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各部分复习要求:
(一)职业道德(重在理解)
1、应答要求:
1)知识部分有明确答案,答对给分,答错不给分。
2)个人情况表述部分无统一答案,这部分题目的评分方法并不是我们常规熟悉的答对即得分的方式,而是按照各题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综合评分,若关联性不强,有可能导致失分。
2、结构体系:
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侧重职业道德的基础理论知识;下篇侧重职业道德的践行规范,每一规范按重要性、内涵及其要求分别讲述。
3、重点内容:
上篇 第一章 职业道德概述
1)道德的概念: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方式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特殊行为规范的总和。
2)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联系:(1)两者都是国家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2)两者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两者都是在内容上存在部分重叠现象;
区别:(1)调节范围上,道德广,法律窄;
(2)调节主体上,道德靠社会舆论、风俗和人们的良心,法律靠国家
司法部分。
(3)调节方式上,道德具有自觉性,事前性特点,法律具有强制性,
滞合性特点。
3)职业道德的特征:
(1)鲜明的行业性;
(2)适用范围上的有限性;
(3)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4)一定的强制性;
(5)相对稳定性;
(6)利益相关性。
4)职业道德的功能:
(1)导向功能;
(2)规范功能;
(3)整合功能;
(4)激励功能。
5)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确定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规范和主要内容,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行为准则。
6)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特征:
(1)继承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2)阶级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3)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统一。
第二章 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的比较:
(1)适用范围不同;
(2)反映利益不同;
(3)存在着相通性。
既是职业道德要求,又是社会公德要求的是:
(1)文明礼貌;
(2)勤俭节约;
(3)爱国为民;
(4)崇尚科学。
3) 职业活动内在的道德准则:忠诚、审慎、勤勉。
第三章 职业化与职业道德
1)职业化层次:核心层是“职业化素养”;中间层是“职业化技能”;最外层是“职业化行为规范”。2)职业化内涵:德才兼备,职业道德是履行职业责任的必要条件。
第四章 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
1)职业技能的特点:
(1)时代性;
(2)专业性;
(3)层次性;
(4)综合性。
2)提高职业道德与提升职业技能:
(1)脚踏实地;
(2)勇于进取;
(3)永无止境。
第五章 职业道德修养
1)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1)有利于职业生涯的拓展;
(2)有利于职业境界的提高;
(3)有利于个人成长成才。
2)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1)端正职业态度;
(2)强化职业情感;
(3)历练职业意志。
3)“慎独”的含义:“慎”就是谨慎、警觉的意思,“独”是指没人看见,自己独处。
下篇 第六章 敬业
1) 重要性:
(1)是从业人员在职场立足的基础;
(2)事业成功的保证;
(3)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
2) 含义:(1)恪尽职守;
(2)勤奋努力;
(3)享受工作;
(4)精益求精。
3) 特征:
(1)主动;
(2)务实;
(3)持久。
4) 要求:
(1)强化职业责任;
(2)坚守工作岗位;
(3)提高职业技能。
第七章 诚信
1)重要性:
(1)关系着企业的兴衰;
(2)是个人职业生涯的生存力和发展力。
2)含义:“诚”是真实,不欺骗;“信”是遵守约定,践行承诺。
3)特征:
(1)通识性;
(2)智慧性;
(3)止损性;
(4)资质性。
4)要求:
(1)尊重事实;
(2)真诚不欺;
(3)讲求信用;
(4)信誉至上。
第八章 公道
1)重要性:
(1)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2)是员工和谐相处,实现团队目标的保证;
(3)是确定员工薪酬的一项指标;
(4)影响员工职业发展的前景。
2)含义:公正、正义、公平。
3)特征:
(1)标准的时代性;
(2)观念的多元性;
(3)意识的社会性。
4)要求:
(1)平等待人;
(2)公私分明;
(3)坚持原则;
(4)追求真理。
第九章 纪律
1)重要性:
(1)影响企业的形象;
(2)关系企业的成败;
(3)企业选择员工的重要标准;
(4)关系到员工个人事业成功与发展。
2)含义:是人们所必须共同接受,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道德的底线。
3)特征:
(1)社会性;
(2)强制性;
(3)普遍适用性;
(4)变动性。
4)要求:
(1)学习岗位规则;
(2)执行操作规
(3)遵守行业规范;
(4)严守法律法规。
第十章 节约
1)重要性:
(1)是企业兴盛的重要保证;
(2)是从业人员立足企业的品质;
(3)是企业人员事业成功的法宝。
2)含义:节俭、节省。
3)特征:
(1)时代表征性;
(2)社会规定性;
(3)价值差异性。
4)要求:
(1)爱护公物;
(2)节约资源;
(3)艰苦奋斗。
第十一章 合作
1)重要性:
(1)企业生产经营顺利实施的内在要求;
(2)从业人员汲取智慧和力量的重要手段;
(3)打造优秀团队的有效途径。
2)含义: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就社会生活的某一内容、范围、目的或对象,为达到共同的目的,通过某些具体方式,彼此相互配合、协调发展的联合行为或过程。
3)特征:
1)社会性;
(2)互利性;
(3)平等性;
4)要求:
(1)求同存异;
(2)互助协作;
(3)公平竞争;
第十二章 奉献
1)重要性:
(1)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2)从业人员履行职业责任的必经之路;
(3)有助于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4)从业人员实现职业理想的途径;
2)含义:指舍弃个人成本集团的利益,去谋求他人或更大集团、国家、社会利益的自愿行为和精神境界;
3)特征:
(1)非功利性;
(2)普遍性;
(3)可为性;
4)要求:
(1)尽职尽责;
(2)尊重集体;
(3)为人民服务;
其它
1)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八荣八耻)
2)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3)企业文化的核心与功能;(核心是价值观,功能是自律、导向、整合、激励)
4)文明礼貌的要求:(仪表端庄、语言规范、举止得体、待人热情)
5)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九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