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2012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笔记第十一

发布时间: 2012-08-19 07:53:27 作者: sxsgeass

  三、纳税影响会计法

  时间性差异在所得税处理时,类似于待摊费用或预提费用的核算。

  1、“递延税款”科目:

  简单一点说,就是由于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的一个过渡性科目:时间性差异产生时,这个科目随之产生;时间性差异兑现时,这个科目也就跟着平账了。

  下面这两点结论,看着罗嗦,其实想想会计分录,是很顺理成章的事:或着说就是废话:不过,记一下结论,对提高做题速度是大有脾益的。

  ①、“递延税款”科目借方核算内容:

  A、递延法和债务法核算所得税时,本期发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借项金额),即“本期发生的可抵减时间性

  差异×现行所得税税率”

  B、递延法和债务法核算所得税时,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税款贷项金额),即“前期确认本期转回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前期确认递延税款时的所得税税率”。

  C、债务法核算所得税时,本期由于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增的递延税款借项(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调减的递延税款贷项(递延所得税负债)

  ②、“递延税款”科目贷方核算内容:

  A、递延法和债务法核算所得税时,本期发生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贷项金额),即“本期发生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现行所得税税率”

  B、递延法和债务法核算所得税时,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税款借项金额),即“前期确认本期转回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前期确认递延税款时的所得税税率”

  C、债务法核算所得税时,本期由于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增的递延税款贷项(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调减的递延税款借项(递延所得税资产)。

  2、所得税率不变情况下的会计处理

  借:所得税 (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税率 与本期利润相配比

  借或贷:递延税款 (时间性差异)*税率 可视为待摊或预提费用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任何情况下都是: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税率

  同样不难得出应付税款法与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种会计处理方法的相同与

  不同点:

  相同点:对于永久性差异,处理方法相同

  不同点:对于时间性差异,有所区别

  3、所得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对于递延税款的处理,又可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

  递延法和债务法的区别:(其实全是废话:最好把结论记一下,为的是做题快嘛)

  ①、抵销方法不同。在本期转回以前各期时间性差异影响的所得税金额时,递延法按原已确认的金额抵销,即用原有税率计算。债务法按现已确认的金额抵销,即用现行税率计算。

  ②、资产负债表反映状况不同。资产负债表反映的递延税款余额,递延法并不代表收款的权利或付款的义务;债务法则作未来应付税款的债务或代表预付未来税款的资产。

  ③、所得税费用包含内容不同。采用递延法时,所得税费用包含本期应交所得税以及本期发生或转回的递延税款贷项或借项;采用债务法时,除此两项外,还包括由于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对以前各期确认的递延税款贷项或借项的调整数

  四、递延法

  1、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用现行税率计算,不调整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

  2、以前发生在本期转回的,用当初发生时的税率计算。

  3、递延税款的余额不代表实际意义的资产和负债。

  ******采用债务法时一定时期的所得税费包括:

  ①、本期应交所得税;

  ②、本期发生或转回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有这两条原则指路,教材244页的那么长的公式也就迎刃而解了。

  借: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税款

  借或贷:递延税款=当期产生的时间性差异×现行所得税税率±转回的前期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原有所得税税率

  贷:应交所得税=(利润总额±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现行所得税率

读书人网 >复习指导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