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心理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2._______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主要是通过_______来掌握和学习别人的经验的。
3.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_______,分_______和_______两种。
4.幼儿有意注意的形成是与_______在幼儿行为调节中所起的作用密切相关。
5.当要求幼儿记住某样东西时,他往往记住的是和这件东西一道出现的其他东西,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
6.幼儿的想像是以_______为主,_______开始,以_______发展为主,_______开始发展。
7.幼儿的动作最初是从无意动作向有意动作发展,以后则是从以无意动作为主向以有意动作为主的方向发展,即服从_______规律。
8.亲子关系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亲子关系是指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即_______;广义的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_______。
9.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有:高尔顿的“_______”;霍尔的“_______”;盖塞尔的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工作记忆
2.表象
3.创造想像
4.理智感
5.性格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2.简述幼儿想像发展的一般趋势。
3.说明动机和需要的关系。
4.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
1.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模仿模仿
3.感觉的对比先后对比同时对比
4.言语
5.偶发记忆
6.无意想像有意想像再造想像创造想像
7.无有
8.依恋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
9.遗传定律复演说成熟势力说
三、名词解释
1.工作记忆:是指在短时记忆过程中,把新输入的信息和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的记忆。在幼儿期随年龄的增长,工作记忆的能力越来越高。
2.表象:指过去感知而当前没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头脑中出现。根据加工创造的程度,表象可分为记忆表象和想像表象,也可分为具体表象和符号表象。
3.创造想像:是根据自己的创见,独立地构造新形象的过程,具有首创性、独立性、新颖性等特点。
4.理智感:是人所特有的情绪体验。这是由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5.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特点包括对现实稳定的态度、惯常的行为方式。
四、简答题
1.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是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的。
(1)稳定性。根源于本质未变的制约因素:①儿童脑的发育是有稳定顺序和阶段的,神经联系的建立是有次序的;②人类知识经验的掌握是有一定顺序的,儿童也必须遵循;③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要经过一个大致相同的不断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可变性。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断变化,构成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
(3)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它们的关系是相对的。
2.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性想像发展:从想像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从想像的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从想像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3.需要和动机既有联系又有差别。需要是一种刺激,人的活动动机是在这种刺激下产生的:如有了某种需要,人就会想办法满足它,从而产生活动动机;但需要产生之后,并不一定就成为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需要变成动机往往要有一个发展阶段。处于萌芽状态的需要,能使有机体产生不安之感;需要增强到一定程度,会使人产生一定的愿望;而愿望变成动机的过程还需要有一定的诱因条件,才能为满足愿望而采取行动去达到一定的目的。
4.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是:①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②促进幼儿情感发展,丰富深化积极情感,疏导消极情感;③促进幼儿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