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2012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

发布时间: 2012-06-13 16:11:17 作者: sxsgeass

  一、单项选择题

  1.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是( )。

  A.“教育学的雏形”

  B.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D.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课堂教学

  B.个别教学

  C.小组教学

  D.现场教学

  3.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 )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4.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历程中的强化阶段是( )。

  A.0。6岁

  B.6—9岁

  C.9.16岁

  D.16至成年

  5.安安平时比较踏实.遇事沉着、冷静,但却比较死板,灵活性不足。她应该属于( )类型。

  A.月旦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6.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

  A.蜜蜂采蜜

  B.猴子练习攀爬

  C.病症导致的行为改变

  D.儿童模仿别人的行为

  7.力求本学期考得好,力求得到本学期的奖学金,属于( )。

  A.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B.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C.高尚的动机

  D.成就动机

  8.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隋”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9.在柯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属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权威水平

  10.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11.由于先前做了活动或经验、习惯的影响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称( )。

  A.定势

  B.原型启发

  C.变式

  D.同化

  12.小学生在记课堂笔记时对汉字字形结构正误的注意属于(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无意注意

  D.随意后注意

  13.观看乒乓球抽球录像后,能以一定的精确度来演示这一动作的动作技能目标是( )。

  A.模仿

  B.准确

  C.连贯

  D.习惯化

  14.我们常说的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其标准是根据心理健康三层面中的哪一层的标准?( )

  A.非病状态

  B.良好适应状态

  C.理想状态

  D.正常状态

  15.“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说明教育是( )。

  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16.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主要是由( )因素决定的。

  A.政治

  B.生产力

  C.文化

  D.军事

  17.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徐特立

  D.蔡元培

  18.知识的急速增长要求人们学会学习,( )比知识教育更重要,方法教育比结论教育更重要。

  A.能力教育

  B.集体教育

  C.情感教育

  D.价值观教育

  19.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二、简答题

  1.你是怎样看待识字教学中的“复现”的?

  2.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3.教师编写课时计划(教案)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4.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5.简述设计教学法。

  三、材料分析题

  1.师:(呈现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这两个图形分别是什么?生:左边的是长方形,右边的是正方形。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

  师:(边比划边说)通过折一折量一量,你能发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用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量一量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四个角.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与指定的方法探索)

  生1:我们组发现了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的?

  生1(边比划边说):用尺子量、用折纸的方法发现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用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发现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还有不同的吗?

  生2:我们组是用绳子量的方法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相等的。

  问题:从问题的品质的角度分析什么样的问题是好问题?

  2.窦桂梅老师在执教《落叶》一课时有这么一个片段:

  老师在屏幕上打出了课文的第一句话:“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片的树叶从树枝上落下 来。…‘请同学们认真地看这一句话,”窦老师提示道:“这句话中有一个词语很有趣,请大家找一找!”片刻.学生找到了“一片片”这个词。窦老师先请学生读一读这个词,然后在黑板上画了一片树叶。问大家:“这就是‘一片片’的树叶吗?”学生回答说:“不是。”窦老师转身又在黑板上画了一片树叶.问大家:“那么是两片喽?”“不是两片,‘一片片’是指好多好多片树叶!是指许多片树叶!”学生回答。“那应该怎样读这个词?”窦老师问。于是,学生轻轻地读起来“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片的树叶……”“要读出你的体会,要读出你的理解!”窦老师启发着。

  一会儿。窦老师请学生起来读这一句话。

  生l:(读得很流利,但不够有感情)

  师:这是你的感受,很好!(又请一位学生来读)

  生2:(读得很有感情,在读“落”和“一片片”的时候放慢了速度,加重了语气)

  师:(肯定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随后,问大家)你们想想,树叶是怎样往下落的?

  生3:慢慢地、一片一片地往下落。(边说边加上优美舒展的动作)

  师:这落叶多美啊!飘飘洒洒……

  生4:(不由自主地接了上去)随风舞动……

  师:很有诗意啊!(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掌声)

  师:还有想说的吗?

  生5:树叶慢慢地飘落下来……

  师:(边说边做动作)就这样,落叶像小蝴蝶、像小蜻蜓,多快乐啊!大家快读啊,现在,你就是小蝴蝶、小蜻蜓,轻轻地落下来了……

  问题:请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评价这个片段的教学。

  四、教学设计题

  请为下面这段话设计一份教学方案:

  长城气魄雄伟。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 500多公里。城墙高8至10米,用大条石和城砖砌成。城墙顶部铺着平整的方砖。五六匹马可以并排行走。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解析: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是“教育学的雏形”。

  2.【答案】A。解析: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3.【答案】D。解析: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教育法。

  4.【答案】B。解析:6-9岁是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历程中的强化阶段。

  5.【答案】C。解析:胆汁质的人精力旺盛,易感情用事;多血质的反应迅速,有朝气,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粘液质稳重、踏实,但比较死板;抑郁质的人则比较敏感。故正确答案为C。

  6.【答案】D。解析: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7.【答案】B。解析:直接的近景性动机是指由活动的直接结果所引起的对某种活动的动机。

  8.【答案】D。解析:德育的实施顺序要依据个人特点和需求进行,因此,可视具体情况.采取切合实际的方法。

  9.【答案】B。解析:柯尔伯格以为道德判断可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个水平包括两个阶段,习俗水平的两个阶段是寻求认可取向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10.【答案】B。解析:模象直观是直观教学类型之一,指通过对实际事物的模拟性形象的感知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

  11.【答案】A。解析:定势指既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先前的反复经验。

  12.【答案】D。解析:有意后注意也叫随意后注意,是由自觉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3.【答案】A。解析:模仿是学生按提示要求行动或重复被显示的动作的能力。

  14.【答案】C。

  15.【答案】C。解析: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6.【答案】B。解析:生产力对教育有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17.【答案】D。解析:蔡元培被毛泽东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18.【答案】A。解析:当今学校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19.【答案】A。解析: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具有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20.【答案】A。解析:教育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不会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认字和认人一个道理: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巩固认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多次与汉字见面。

  (2)复现生字的途径和方法:

  ①充分利用教材在语境中复现生字的特点,让学生多读多看多悟;②在课堂教学设计中,

  创造更多复现机会;③重视课外活动引导,在生活的大语言环境中复现生字。

  2.【答案要点】

  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这种作用并不是自发、自然而然而出现的,而是教

  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努力完成的。

  (1)教育目标的设计和教育活动的开展应与社会发展的方向一致。

  (2)学校教育活动必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能满足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3)学校教育应与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协调一致,共同开展对儿童的教育工作。

  (4)学校教育必须适应或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3.【答案要点】

  教案是在课题备课基础上,对每一节课进行的深入细致的准备,教案的内容包括: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课的类型、主要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等。教师编写课时计划(教案)的一般步骤是:

  (1)进一步研究教材。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包括钻研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有关参考书。教师掌握教材有一个深化的过程,一般要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

  (2)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的确定要根据具体的授课内容而定,不可过分拔高,亦不能太过简单。

  (3)考虑课的进行步骤,确定课的结构,分配教学进程中各个步骤的时间。

  (4)考虑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具的准备和使用方法及板书设计。

  (5)写出课时计划。

  4.【答案要点】

  (1)高度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统一。

  (2)要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

  (3)要适合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5.【答案要点】设计教学法是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三、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

  一是应当明确、具体可感;

  二是应当具有思考价值:

  三是要关注多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四是问题要具有情境功能。

  2.【答案要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事实上,除了显性的课程资源.学生的体验也是一种很宝贵的资源。它虽是隐性的、潜在的,但一旦得以唤醒、激活.它是相当可观、丰富的。在窦老师执教的这个片段中,尤其是指导学生朗读时,强调的是“要读出你的体会。要读出你的理解。”这无疑给学生最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学生可以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文本意思。尊重他们的不同个性。文本在孩子的体验与接受中获得了意义。而学生则通过阅读、体验,提高了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敏感性,使学生与文本的互动质量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受更深。同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四、教学设计题

  【参考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英姿,解决文中的难点。

  2.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指导学生抓住总起句、重点句,利用词语推敲等方法,读懂句子,理解内容,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1.看长城风光片。思考: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听教师朗读。思考:你在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长城的气魄雄伟?

  3.学生自学。

  4.找学习伙伴交流:可交流自学情况,可朗读体现自己的感悟。

  5.全班交流。重点旬举例。

  6.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 500多公里。

  (1)学生谈自己对长城雄伟气魄的感悟和理解。

  (2)谈“巨龙”这一比喻运用的巧妙。

  (3)朗读体会。(个人——集体),注重学生的情感表现情况。

  7.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该怎样来读这一句话?

  (2)两组交流:谈自己的处理——现场朗读。

  (3)学生评价同学、教师的朗读,加深对句子中蕴涵的感情的理解。

  (4)全体有感情地朗读。

  8.随音乐朗诵课文,表现长城的气魄雄伟。视觉认识:长城气魄雄伟。

读书人网 >考试试题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