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定向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概念的结构包括( )。
A.概念名称
B.概念定义
C.概念特征
D.概念水平
E.概念实例
2.群体内聚力表现为( )。
A.领导方式
B.成员情感
C.认同感
D.归属感
E.力量感
3.小学生常见的情绪适应问题是( )。
A.恐惧
B.抑郁
C.紧张
D.情感冲动
E.失眠
4.下列属于个性的是( )。
A.需要
B.性格
C.动机
D.世界观
E.气质
5.儿童道德性发展的可逆阶段是在( )。
A.2~5岁
B.6~7岁
C.8~10岁
D.11~12岁
E.0~6岁
6.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历程中的强化阶段是( )。
A.o~6岁
B.6~9岁
C.9~16岁
D.16岁~成年
E.成年
7.下列哪些教师的教学工作较为成功?( )。
A.有激励作用
B.生动活泼
C.富于想象
D.热心于自己学科
E.照本宣科
8.教师期望效应的发生,取决于下列哪些因素?( )
A.教师自身的因素
B.学生的人格特征
C.原有认知水平
D.归因风格
E.自我意识
9.布鲁巴奇等在1994年提出的四种反思方法包括( )。
A.反思日记
B.详细描述
C.交流讨论
D.关注问题
E.行动研究
10.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有( )。
A.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B.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C.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D.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E.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参考答案:
1.ABCD【解析】概念的结构包括概念名称、概念定义、概念特征、概念实例。
2.CDE【解析】领导方式和成员情感是影响群体内聚力的因素。
3.ABD【解析】略。
4.ABCDE【解析】个性包括需要、动机、性格、气质、兴趣、理想、能力、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自我调控等。
5.C【解析】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5岁);(2)权威阶段(6~8岁);(3)可逆阶段(8~10岁);(4)公正阶段(11~12岁)。
6.B【解析】6~9岁是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历程中的强化阶段。
7.ABCD【解析】照本宣科形容讲课、发言等死板地按照课文:讲稿,没有发挥,不生动。明显是不成功的教学工作。
8.ABCDE【解析】教师期望效应与教师自身的因素、原有认知水平、自我意识、归因风格以及学生的人格特征有关。
9.ABCE【解析】布鲁巴奇等人在1994年提出了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四种反思方法。
10.ABCDE【解析】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有:(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