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2012年中考作文范文(北京海淀中考一模

发布时间: 2012-05-26 10:16:09 作者: sxsgeass

  ——寄语“世界读书日”

  日月奄忽,一年一度的“读书节”又届。据说为纪念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和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忌辰,1995年11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节”。

  中国人向以读书为清高脱俗之事、进身立命之阶。少时常听大人教诲:“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黄庭坚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音无味”。孔子说:“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诗,与古人谋”。读书的意义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读书的好处以及如何读好书,前人之说备矣,已无需一般庸人置喙,妄作蛇足之论。然时下有些学生和年轻家长,或惑于急功近利或望子成龙心切,有时会陷入读书的误区,以致事倍功半。愚谓有三点,即快乐读书、温故知新、多读有一定深度的文章,这些虽看似最为寻常而不足道,但与读书求知关系至大,不揣谫陋,在此妄作杞人忧天之说。

  一,要读自己喜欢的书,世上并无人人“必读”之书,亦无所谓“最低限度”之书。林语堂先生说,有愚人请高明开一张“必读书目”或“最低限度书目”,硬着头皮逐一去读。这种读书方式甚不足取。世上“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心境下不得不读之书。有你所应读,我所万不可读,有此时可读,彼时不可读。即使有必读之书,亦决非此时此刻所必读。见解未到,必不可读,思想发育程度未到,亦不可读。”

  应当自由地读书,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来读。前贤有所谓“读书必得力一家”之说,即读者选择作者,宜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为原则,以求得读书的快乐。有少时同窗某甲者,素喜鲁迅、聂绀弩,不屑郭沫若、姚雪垠;喜匈牙利诗人裴多菲,不耐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虽不和其所以然,窃以为或亦不同作者之声气悬殊迥异使然也。

  林语堂先生说,自由地读书、快乐地读书,这种读书,所以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凡天下读书成名者皆以读书为乐。诚哉斯言!

  除公认、已有定论的名著、经典外,举凡行之有年,大众基本认可的武侠、演义、野史、稗杂闲书甚至“诲淫导欲”之禁书,在适当时候皆可一读,以广见识。无端划地为牢或限制自己的子女去读他们喜欢的书,是十分愚蠢的。

  二,读书的目的在于得新知、广见识、增学问,是故读书贵在坚持,积跬步以致千里。必须不断与遗忘作抗争,日积月累,必使得多于失、入大于出。如此,惟温故知新或能致之。诚如《论语》所说:“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每天学到一些过去所不知的新知识,每月不忘学过的旧知识,这就可以称为好学的了。孔子说:“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习知识时生怕得不到,得到了的又惴惴不安,惟恐会失去它。因此必须不断温习已学过的旧知识,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即《论语》所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应当教会青少年有意识地尽量多读有一定深度的文章。时下网络发达,网络文章泛滥。网络文章的普遍特点是过于简单和不规范。不少青少年沉迷网络,为网络文章的最大受众。有学者认为,阅读太简单的文章会使青少年变笨。“网络文章逻辑思考不清楚,如果看多就不会逻辑思考。”“ 阅读太简单的文章会使青少年变笨。”必须引起广大 家长和老师的警惕。

读书人网 >中考语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