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2012年教师资格幼儿心理学辅导--幼儿心

发布时间: 2012-08-31 23:01:06 作者: maylh

  第七章 幼儿心理健康的一般概述

  学习目的:

  1、明确关注幼儿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对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2、记住几个关键词:心理卫生、心理健康标准

  学习重、难点:幼儿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

  第一节 幼儿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

  一、心理卫生

  概念:又称精神卫生,是指维护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原则、方法和措施等。

  △心理卫生作为一个运动兴起的时间—20世纪初。

  二、幼儿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由于心理健康本身的多面性和研究的复杂性,迄今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心理健康下一个统一的定义。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七条)

  A、智力发展正常;B、情绪反应适度;C、意志品质健全;D、人格统一完整;E、自我意识正确;F、人际关系和谐;G、社会适应良好

  ●衡量幼儿心理健康状况的标准:

  A、心理发展健康与年龄特点相符;

  B、大部分情况下的情绪是稳定、快乐的;

  C、与同伴保持良好的关系;

  D、智力发展正常。

  (三)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有:

  A、心理测量与统计学方法

  B、社会适应判定法

  C、生活适应评定法

  D、症状判定法


第二节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1、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A、幼儿自身的发展因素

  B、环境因素:①家庭环境②幼儿园环境③社会环境(需举例进行讲解)

  2、幼儿园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因素体现:

  ①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与规模;

  ②幼儿园教育的结构;

  ③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④幼儿园教育的方法;

  ⑤教师的教学态度;

  ⑥幼儿园风气;

  ⑦同龄群体的人际关系及师生关系。

  3、怎样的教师才是对幼儿有积极影响的教师呢?

  ①性情温和、快乐、有幽默感;

  ②乐于了解幼儿、友爱、能体贴幼儿的情感、帮助幼儿解决个人困难、使幼儿感到适意;

  ③使活动有乐趣、能有效控制全班;

  ④不偏袒,对幼儿公正,尊重幼儿意见;

  ⑤不易怒、不专制、不讽刺,不傲慢,不自以为是等。


第三节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措施

  一、家庭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略讲)

  二、幼儿园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1、面向全体幼儿

  2、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

  3、关注幼儿的终身发展

  (二)、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与接受自我

  2、使幼儿学会觉察感觉与情绪

  3、帮助幼儿认知人类行为

  4、帮助幼儿发展责任感

  5、培养幼儿的适应能力

  6、教幼儿学习如何“做决定”及“解决问题”

  7、帮助幼儿形成对社会职业的概括性认识

  (三)、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三个层次)

  1、初级预防

  2、次级预防

  3、诊断和治疗

  重点掌握:

  1、衡量幼儿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2、怎样的教师才是对幼儿有积极影响的教师?

读书人网 >复习指导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