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 )。
A.目的和内容
B.共同语言
C.深厚友谊
D.约束力量
2.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 )。
A.严格规则
B.系统规则
C.标准规则
D.系统程序
3.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4.读文章标题,去猜测文中具体内容属于( )。
A.头脑风暴训练
B.自我设计训练
C.推测与假设训练
D.发散思维训练
5.( )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系统研究认为儿童道德发展包括两阶段,道德教育目标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
A.班杜拉
B.柯尔伯格
C.加涅
D.皮亚杰
6.缺乏对他人的同情与关心,同时缺乏羞耻心与罪恶感,这种心理问题属于( )。
A.焦虑症
B.依赖型人格障碍
C.抑郁症
D.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7.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 )个组块。
A.6±2
B.6±1
C.7±1
D.7±2
8.技能学习的前提是( )的掌握。
A.基础性知识
B.概念性知识
c.科学知识
D.程序性知识
9.人的学习主要通过( )。
A.视觉
B.听觉
C.嗅觉
D.触觉
10.对代数式a2-2ab+b2进行因式分解属于( )的问题。
A.有结构
B.无结构
C.界定含糊
D.无固定答案
11.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称为( )。
A.态度的认知
B.态度的评价
C.态度的情感
D.态度的意向
12.不属于严重程度上由低到高几类心理健康问题范畴的是( )。
A.心理困扰
B.心理障碍
C.心理疾病
D.心理异常
13.认知领域中超越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的是( )。
A.知识
B.领会
C.应用
D.分析
14.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
A.正式群体
B.联合群体
C.松散集体
D.集体
15.测量首先要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 )。
A.一种量值
B.一种题型
C.某种题型
D.多种题型
参考答案:
1.A【解析】根据对松散群体的概念,选A。
2.D【解析】略。
3.A【解析】操作条件反射是斯金纳提出的。
4.C【解析】题干中提到的是推测与假设训练,是训练创造性的一种方法。
5.D【解析】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将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6.D【解析】这种情况属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的一种类型。
7.D【解析】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
8.D【解析】技能的学习要以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为前提。
9.A【解析】人的学习83%通过视觉。
10.A【解析】目标明确,个体按一定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属于有结构的问题。
11.A【解析】由态度认知的定义可知A项正确。
12.D【解析】心理困扰、障碍与心理疾病是习惯上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论法。
13.B【解析】领会指把握所学材料的意义,它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
14.D【解析】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成员的共同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15.A【解析】可用排除法排除其他三个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