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全国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十二章总复习

发布时间: 2012-06-16 11:27:04 作者: sxsgeass

  一、各部分复习要求:

  (一)职业道德(重在理解)

  1、应答要求:

  1)知识部分有明确答案,答对给分,答错不给分。

  2)个人情况表述部分无统一答案,这部分题目的评分方法并不是我们常规熟悉的答对即得分的方式,而是按照各题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综合评分,若关联性不强,有可能导致失分。

  2、结构体系:

  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侧重职业道德的基础理论知识;下篇侧重职业道德的践行规范,每一规范按重要性、内涵及其要求分别讲述。

  3、重点内容:

  上篇 第一章 职业道德概述

  1)道德的概念: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方式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特殊行为规范的总和。

  2)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联系:(1)两者都是国家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2)两者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两者都是在内容上存在部分重叠现象;

  区别:(1)调节范围上,道德广,法律窄;

  (2)调节主体上,道德靠社会舆论、风俗和人们的良心,法律靠国家

  司法部分。

  (3)调节方式上,道德具有自觉性,事前性特点,法律具有强制性,

  滞合性特点。

  3)职业道德的特征:

  (1)鲜明的行业性;

  (2)适用范围上的有限性;

  (3)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4)一定的强制性;

  (5)相对稳定性;

  (6)利益相关性。

  4)职业道德的功能:

  (1)导向功能;

  (2)规范功能;

  (3)整合功能;

  (4)激励功能。

  5)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确定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规范和主要内容,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行为准则。

  6)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特征:

  (1)继承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2)阶级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3)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统一。

  第二章 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的比较:

  (1)适用范围不同;

  (2)反映利益不同;

  (3)存在着相通性。

  既是职业道德要求,又是社会公德要求的是:

  (1)文明礼貌;

  (2)勤俭节约;

  (3)爱国为民;

  (4)崇尚科学。

  3) 职业活动内在的道德准则:忠诚、审慎、勤勉。

  第三章 职业化与职业道德

  1)职业化层次:核心层是“职业化素养”;中间层是“职业化技能”;最外层是“职业化行为规范”。2)职业化内涵:德才兼备,职业道德是履行职业责任的必要条件。

  第四章 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

  1)职业技能的特点:

  (1)时代性;

  (2)专业性;

  (3)层次性;

  (4)综合性。

  2)提高职业道德与提升职业技能:

  (1)脚踏实地;

  (2)勇于进取;

  (3)永无止境。

  第五章 职业道德修养

  1)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1)有利于职业生涯的拓展;

  (2)有利于职业境界的提高;

  (3)有利于个人成长成才。

  2)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1)端正职业态度;

  (2)强化职业情感;

  (3)历练职业意志。

  3)“慎独”的含义:“慎”就是谨慎、警觉的意思,“独”是指没人看见,自己独处。

  下篇 第六章 敬业

  1) 重要性:

  (1)是从业人员在职场立足的基础;

  (2)事业成功的保证;

  (3)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

  2) 含义:(1)恪尽职守;

  (2)勤奋努力;

  (3)享受工作;

  (4)精益求精。

  3) 特征:

  (1)主动;

  (2)务实;

  (3)持久。

  4) 要求:

  (1)强化职业责任;

  (2)坚守工作岗位;

  (3)提高职业技能。

  第七章 诚信

  1)重要性:

  (1)关系着企业的兴衰;

  (2)是个人职业生涯的生存力和发展力。

  2)含义:“诚”是真实,不欺骗;“信”是遵守约定,践行承诺。

  3)特征:

  (1)通识性;

  (2)智慧性;

  (3)止损性;

  (4)资质性。

  4)要求:

  (1)尊重事实;

  (2)真诚不欺;

  (3)讲求信用;

  (4)信誉至上。

  第八章 公道

  1)重要性:

  (1)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2)是员工和谐相处,实现团队目标的保证;

  (3)是确定员工薪酬的一项指标;

  (4)影响员工职业发展的前景。

  2)含义:公正、正义、公平。

  3)特征:

  (1)标准的时代性;

  (2)观念的多元性;

  (3)意识的社会性。

  4)要求:

  (1)平等待人;

  (2)公私分明;

  (3)坚持原则;

  (4)追求真理。

  第九章 纪律

  1)重要性:

  (1)影响企业的形象;

  (2)关系企业的成败;

  (3)企业选择员工的重要标准;

  (4)关系到员工个人事业成功与发展。

  2)含义:是人们所必须共同接受,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道德的底线。

  3)特征:

  (1)社会性;

  (2)强制性;

  (3)普遍适用性;

  (4)变动性。

  4)要求:

  (1)学习岗位规则;

  (2)执行操作规

  (3)遵守行业规范;

  (4)严守法律法规。

  第十章 节约

  1)重要性:

  (1)是企业兴盛的重要保证;

  (2)是从业人员立足企业的品质;

  (3)是企业人员事业成功的法宝。

  2)含义:节俭、节省。

  3)特征:

  (1)时代表征性;

  (2)社会规定性;

  (3)价值差异性。

  4)要求:

  (1)爱护公物;

  (2)节约资源;

  (3)艰苦奋斗。

  第十一章 合作

  1)重要性:

  (1)企业生产经营顺利实施的内在要求;

  (2)从业人员汲取智慧和力量的重要手段;

  (3)打造优秀团队的有效途径。

  2)含义: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就社会生活的某一内容、范围、目的或对象,为达到共同的目的,通过某些具体方式,彼此相互配合、协调发展的联合行为或过程。

  3)特征:

  1)社会性;

  (2)互利性;

  (3)平等性;

  4)要求:

  (1)求同存异;

  (2)互助协作;

  (3)公平竞争;

  第十二章 奉献

  1)重要性:

  (1)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2)从业人员履行职业责任的必经之路;

  (3)有助于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4)从业人员实现职业理想的途径;

  2)含义:指舍弃个人成本集团的利益,去谋求他人或更大集团、国家、社会利益的自愿行为和精神境界;

  3)特征:

  (1)非功利性;

  (2)普遍性;

  (3)可为性;

  4)要求:

  (1)尽职尽责;

  (2)尊重集体;

  (3)为人民服务;

  其它

  1)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八荣八耻)

  2)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3)企业文化的核心与功能;(核心是价值观,功能是自律、导向、整合、激励)

  4)文明礼貌的要求:(仪表端庄、语言规范、举止得体、待人热情)

  5)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九月二十日)

读书人网 >复习指导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