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2013北大光华管院MBA招生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 2012-05-29 09:30:10 作者: sxsgeass

  北大光华的MBA正在变得更加实在。她是国内第一个把面试放在了招生选拔最重要位置上的高校商学院大多数国际知名的商学院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吴联生说,光华的教育一贯重视国际化,但这个国际化一定是核心意义上的与国际接轨,而不单是引进更多的洋面孔或者是把学生送出去交流那样简单。

  他强调,2013年,光华MBA最重要的事,是把这项教育打造的更加“赏心悦目”。所谓赏心悦目,是指教育的过程更有针对性、更适合现代商业环境对企业家的要求,更注重人文精神。同时,考虑MBA教育的实际作用,继续强调面试的重要性和课程的精品化。

  “招生的标准,就是要看学员是否具备商业领袖的潜质。我们发掘、培养这样的人才,使他们真正成为商业社会和企业未来的希望”,吴联生说。显然,光华并没把MBA仅仅当作是一项学位教育,更深层次的思量在于人才之于中国商业的未来。

  《北大光华》:现在能透露最新的招生政策吗?2013年是否会有更进一步的改革?

  吴联生:我们在今年4月10日召开了一个发布会,是有关于MBA项目2013年的发展的。实际上,我们的改革是持续性的,并不会突然从一个样子变成另一个样子。事实上,从2011年5月开始,光华管理学院MBA的一系列变化留给外界比较深刻的印象,但从我的理解看,这实际上是误读,因为持续的这种改革一直是MBA项目的一个基本特点。不仅MBA项目,EMBA、EDP也都在持续不断的改革。

  举例来说,MBA项目从开始发展到现在,在教育、培养、招生各方面都作过调整:2000年的时候,光华在全国率先引入招生面试制,而且把业界的权威请过来做面试官。尽管我们可以让老师自己面试,但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是要跟业界紧密结合的话,他的综合素质就要远胜于考试成绩了,人才是最难挑的,考试考得不好并不代表今后成不了企业家。所以,我们需要业界的经验来帮助判断,通过沟通、交流,在招生环节发现一个人是否真正具有商业领袖的潜质。再比如,我们2002年就用GMAT、托福、雅思成绩作为国际学生入学要求;早在1999年,我们就成立了MBA职业服务中心,为同学毕业后提供就业帮助,这些都是光华独创的,现在则是所有商学院的“标准”。所以,从历史发展过程的角度看, MBA项目是一个持续的改革,而且会继续下去。比如,我们现在在做的国际合作项目、双学位国际留学,校企合作,这些培养措施都走在了MBA教育的前列。

  《北大光华》:如您所说,商学院的创新是很容易复制的,课程、招生政策、优惠政策甚至是招生目标人群,各商学院均有高度的重合,您认为北大光华的竞争优势在哪?

  吴联生:项目发展到现在,我们更加明确,北大的突出特点之一在于人文精神,MBA项目也是如此。现在我们人文的课程体现得很多,事实上早在2008年这一变化就已经开始体现。这些内容其他的商学院不会体现在MBA项目上,而我们却一直在推进——用人文精神贯穿北大的商学院教育。

  《北大光华》:从2012年的招生简章上,我们发现,面试环节似乎变得更为重要了?

  吴联生:我们2012年起全部采用了全年申请,提前面试,联考底线的招生办法——原来MBA招生,跟传统的硕士生招生方式一样,先笔试,考得好的然后进入到面试环节,然后再根据两项的表现综合择优——这是一种考试的机制,实际上是以考试论英雄的,笔试成绩高才有资格来,而且这个分数还可能带入第二轮甚至影响面试时的判断,基本到了面试环节,人不傻不呆就可以了。我前面讲到,考试跟做企业、发展商业完全两回事,你看很多优秀的企业家,并没有具备很高的学历,当然这些人如果能够再学习,发展得更好也有可能。

读书人网 >MBA/EMBA/MPA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