蛋白能帮助红细胞运输氧,也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15、 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且数量少。人体内有多种白细胞,能抵抗病菌的侵入,如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能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淋巴细胞还与机体的抗传染功能有关。

  16、 假如我们的血不会凝结,那它就会从伤口处不停地流出来。血细胞中的血小板有加速血液凝固和防止伤口大量出血及阻止细菌入侵的作用。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

  17、 人体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则担负着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18、 血液具有输送氧、二氧化碳、各种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的功能,还能起防御保护作用,血液对调节体温也有重要作用。

  19、 当左、右心房同时收缩,左、右心室舒张时,便会将心房的血液压入心室,而心房和心室间的瓣膜(房室瓣)会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当左、右心室同时收缩,左、右心房舒张时,左心室便会把血液压入主动脉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右心室则将血液压入肺动脉送往肺部。心室与动脉间的瓣膜(动脉瓣)会防止血液倒流回心脏室

  20、 动脉是从心脏运送血液回到心脏的血液,它的管壁较厚,弹性大。静脉是从全身各器官运送血液回到心脏的血管,它的管壁较薄,弹性小,大静脉管腔内有静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毛细血管则是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的血管,它的管壁极薄,管径较细,一般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21、 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不断地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运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器官,并将器官组织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运送到排泄器官并排出体外,以保证生理活动正常进行。

  22、 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强叫血压。健康成年人收缩压变动范围为12~18.7千帕,舒张压为8~12千帕,

  23、 细胞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呼吸运动和血液循环都大大增加了,但仍不能满足肌肉组织对氧的需要,以致肌肉处于暂时相对缺氧的状态,于是细胞就会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是对能量需求的一种暂时补充。

  24、 低等无脊椎动物大多数都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它们只靠体表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鱼类在水中是用腮进行呼吸的。陆生脊柱动物的体外已经有专门的呼吸器官——肺

  25、 肾脏就像一部过滤机,当血液流经肾脏时,通过一个个微小的“过滤器”——肾单位。

  26、 新陈代谢是生物的主要特点之一。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同化作用是指生物体会不断地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身体新的组成成分,储存能量的过程;异化作用是指生物体不断地氧化分解身体内原有的部分物质,释放能量,排出废物的过程。新陈代谢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27、 无论生物在水中的植物还是生活在陆地上的植物,它们都能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并储存能量,这种方式叫自氧。

  28、 人和动物等通过摄取现成食物来获得营养,这种营养方式称异养。

  29、 自然界的细菌、真菌和病毒等通常都称为微生物。

  30、 从以死的、腐烂的生物体中获得营养的生物为腐生生物。生活于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获得营养的生物为寄生生物。腐生生物和寄生生物都属于异养生物。

  31、 微生物也是通过呼吸作用来获取能量的。

  32、 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样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

  33、 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画、一张表或计算机图象,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34、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35、 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就提出了原子概念,他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道尔顿的原子开辟了从微观世界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新纪元。

  36、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7、 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原子和体积很小,原子的半径在10 米数量级。

  38、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而原子是电中性的。

  39、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

  40、 1913年,丹麦科学家波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轨道上运动。

  41、 原子核是由更小的两中粒子——质子和中子构成。

  42、 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夸克构成的。

  43、 一种原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是一定的,核电荷数也是一定的。

  44、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45、 原子中核内质子数、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

  46、 人类已知的元素有110多种。我们把有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成为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

  47、 通常人们把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稀少,因此这类气体叫稀有气体,这类元素叫稀有元素。

  48、 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地壳主要有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元素组成的,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金属元素最高的是铝,其次是铁。

  49、 元素符号是国际上统一采用的符号,通常用该元素拉丁字母的第一个大写来表示。

  50、 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称化学式。

读书人网 >备考指导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