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长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
总原则:按支付净额确定。但不包括:评估、审计、咨询费,也不包括已宣告未领取的现金股利
1、以现金购入的:
初始成本=价款+税+费用-已宣告未领取的股利
2、抵债方式:初始投资成本=债权-坏帐准备+税+费用±收到/支付的补价
3、非货币性交易:
支付补价的:初始投资成本=换出资产帐面价值+税+费用+补价
收到补价的:初投成本=换出资产帐面价值+税+费用-补价±应确认损失/收益
4、由于追加投资,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核算的
初投成本=追溯调整后的账面价值(不包括股权投资差额)+追加投资成本
四、新投资成本
是指投资成本在持有期间发生变动时,叫“新的投资成本”
1、收到分配的投资前累积盈余:
新投资成本=初始成本-收到的现金股利
2、权益法下,
新投资成本=初始成本±股权投资差额
3、减少股份,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
新投资成本=被投资企业权益份额
五、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难点和重点,一定要会!)
1、适用
①、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时。(一般来说,<20%;如果虽≥20%,但不具有重大影响时,也采用成本法: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②、被投资单位在严格限制条件下经营,转移资金能力受到限制
2、入账价值:以取得时的初投资成本入账。
记住:使用科目“长期股权投资—X企业”,成本法下是没有三级科目的!!
3、投资当年现金股利的处理
①、如果用来分配股利的净利润是投资前产生的,冲减投资成本。
②、如果用来分配股利的净利润是投资后产生的,确认收益。
③、不易分清的:
借:应收股利 (当年现金股利)
借或贷:长期股权投资—X企业 (差额)
贷:投资收益 (应享有净利润比例
注意一点:如果“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计算结果为负数,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最低为0,将分来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全部确认投资收益
4、投资年度以后的现金股利的处理
以后每年有现金股利分配时,都要重新计算一遍,麻烦一点。但我们应该耐下心来去做完它,最终我们能够做对答案、能够得分,回头看看自己稍稍的努力而换来丰硕的成果,有成就感吧,使劲高兴去吧(这是一种战胜自我退缩的方法,不只在做题时,学习工作生活中的许多情况下都适用的“阿Q”法则……,,扯远了:))
①、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投资后累计发放现金股利-投资后至上年底累计净损益)×持股比例-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
(公式中:括号内计算结果如为负数,按0看待,即原投资企业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全部转回)
②、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当年获得的现金股利-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
借:应收股利 (实际现金股利)
借或贷:长期股权投资—X企业 (差额=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
贷:投资收益 (应确认收益)
重点注意:若被投资单位当期未分派股利,即使“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为负数,也不确认当期投资权益和恢复初始投资成本。
******教材例题要注意的4点,都仔细看一看,然后再做找几道题做,一定要吃透了;过一段时间再回头看看,温故而知新嘛。
六、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
1、适用范围:对照成本法来看
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时(一般来说,>20%;如果虽≤20%,但实质上具有重大影响时,采用权益法)
2、账务处理
①、科目设置:与成本法不同了,按投资对象进行明细核算,设置4个明细科目:
“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单位(投资成本)”
“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单位(股权投资差额)”
“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单位(损益调整)”
“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单位(股权投资准备)”
②、按确定初始投资成本,记入“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单位(投资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单位(投资成本) (=“买价+相关税费”)
贷:银行存款
③、待获知被投资企业权益状况时,计算股权投资差额,调整投资成本,确定新的投资成本
股权投资差额=初始投资成本-投资时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投资持股比例
借方差额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单位(股权投资差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单位(投资成本)
股权投资差额计算结果为负数,即贷方差额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单位(投资成本)
贷: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④、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合同约定投资期限的,在期限内摊销;无规定的,10年以内摊销。
借:长期股权投资—X企业(投资成本) (被投企业权益份额)
长期股权投资—X企业(投资差额) (差额)
贷:银行存款 (初始投资成本)
借:投资收益—股权差额摊销
贷:长期股权投资—X企业(投资差额)
******注意特殊情况的处理:在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而使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减至零时,当期不再摊销股权投资差额,直到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投资企业恢复投资的账面价值至投资成本后再予摊销。
累积计算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期限时,不包括暂停摊销期间。但按合同规定期限摊销的,应在恢复摊销以后的剩余期限内进行摊销。
为加深理解,看一下这段讨论吧,假设:2003年12.31对100%控股的乙单位长期股权投资帐面余额如下:
乙单位帐面净资产为-500
借方:长期股权投资——乙单位(投资成本) 360
股权投资差额 40
损益调整 -400
2004年,乙单位盈利500万元,帐面净资产为0。甲单位应如何调整长期股股权投资帐?
A、不处理
B、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单位(损益调整) 40
贷:投资收益 40
如果选B的话,2004年乙单位盈利490万元时,应如何处理?
C、不处理
D、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单位(损益调整) 30
贷:投资收益 30
如果2004年乙单位盈利860万元时,应如何处理?
怎么样,经过上述讨论,有点判断能力了吗?正确处理是不是应该这样:只有当乙单位净资产大于360时再做D的分录,在乙单位净资产小于和等于360时,不做任何处理。
⑤、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的处理
不管被投企业盈亏,当年分得利润都在 “长期股权投资—X企业(损益调整)”科目
被投单位实现净损益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X企业(损益调整) (当年净利润比例)
贷:投资收益 (当年净利润比例)
宣布分派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 (应得金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X企业(损益调整) (应得金额)
当年所持股份有变化时,两种计算方法:
投资收益=原持股比例×原持股期间被投资单位净损益+追加持股比例×追加持股期间被投资单位净损益
投资收益=被投资单位全年净损益×(原持股比例×当年投资持有月份+追加持股比例×当年投资持有月份)÷12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A、确认净亏损时,以账面价值减至零为限
******账面价值=投资成本±投资差额±损益调整—跌价准备
B、净损益只通过“长期股权投资—企业(损益调整)”科目
C、亏损时,使账面价值降至初始投资成本以下时,暂停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
D、计算净损益份额时,以取得股权后的发生数为基础。
E、应扣除不能享有的被投资企业的净利润,如职工福利基金等。
F、如果年度内投资的持股比例发生变化(变化前后都是权益法核算),应该分段计算应享有的份额
⑥、非净损益原因权益变动的处理
A、被投单位受赠的
a.受赠现金:
借:长期股权投资—X企业(股权投资准备) 增加的权益份额
贷: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b.受赠资产:2004新变化:内外资企业统一了。
借:长期股权投资—X企业(股权投资准备)
贷: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只有在该长期股权投资变现时,再按余额转入“其它资本公积”
B、由于被投资企业增资扩股形成的资本溢价、外币资本折算差价、拔款、关联交易价差:
借:长期股权投资—X企业(股权投资准备)
贷: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3、几个问题:
①、中止权益法核算时,对中止前实现的净损益,仍按权益法调整账面价值,确认投资收益
②、重大会计差错,应追溯调整
③、因追加投资,由成本改为权益法的,对于新旧股权投资差额应分别计算、分别摊销
④、被投单位因变更、更正等调整留存收益的,也按相应期间投资比例计算调整。如果被投资企业的会计政策变更、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发生在投资前,并将累积影响数调整投资前的留存收益的,投资企业应相应调整股权投资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