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工作三:手术中的无菌原则
手术中的无菌操作是预防切口感染,保证病人安全的关键,也是影响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所有参加手术的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并且贯穿手术的全过程。
(一)无菌台的准备
无菌台(器械桌)要求为结构简单、坚固、轻便、可推动,易于清洁。还要求桌面四周有围栏,栏高4~5cm。一般分为大、小两种,规格(长×宽×高)为:大号器械桌11Ocm×60cm×90cm。小号器械桌80cm×40cm×90cm,应根据手术的性质、范围进行选择。
一般于术日晨,由巡回护士准备清洁、干燥、平整、合适的器械桌。先将手术包、敷料包放于桌上,用手打开包布(双层),注意只能接触包布的外面,由里向外展开,手臂不可跨越无菌区。再用无菌持物钳打开第二层包布,先对侧后近侧。器械护士刷手后,可用手打开第三层包布。铺在台面上的无菌巾共6层,无菌单应下垂至少30cm。然后器械护士穿好无菌手术衣和戴好无菌手套后,将器械按使用先后分类、顺序排放整齐。
(二)手术中的无菌原则
1.严格明确区分有菌、无菌的概念 手术人员穿无菌手术衣及戴好无菌手套后,背部、腰部以下和肩部以上都应视为有菌区,不能再用手触摸。双手应肘部内收,靠近身体。手术台边缘以下的布单不可接触,超过手术台边缘以下的物品一概不可再拾回使用。无菌桌仅桌缘平面以上属无菌,参加手术人员不得扶持无菌桌的边缘。
2.保持无菌物品的无菌状态 无菌区内所有物品都必须是灭菌的,若无菌包破损、潮湿、可疑污染时均应视为有菌。手术中前臂或肘部若受污染应立即更换手术衣或加套无菌袖套,若手套破损或接触到有菌物品,应立即更换无菌手套。无菌区的布单若被水或血湿透,应加盖干的无菌巾或更换新的无菌单。
3.保护皮肤切口 皮肤虽经消毒,只能达到相对无菌,因此,切开皮肤前,一般先用无菌聚乙烯薄膜覆盖,再切开皮肤。切开皮肤和皮下脂肪层后,切口边缘应以无菌大纱布垫或手术巾遮盖并固定,仅显露手术切口。凡与皮肤接触的刀片和器械不再应用,延长切口或缝合前需用70%乙醇消毒皮肤一次。
4.正确传递物品和调换位置 手术者或助手需要器械时应由器械护士从器械升降台侧正面方向递给,手术时不可在手术人员背后或头顶方向传递器械及手术用品。手术过程中,同侧手术人员如需调换位置时,应先退后一步,转过身背对背地转至另一位置,避免触及对方背部不洁区。
5.沾染手术的隔离技术 进行胃肠道、呼吸道、宫颈等沾染手术时,先用纱布垫保护周围组织,再切开空腔脏器,并随时吸除外流物。被污染的器械和其他物品应放在专放污染器械的盘内,避免与其他器械接触,污染的缝针及持针器应在等渗盐水中刷洗。当全部沾染步骤完成后,手术人员应用无菌水冲洗或更换无菌手套,以减少污染的可能。
6.保持洁净效果、减少空气污染 手术时门窗应关闭,减少人员走动。手术过程中保持安静,避免不必要的谈话。请他人擦汗时,头应转向一侧。口罩若潮湿,应及时更换。尽量避免咳嗽、打喷嚏,不得已时须将头转离无菌区。若有参观手术者,每个手术间人数不宜超过2人,其不可太靠近手术人员或站得太高,也不可在室内频繁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