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多年的英语教学之后,我本人深感口语教学仍然是我们英语教学整个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而且也是最打击信心的一项。例如,新托福考试的官方统计显示,中国地区的考生在听说读写四项中,口语一项平均分数最低。有些考生总分达到理想成绩,可就是因为口语单项不够满意,无法获得美国大学的助教奖学金(因为作为助教是需要给别人用英语讲课的)。那么,我总结了自己的口语学习经验之后,提出一个简单而又有效的观点供大家借鉴或指正,那就是“同中教学口语,同外教练口语”。
一、长久以来的“外教”误区
很多英语学习者一提到“学口语”,就会立刻反应出一个问题“有没有外教”?诚然,外教的英语是无可挑剔的,外教的指导也是必要的。但是,大家会发现一个现象很奇怪:即使上了全外教口语课,口语水平也未必有多大提高。其实原因很简单:外教课上是你说得多还是外教说得多?相信还是外教在不停的表演来挑逗大家说的欲望吧!但是除非一个班上只有一两个人,否则只要人稍微多一点,以我们中国人的内敛性格,就都“免开尊口”了。
还有一个怪现象:外教上课不断鼓励大家开口,我们就是不领情!其实外教很难理解中国人为何不张嘴,因为那是他们的母语,他们认为说英语是与生俱来、天经地义的,就像青蛙会蛙泳是本能一样。但是英语并非我们的母语,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年人已经过了像孩子那样通过“浸泡”在英语环境里就能学好英语的最佳时机了。我很多归国学生的经历验证了我的观点。他们在国外生活了一年,都不能自如表达稍微深入的口语话题。这是因为国外的英语教学根本不会总结英语的规律,而是纯粹把留学生“浸泡”在一个环境里,这并不符合成年人学习善于理性分析而不善于单纯模仿的学习特点。所以,我们学习英语需要总结出“规律”来!
二、口语水平高低的标志——能否用英语组织语言
口语水平高低不在于单词量,更不在于能否说出多少个“地道”的说法(特别是俚语,更不是大家应该过分追求的东西,因为俚语是非正式用语),而在于能否在大脑中用英语组织语言,而非用汉语组织语言,再翻译成英语。因为只要是用汉语组织语言再翻译,就一定会出现结结巴巴的“卡壳”状态。那么如何实现用英语组织语言呢?
三、同中教学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