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万能答案
-
中考语文常见病句及练习
-
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过关检测题
-
中考语文:材料概括与探究过关检测
2005年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灾难突然降临的时候(17分)
①这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每天忙碌的人熙熙攘攘。八点三十分。装满乘客的地铁缓缓起动,向下一个站点驶去。
②当列车行驶到两个站点中间地段时,突然一片漆黑,车也慢慢停下来。车厢里的人一下像炸了锅似的,乱哄哄的如同马蜂窝从树上落到地下。有人大声骂司机:“真是个笨蛋!”也有人说:“养你们这些人有什么用,简直是一群废物,”
③司机解释道:“突然停电,这是一次意外事故,我马上与调度中心联系,”司机在黑暗中摸出手机,拔完号码后没有任何信号。
④这是一次意外停电,波及全市。始料不及的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停电搞蒙了,通讯中断,交通阻塞,整座城市近乎瘫痪。地铁里的人如同无头苍蝇,纷纷掏出手机与外界联系,却都没有信号。有人用打火机照亮,得到片刻的安慰。女人哄着不断哇哇哭叫的孩子。有人说:“我好不容易找到这份工作,迟到会被炒鱿鱼的。”有人说:“我与客商约好,签一份额为三百万元的合同,失约可能会使合同泡汤的。”也有人说:“等出去了,一定要起诉地铁公司。”黑暗像一只无情的大手,捏得人喘不过气来。哭声、骂声、叹息声不绝于耳。有人说,“等一等吧,地上的人不会不管我们的。”
⑤突然,黑暗中传出一个女孩稚嫩的声音:“妈妈,太阳落山了!”妈妈说:“宝贝,乖,天黑了,宝宝睡觉觉……”妈妈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大家静静地听着,情绪渐渐地稳定下来,各自想着心事。(写话位置见第14题)。
⑥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个恐怖的声音打破了可贵的安静:“我心脏病犯了,没带药,谁有急救药……”旁边的人就问:“谁有药?”人们开始纷纷问着,一个接一个往下传。终于有人说:“我有。”接下来就听到急急忙忙的翻找声。
⑦“找到了!找到了!”那人边说边把小药瓶递给挨着他的人,这人接过药瓶又传。递给下一个人。没有人组织,药瓶却像接力棒那样被有序地传递着。
⑧“唉呀!”一声惊叫,药瓶不知传到谁的手里时不慎掉到地上,那人急忙俯下身在地上摸,整个车厢的人都俯下身在地上摸,仿佛药瓶会在黑暗中流窜到车厢的任何一个角落。终于有人说找到了,把药瓶又传下去。有过落地的教训,接药瓶的手就格外认真。药瓶很快就传到病人手里。黑暗中,不知是谁递过一瓶水,病人吃完药安静了下来。
⑨不知又过去了多长时间,与外界还是没有一丝联络,有人提议往下一出站口走,立即有人响应,有人用打火机把自己的衣服点着了照明。立即有人大声喊:“快灭掉,烟能使人窒息!万一引起火灾一个人也别想跑掉!”几个人手忙脚乱地把火扑灭了。刹那间,光明消失了,重新又回到黑暗的深渊。人们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憎恨黑暗,也没有过像今天这样渴望光明。
⑩这时,有一个人大声喊道:“大家手牵手跟我走!”
⑾话音刚落,人们就主动地手拉着手排成了长队,那人又问:“有没有没牵乎的?”当确认都牵好手后,那人就带头向下一出站口走去。黑暗中,那带头的人不时被绊倒,但他爬起来再走,不知摔了多少跤。后边的人有条不紊地跟着,没人说话,只有脚步声。
⑿人们终于从黑暗的地铁中走出来了,领头的人衣服刮破了,脸和手都碰出了血。更让人意外的是,人们发现,领头的这个人竟然是个盲人。
12.梳理故事情节,用简洁的文字填写下面的方框。(6分)
母女对话,众人情绪渐稳定 有人点燃衣服照明,几人把火扑灭
13.阅读下面两个句子,想一想加点词用得是否恰当?如果用得恰当,请说说它的好处;如果不够恰当,请找出一个更好的词语替换它,并说说理由。(4分)
①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个恐怖的声音打破了可贵的安静。
②有过落地的教训,接药瓶的手就格外认真。
14.文章第②段画线的句子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突然停电时人们躁动不安的状况。仔细阅读第⑤段,感受一下母女对话后地铁车厢里的氛围,并在下列横线上仿照画线句子,写一句话,描写出当时特有的宁静。(2分)
此时,车厢里 。
15.文中哪个片段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2分)
16.当灾难来临时,该如何应对?本文给你哪些启示?(3分)
【答案】12.突然停电,地铁车厢里怨声四起;一位乘客突发心脏病,众人传递药瓶救治;由一位盲人引领,大家手拉手走出地铁。(意思接近即可。每框两个得分点,每一点1分)
13.①“可贵”用得好。它写出了人民从慌乱躁动中开始冷静下来的状态,也表明了作者对这一状态的肯定。(答出一点得1分)
②“认真”用得不够准确,可用“谨慎”替换。“谨慎”除了有“认真”的之外,还含有“小心”的意思,此处用“谨慎”更符合语境。(意思接近即可,2分)
14.示例:此时,车厢里仿佛掉下一根针都听得见,静悄悄的。(只要形象地描述出此时十分安静的状况,符合语法即可。如果不形象扣1分,不合语法扣1分。注意:此处不一定要求运用“比喻”手法,只要形象即可。)
15.要求回答具体,有简要的分析,如:对第五个片段印象深刻,将大家引领出黑暗的人竟然是一位盲人,这说明在危难时刻,只要冷静、坚定,就可以发挥个人潜能,化解危难。(回答不具体扣1分,分析不正确扣1分。)
16.本文给人的启示是:灾难来临,一要冷静、镇定,二要团结协作,三要科学应对(有求生的科学知识)。(以上三点,答出一点得1分,每个得分点意思对,符合情理即可,不要求字面与参考答案完全相同。)
2006年现代文阅读(34分)
(一)
①儿子小铁上初二的时候,有一天下午我和他妈妈出门,问他去不去,他摇摇头,一人闷在家里。晚上,我们回到家,他问我:“你发现咱家有什么变化吗?”我望了四周,一切如故,似乎没什么变化。他不甘心,又问:“你再仔细看看。”我还是没有发现什么蛛丝马迹,倒是他妈妈眼尖,洗脸时一下于看见脸盆和脸盆旁边的水管上贴暑小纸条,纸条上写着它们名字的英文。
②我这才发现屋子里几乎所有的地方,柜子、书桌、房门、厨房、暖气、音响、书架……上面都贴着小纸条,纸条上面都用英文写着它们的名字。一张张小纸条剪得大小一样,都是手指一般窄长形的,不仔细看还真不容易看到。他很得意地望着我笑。不用说,这是他一下午的结果。我表扬了他。
③那一年,他对外语突然感了兴趣。他就是这样开始他的外语学习的。他所付出的努力一般是在家里,是默默的。
④所以,在许多人夸奖小铁聪明时,我的虚荣心当然得到满足,但是我其实是很清楚的,孩子是以他的刻苦方式取得他应有的成绩的。
⑤有时候,他很贪玩,读中学时最迷恋的是NBA篮球,哪怕考试再忙,每晚的电视只要有NDA的比赛,必看不误,你怎么说他,他也是雷打不动。为此,我和他发生过冲突,弄得他哭着对我说:“我什么时候因为看NBA把功课耽误了?我现在看电视耽误的时间,我会安排时间补过来。”
⑥现在,他读大学了,时间更紧张了,偶尔回家一趟,或是陪他妈妈逛商店,或是陪我聊聊天,其实都是很耽误他的时间的。我知道我们大人的时间显得越来越慵散了,但他正是忙的时候。而且,我发现我变得爱唠叨了,也许好不客易看到孩子回家一趟,总想和他多说说话,便缺少节制,而他变得懂事了许多,从来没有不耐烦过,总是放下手中的书本,听我说不完地说。听我说完之后,他会对他妈妈开句玩笑:“妈,你看我爸又耽误了我的时间,我得晚睡几个小时了。”
⑦有一次,他让我帮助他买盏应急灯,说晓上一过11点,宿舍就熄灯了。我劝他少熬夜,他说同学都这样,每个人的床上都有一盏应急灯。应急灯要是妨碍同学了,他会骑上车跑出校园,到学校边的24小时营业的永和豆浆店,买点吃的,一坐就到半夜或是一个通宵。
⑧虽然,我不赞成他熬夜,但我赞成他必须这样付出刻苦努力的代价。在智商方面,孩子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的,聪明只是一张漂亮的糖纸,外表可能闪闪发光挺好看,但包裹在里面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这重要的东西就是刻苦。
(选自〈作家文摘〉 作者 肖复兴)
13.文中的“小铁”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14.仔细品读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说说它好在哪里?
15.第⑧段最后一个句子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句话在文章结构和内容表达上起什么作用?(4分)
13.好学,会学;会玩;孝敬父母;有幽默感;开朗活泼等。(答对其中4点可给满分)
14.这个句子用比喻的方法,(2分)把贴字条这种学习方法的实际作用和神奇功能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了。(2分)
15.它说明了聪明只是一层外包装,只有刻苦学习才能使人真正成功。(2分)在内容表达上是全文的总结,画龙点睛。(1分)在结构上是照应开头。(1分)
16.聪明只是一张漂亮的糖纸。(2分)(或小铁的故事。或涉及聪明与刻苦的关系等均可)
2007年现代文阅读(34分)
樱桃树下
谭延桐
那是一棵很大的樱桃树。现在正是它最骄傲的季节,上面自然缀满了红玛瑙一样的樱桃。只一眨眼的工夫,它的周围就围满了孩子。他们全像仰望星空一样地在仰望着它。可不是么,此刻,那些樱桃多像亮亮闪闪的星星啊,谁不喜欢星星呢?看上去,他们中的每一个人似乎都很激动,就好像那些樱桃马上就要自个儿跑到他们的嘴里似的。可谁都知道,天上是不可能掉下馅饼来的,更何况这是比馅饼还要好看还要好吃的樱桃呢。 樱桃,樱桃,甜美的樱桃,
像火焰在燃烧,像星星在闪耀。
烧着了少年的心,
也照亮了他们年青的微笑……
不知何处传过来的歌声一撩拨,有的孩子就开始急不可耐了,一跳一跳的,恨不能跳到和那些樱桃一般高的高度去。当然了,着急也是没有用的。如果着急有用的话,遇到类似的问题(类似的问题可就多了),大家就都会用着急来解决了。那,这个世界上还要平静、从容、沉着、勇敢、胆识、智慧和力量干什么?那些着急的孩子显然是不知道这些的,他们只管忙着着急了,哪里还管得了这些呢!
就在这说着说着的当儿,一只熟透了的樱桃便不偏不倚地砸在了一个少年的头上。那个少年刚要开口大骂,便又一下子止住了,因为这一刻他终于看清楚了,砸在他头上的并不是一种厄运,而是一种好运。好运就是砸破了他的头,他也会乐意他也会高兴死的。于是,他就笑了,并赋予了笑一种很明亮的含义。他的笑,转瞬便引来了许多嫉妒。有一个少年怒气冲冲地对他说:“丢了,
赶快把它丢了!你忘记老师是怎样对我们讲的了?不劳而获是最可耻的,你忘记了吗?”那个少年紧紧地攥着那颗樱桃,就像是攥着自己的命似的,坚决不丢。“我让你不丢!”那个嫉妒他的孩子猛地推了他一下,猝不及防,他便倒下了,樱桃滚出了老远。他的来之不易的好心情也跟着倒下了。看得一清二楚,许多疯了一样的脚正在他倒下的好心情上踩来踩去呢。
趁别人踩来踩去的工夫,有一个孩子已经爬到樱桃树上了。他坐在一个树权上,旁若无人地摘着樱桃,吃着樱桃。那架势,就仿佛他是一个君王似的。别人才不管他是不是君王呢,别人只关心那些樱桃能不能落到自己的手上。于是,一些不大不小的石头就飞到了他的耳边,像子弹一样,嗖嗖作响。一看这架势,他就赶快溜下来了。他的小小的脑袋可对付不了那些张牙舞爪的“子
弹”,何况又是些从来就不讲道理的子弹呢。下来了,按说也应该没事了,可是,有一只拳头代替那些“子弹”,落在了他的脑瓜上:“你吃够了是吗?你吃够了,下来了,为什么就不给我们大家伙儿也摘一些下来呢?啊,问你呢?有福同享,你忘了这句话了吗?你忘了吗?你这自私自利的恶鬼,不揍死你才怪呢,不揍死你就对不起你!”
这时候,有一个少年不知道从哪里悄无声息地弄来了一根长长的竿子,趁他们还在争着吵着打着骂着的空儿,便开始打樱桃。不一会儿的工夫,樱桃便落了满满的一地。大家抢啊抢啊,几乎是抢破了头。他打完了,大家也便抢完了。放下竿子,他的手里空空荡荡的,连一颗小小的樱桃也没有。他叹了一口气,那意思好像是说,怎么会是这样的呢?摊上了好运没有用,有爬树的本领也没有用,我千辛万苦找来了一根结实的竿子也没用……怎么会是这样的呢?怎么会是这样的呢?没人注意,他的眼中那几两颗比樱桃还要大好几倍的大大的泪珠,是两颗被迷惘放大了的泪珠。
(选自《辽宁日报》,有删改)
13.从全文看,孩子们得到樱桃的方式有三种,它们依次是:(4分)
被熟透的樱桃打中脑袋
→
→
14.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在句中的作用。(4分)
(1)那个少年紧紧地攥着那颗樱桃,就像是攥着自己的命似的,坚决不丢。(2分)
(2)许多疯了一样的脚正在他倒下的好心情上踩来踩去呢。(2分)
15.联系上下文,对下面两段文字作简要赏析(可从描写方法及表达作用等方面作答)。(4分)
(1)他坐在一个树权上,旁若无人地摘着樱桃,吃着樱桃。那架势,就仿佛他是一个君王似的。(2分)
(2)你吃够了是呜?你吃够了,下来了,为什么就不给我们大家伙儿也摘一些下来呢?啊,问你呢?有福同享,你忘了这句话了吗?你忘了吗?你这自私自利的恶鬼,不揍死你才怪呢,不揍死你
就对不起你!(2分)
16.有位文学评论家说:好的文学作品,在结尾时都会给人送上一个“标点符号”,有的是“。”,有的是“?”,有 的是“!”,还有的是“……”。认真品读文末画线句子,并联系具体的故事情节,说说本文送给读者的是一个什么符号,并陈述理由。(4分)
我认为本文送给读者的是一个 号。理由是
、(一)13.爬树摘樱桃(2分) 用竿子打樱桃(2分)
14.(1)“攥”这个动词,表现了少年用手紧握樱桃,害怕它被抢走的紧张心情。 (2)“疯”这个词写出一群孩子嫉妒、凶狠,用脚乱踩的失控状态。(写出词的含义1分,表达作用1分)
15.(1)运用动作描写或神态描写的方法(1分),写出一个孩子攀缘上树,洋洋得意吃着樱桃的情景(1分)。 (2)运用语言描写的方法(1分),写出一个孩子假借“有福同享”的名义,殴打、教训另一位上树摘食樱桃的孩子的咄咄逼人的架势和蛮横的态度(1分)。
16.本题共4分。第一空选择“。”“?”“!”“……”均可得1分。 第二问得分要点:涉及相关情节1分,抓住关键语意“嫉妒”“以有福同享的名义教训他人”“自私”“迷惘”等阐述理由2分。表达不连贯,不能自圆其说的酌情扣1分。
2008年现代文阅读(34分)
(一)伟大的悲剧(节选)
1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
2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3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际,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的尸体。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个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
4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5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作者:茨威格)
【相关链接】事件背景:今天,设立在南极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一斯科特站,这是为了纪念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1911年,他们各自率领一支探险队,为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到达南极点的人而进行激烈的角逐。结果阿蒙森队比斯科特队早了近五个星期到达南极点,并顺利返回。而斯科特及其同伴却在归途中永远长眠在茫茫冰雪之中。
斯科特写给英国公众的绝命书片段:“仅就我个人来说,我对这次探险毫无悔意,因为它显示出英国人能吃苦耐劳,互相帮助,并一如既往,能以坚忍不拔的伟大毅力去面对死亡的精神。……如果我们能够活下来,我本来想把我的伙伴们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事迹讲给大家听。它一定会深深打动每一个英国人的心。如今不得不让这些潦草的札记和我们的尸体来讲这些事迹了。”
13.第①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4分)
答:运用比喻、拟人(2分);描绘出暴风雪造成的险恶环境(1分);暗示了斯科特一行的悲剧结局(1分)。
14.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4分)
(1)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的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答:“悲伤地”表现了他要与妻子永别时的痛苦(1分);“坚决地划去”表现了他对处境的清醒认识(1分)。(2分)
(2)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答:“跪下来”表达了国王对英雄的沉痛悼念和崇高敬意。(2分)
15.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①段中的“心中的海市蜃楼”的含义。(2分)
答:“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此时心中浮现的却再也无法拥有的美好事物(2分)。如未答到“再也无法拥有”则扣1分。
16.请根据你对“伟大的悲剧”一词的理解,联系历史或现实举一个具体的例子。(3分)
答:事例具体(1分);结局应是悲惨的(1分);能体现崇高精神(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