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001年2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我国加入的国际公约是( )。
A.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B.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C.国际儿童权利公约
D.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公约
[答案) A
[考点) 全国人大常委会条约批准权
[解析) 根据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决定批准或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2001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我国加入《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我国政府于1998年10月5日签署加入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但尚未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程序。1.991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我国加入《国际儿童权利公约》。1:980年9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我国加入《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公约》。
42.就国家与法的关系而言,能影响以至于决定法的形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国家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
B.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的政策
C.国家的中心任务
D.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
[答案] D
[考点] 法的形式的影响和决定因素
[解析] 从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来看,在君主制国家,君主的命令就是法律,各级官吏根据君主的授权执行法律,人民被当作法律调整的客体。在民主制国家,法律主要体现为议会制定的法律,而议会又是民选的代表组成的,所以法律是“公意”的体现。从国家结构形式看,在单一制国家,国家只有一部宪法,只有一套立法、行政、司法机关体系。而在复合制国家,通常国家有联邦一级的宪法,还有成员单位一级的宪法;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有联邦一级的体系,还有成员单位的独立的体系。在法的渊源上,还表现为联邦法与成员国法并存的局面。因而,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影响着法的形式(包括法的渊源形式和法的运行方式),甚至是决定法的形式的最主要的因素。
4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性质上
A.国家机关
B.人民团体
C.自治组织
D.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答案] D
[考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
[解析] 宪法序言规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据此选D。
44.下列行为中,属于狭义上的“法的适用”的是( )。
A.检察机关以涉嫌贪污为由批准对某犯罪嫌疑人实施逮捕
B.税务机关以涉嫌偷税为由对某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检查
C.婚姻登记机关以男女双方未到法定结婚年龄为由拒绝颁发结婚书
D.法官张某周末在家休息时主动为邻居调解纠纷
[答案) A
[考点] 法的适用
[解析] 狭义的“法的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适用法律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因而,A为正确答案。B、C中税务机关和婚姻登记机关都不是国家司法机关,其行为都属于执法活动。D中法官张某为邻里调解纠纷不属于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所为的司法活动,不具有司法的被动性,因而不是“法的适用”。来
45.依据宪法制定机关的不同,可以将宪法分为( ),
A.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
B.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
C.钦定宪法、协定宪法与民定宪法
D.纲领性宪法与确认性宪法
[答案) C
[考点] 宪法分类
[解析] 根据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可以将宪法分为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根据宪法有无严格的制定、修改机关和程序,可将宪法分为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根据宪法制定机关的不同,可以将宪法分为钦定宪法、协定宪法与民定宪法;根据宪法的作用和功能,可以将宪法分为纲领性宪法、确认性宪法与中立性宪法。
46.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后,我国当时设置的国家元首是( )。
A.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
B.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C.政务院
D.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
[答案] B
[考点] 我国国家元首的设置
[解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作为集体成为我国的国家元首。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机关,不是国家元首,而只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过在实际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行使了一部分属于国家元首的职权。
47.某县法院在审理一起民事案件中,为查明案件事实,对一当事人的信件进行拆检,弄清了案情并作出判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法院为了查明案情可以对当事人的信件进行拆检
B.法院对当事人与案件无关的信件无权拆检
C.法院对当事人所有的信件都无权拆检
D.法院拆检信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出公正的判决
[答案] C
[考点]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解析] 宪法第4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据此规定,本案中某县法院审理的是民事案件,非为追查刑事犯罪所需要,因而无权以查明事实为由对当事人的信件拆检。
48.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地方是( )。
A.宁夏回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广西壮族自治区
D.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考点] 民族自治地方
[解析] 我国五个自治区建立的时间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1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西藏自治区,1965年9月9日。
49.《法经》中规定杀人、伤人等侵犯他人人身安全犯罪及其刑罚的篇目是( )。
A.盗法
B.贼法
C.具法
D.杂法
[答案] B
[考点] 《法经》
[解析] 《法经》共有六篇。一为《盗法》,是关于惩罚危害国家安全的法律规定;二为《贼法》,是关于惩罚危害他人及侵犯财产的法律规定,因而选B;三为《网法》,是关于囚禁和审判罪犯的法律规定;四为《捕法》,是关于追捕盗、贼及其他犯罪者的法律规定;五为《杂法》,是关于盗、贼以外的其他犯罪与刑罚的规定;六为《具法》,是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等法律原则的规定。
50.西汉武帝时颁布“告缗令”的目的主要是( )。
A.加强社会治安管理
B.加强对外贸易管理
C.推行国家专卖制度
D.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 D
[考点] 汉朝重农抑商政策
[解析]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发布“缗钱令”,征收商人、高利贷者的财产税和所得税。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又发布“告缗令”,奖励告发逃避算缗的富人(主要是商贾),给予告发者应征缗钱之牛。“告缗令”虽增加了汉朝统治者的收入,打击了大商人,但也阻碍了私营工商业的发展。因此选D。
51.中国封建制五刑正式确立于( )。
A.汉朝
B.南北朝
C.隋朝
D.唐朝
[答案] C
[考点] 封建制五刑
[解析] 隋朝《开皇律》删除了魏晋南北朝的残酷刑罚,把刑罚定型为笞、杖、徒、流、死五刑。其中笞刑从笞十至笞五十,杖刑从杖六十至杖一百,各分五等;徒刑从一年至三年五等,各以半年相差;流刑从一千里至二千里三等,各以五百里相差;死刑为绞、斩两种。封建制五刑制度自此正式确立,并一直为后世历代王朝所沿用。
52.下列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身特别保护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非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许可不受逮捕或刑事审判
B.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许可不受逮捕或刑事审判
C.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如果因为是现行犯而被拘留,执行拘留的公安机关必须立即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报告
D.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如果因为是现行犯而被拘留,执行拘留的公安机关必须立即向该人民代表所属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答案] B
[考点]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身特别保护权
[解析] 宪法第74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非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许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据此,B为正确答案。
53.中国历史上首次采用十二篇编纂体例的封建法典是( )。
A.北齐律
B.开皇律
C.曹魏律
D.晋律
[答案] A
[考点]北齐律的编纂体例
[解析] 北齐在武成帝河清三年(公元564年),由封述等人在总结十余年的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北齐律》,使之成为当时具有最高水准的封建法典。《北齐律》体例12篇949条。其篇目为名例、禁卫、婚户、擅兴、违制、诈伪、斗讼、贼盗、捕断、毁损、厩牧、杂律。它是我国历史上首次采用十二篇编纂体例的封建法典。魏明帝太和三年(公元229年)的《曹魏律》为18篇;晋武帝泰始三年(公元267年)的《晋律》为20篇;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的《开皇律》以《北齐律》为基础,虽调整了篇目内容,但沿袭了《北齐律》十二篇的体例。
54.春秋时期“竹刑”的制作者是( )。
A.子产
B.邓析
C.李悝
D.商鞅
[答案] B
[考点] “竹刑”
[解析] 在春秋时期,法律制度有了一个大的变革,即各国诸侯纷纷颁布成文法,竹刑就是其中之一。作竹刑的人是邓析,他是郑国的大臣,他把法律写在了竹简上,所以历史上称为竹刑。竹刑开始并没有法律效力,后来,邓析被郑国的执政所杀,他的竹刑则被确认为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