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中招提前批如何“瘦身兼容”

发布时间: 2012-06-16 10:37:01 作者: sxsgeass

  中考今天开始。“裸考”考生与拿到“提前批”预录取资格的考生,心里紧张程度有所不同——推优、自主、名额分配要比裸考低20分录取,部分考生已提前减负。不过,近年来中考提前批名目繁多、变化频繁,又让众多家长和校长纠结不已。

  “提前批”方案年年在变

  “四大名校今年没了名额分配,部分学校推优生比例降低,已对学生产生一定影响。”浦东一所初中的刁老师说,她4年没当初三班主任了,今年上任经过比较后发现,中招政策几乎年年在变。对此,“老师都要仔细研究才能搞清楚,更不要说家长和学生了”。

  上海中招的提前批,最初只有 “推优”一个项目,即由初中推荐品学兼优的学生免试进入高中就读,以改变“唯分是取”模式,鼓励全面发展。2006年起,推出“自主招生”政策,方便高中按办学特色、考生按兴趣特长双向互选。2007年起,又推出“名额分配”: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将一定名额平均分配到本区县内各初中学校,以保障薄弱初中学生的升学机会,促进学校均衡发展。

  提前批的比例也在逐年调整。育才中学校长陈青云说,近两年部分高中推进创新素养实验项目,需要招生改革配套。因此,教委今年允许各高中调整“推优”和自主招生的配比,自主招生最高可扩容至20%。

  提前批不断调整,以优化和完善中考制度,弱化应试促学生全面发展,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受到各方欢迎。不过,名目繁多、频繁变化、过于复杂,也让人有点“吃不消”。家长张先生说:“全家从去年起做功课,好不容易搞清楚了各项目区别,决定让孩子推优。不料今年很多高中缩减推优比例,最后手忙脚乱,还是报了自主招生。”

  “第二梯队”学生压力增加

  随着中招提前批扩容,越来越多的考生趋之若鹜。市教育考试院的统计表明,今年本市56所高中提前批招生,预录取推优生3988人、自荐生3301人。不少高中自主招生预录取与报名者比例约1:5,有些初中甚至一半学生参加了提前批选拔。

  “提前批有助于打破分分计较的应试模式。”虹口区钟山初中校长徐铭安分析,近年来命题较多体现基础,高分和同分考生集中,加重心理负担,影响高中选拔。而提前批在中考时放低20分录取,给部分优秀学生系上“保险带”,是很好的减负之举。对学校来说,这也纠正了“分数至上”的应试导向,有助于推动特色发展。

  不过,要系上这根“保险带”,并不容易。唐先生女儿去年参加了自主招生,“顶尖名校都要看奥数和理化竞赛,市级以上一二等奖获得者学校可直接预录取。但拿这样大奖的有几人?我们一关关测试,面谈的题目不少也是奥数,比中考可难多了。”提前批本为避免应试而设,但不少高中要竞赛证书,却形成了新的应试负担。

  而对裸考学生来说,进名校相对更难——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40%招生名额用于推优和自主招生,18%用于名额分配,剩下42%的名额招裸考考生。但裸考生“零志愿”最低控分线,却要比提前批录取线高出20分。一位高中校长透露:“去年本区裸考考生要580多分才能考进,而提前批考生只要过550分就能进。分数线‘倒挂’,让第二梯队学生压力骤增。”

  “均衡”与“选拔”如何兼容

  减负与增能、优质与均衡,中招提前批该如何兼容?

  以名额分配为例,往年优质高中将18%的名额平均分配至区内初中,使得一些薄弱初中孩子也能有进名校的机会。但不少高中校长抱怨,有些名额分配的考生与一般学生相差三四十分,进校后学习困难,教学安排也困难。

  “推优”也遇到类似问题。以往,复旦附中在某区招3人,若只有2人报名,就得照单全收,这让个别初中有了可钻的空子,导致“推优”名不副实。同时,由于各区县和学校之间的差异,部分学校推荐的最优生跟不上优质高中的学习进度。为此,本市调整“推优生”免试政策,要求被预录取的考生参加中考并上线才能录取,以规避投机和分数差距过大。

  但若在提前批中实行 “分层选拔”,又对初中造成冲击。一位初中校长表示,“往年学校推优预录取十五六人,还有交大附中等名校名额;而今年只录取了8人,四大名校为零。而且,高中自主招生也倾向于知名初中的生源,今年被预录取也很少。升学与名校无缘,影响家长的认可度。”

中考提前批该何去何从?不少校长建议,不妨借鉴高招模式,统一化繁为简,归并为自主招生——兼顾高中分层选拔与初中学生特长发展;统一名目、稳定比例,不仅有助于稳定家长军心,也有助于初中校长定心办学。“毕竟,学校发展最终要靠内力驱动,不能寄托在招生政策这种外力推动上。”一位校长如是说。 
读书人网 >中考资讯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