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1月13日,山东德州一辆保时捷卡宴因为插标“廉政调研”标志牌,引起网友广泛关注。网友质疑:开豪车调研廉政,这是唱的哪一出?1月16日,德州市委网络办称,初步认定保时捷“廉政调研车”系车主恶搞,已将情况通报相关部门。
一句“恶搞”不仅无法让人释疑,更容易引起无端猜测。按照市场价格,一辆保时捷卡宴动辄上百万元,普通人是无法消费得起的,由此推之,车主的身份非富即贵。那么,有这样一个身份背景的人,为何要插标“廉政调研”标志牌呢?这不能不让人产生质疑!
【京佳解析】对“廉政调研车”不可一否了之、一笑置之,大大方方地把它当做一面镜子,无论是未雨绸缪、还是亡羊补牢都为时不晚,京佳教育宋仕杰认为应当找出问题所在,并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才是关键。
第一,反思挂“廉政调研车”牌子背后深层次的根源,无非是“借特权之便”。各部门在极力否认、均称无关的同时,不妨把“廉政调研车”当做一面镜子,好好地照一照反省反省。据调查,在全国各地,一些社会车辆私挂、滥挂公务车标牌的事件屡有发生。相关车主也坦言,挂类似牌照,可以规避有关约束。显然,特权才是公务车标志牌被盗用、滥用的病根。
第二,各地部门首先应当反省自纠、自查。对于公务车标牌的使用,各地都有严格的管理办法,想在这方面沾“公家”的光,风险很高,代价很大,普通人一般是没有这个胆量的。而且按照公务车的配备标准,保时捷卡宴明显超标,在路上被交警拦截的风险更大。此时还敢私挂“廉政调研”标志牌,想必是有一定“底气”的。虽然当地各部门都否认与此事有关,但作为“受害者”,当地纪检部门有必要自证清白;作为车辆管理者,当地交管部门有责任履行职责,查一查这个“恶搞者”到底是谁,其行为背后的“底气”又从何来。
第三,应尊重广大民众的知情权。德州市委网络办称已初步认定保时捷“廉政调研车”系车主恶搞,已将情况通报相关部门。16日山东省纪委办公厅就德州保时捷“廉政调研车”发表情况声明,称车主为济南人,与德州市纪委无任何工作关系。但这还远远不够,既要公布“肇事”车主身份及车辆信息,还要公布相关各部门的公车事情及使用详情,方便广大民众监督和鉴别。只有这样才能平“民众之怨”,树相关部门“公信之力”。
第四,完善相关公车使用制度,强化监管力度。对于公车的使用要进行不断的改革,比如,可以改为交费补贴;逐步取消公车的“特殊待遇和身份”,使其“平民化”;同时,完善公车使用的登记、监管力度,严禁违规使用,并公布相关公车信息,接受民众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