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2012年外销员考试外经贸综合业务全真试

发布时间: 2012-09-16 08:34:35 作者: maylh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亚当•斯密的代表著作是( )

  A、《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B、《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C、《域际和国际贸易》

  D、《国际贸易》

  标准答案: a

  2、 假设葡萄牙生产每单位酒所需劳动人数比英国少40人,生产每单位毛呢比英国少10人,那么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葡萄牙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

  B、葡萄牙在毛呢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C、葡萄牙在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D、英国在毛呢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标准答案: b

  3、 中国生产手表需8个工作日,生产自行车需9个工作日,印度生产手表和自行车分别需9和10个工作日、根据比较成本说( )

  A、中国宜生产和出口手表

  B、中国宜生产和出口自行车

  C、印度直生产和出口手表

  D、印度不宜参加国际分工

  标准答案: a

  4、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 )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以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更多

  D、只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标准答案: b

  5、 赫克歇尔——俄林提出( )学说。

  A、绝对成本

  B、比较成本

  C、动态比较成本

  D、要素禀赋

  标准答案: d

  6、 要素禀赋学说认为产生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 )

  A、劳动生产率的国际差异

  B、价格的国际差异

  C、自然资源的国际差异

  D、资本生产率的国际差异

  标准答案: c

  7、 根据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一国从国外进口的商品应当是( )

  A、该国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密集的产品

  B、该国相对充裕的生产要素密集的产品

  C、外国技术较为先进,价格较低的产品

  D、本国与外国需求相似的产品

  标准答案: a

  8、“一国输出的商品一定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于他国的商品”,这种观点来自于( )

  A .亚当•斯密

  B .大卫•李嘉图

  C .赫克歇尔

  D .俄林

  标准答案: a

  9、 ( )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A、社会生产力

  B、自然条件

  C、社会生产力 

  D、上层建筑

  标准答案: a

  10、 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

  A、社会生产力

  B、自然条件

  C、社会生产力

  D、上层建筑

  标准答案: b

  11、 ( )决定了国际分工的性质。

  A、国际生产关系

  B、自然条件

  C、社会生产力

  D、上层建筑

  标准答案: a

  12、 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 )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俄林

  D.罗伯特逊

  标准答案: a

  13、 二战后,国际分工向( )过渡和发展。

  A.垂直型

  B.水平型

  C.垂直型和水平型

  D.水平型和混合型

  标准答案: d

  14、 世界市场活动的中枢主要是指( )

  A.世界市场上的销售渠道

  B.世界市场商品运输网

  C.世界市场信息网

  D.世界市场上的经纪人

  标准答案: c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15、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合理内核可归纳为“两利取重,两害取轻”。()

  标准答案:正确

  16、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合理内核可归纳为“两利取重,两害取轻”。()

  标准答案:正确

  17、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即使其中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都具有绝对成本优势,各国也可以根据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通过贸易获益。()

  标准答案:正确

  18、在要素禀赋理论中,如果一国工人平均占有的资本量多于其他国家,那么该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标准答案:正确

  19、水平型国际分工是指发达国家间的分工。()

  标准答案:错误

  20、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主要是垂直型分工。(  )

  标准答案:错误

  21、二战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国际分工处于国际分工格局的主导地位。(  )

  标准答案:错误

  22、二战后,由于发达国家间工业部门不同产品之间的交换日益增多,产业内分工不断发展。( )

  标准答案:正确

  23、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国家,在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中也处于中心地位。

  标准答案:正确

  24、二战后,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逐步上升,初级产品所占比重逐步下降。

  标准答案:正确

  三、简答题(本题共14题,每题5分,共70分)

  1.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标准答案: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易活动。

  2.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

  标准答案:贸易差额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如1年)内,出口额与进出额之间的相差数,即贸易差额=出口额-进口额。贸易差额是衡量一国(地区)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贸易差额有三种情况:贸易顺差、

  贸易逆差和贸易平衡。

  3.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简称TOT)

  标准答案:贸易条件是指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交换比率。又称为“进出****换比价”或简称“交换比价”。它用贸易条件指数反应。当贸易条件指数>100时称贸易条件改善;当贸易条件指数<100时称贸易条件恶化;当贸易条件指数=100时称贸易条件不变。

  4.出口贸易(Export Trade)

  标准答案:出口贸易是指一国把生产或加工的商品(包括本国拥有的劳务)输往国外市场销售的对外贸易活动。

  5.进口贸易(Import Trade)

  标准答案:进口贸易是指一国从国外市场购进外国所生产或加工的商品(包括外国拥有的劳务)的贸易活动。

  6.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

  标准答案:过境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进行的商品买卖活动,实物运输必须经过第三国国境,对第三国而言,就构成了该国的过境贸易。

  7.直接贸易(Direct Trade)

  标准答案:直接贸易是商品直接从生产国销往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而进行的贸易,即指进出口两国直接达成的交易

  8.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

  标准答案: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商品买卖的行为(过境贸易就是间接贸易的一种方式)。

  9.转口贸易(Entrepot Trade)

  标准答案: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贸易,对于第三国而言,就是转口贸易。

  10.总贸易(General Trade)

  标准答案:总贸易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凡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进口,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出口,前者称为总进口,后者称为总出口,总进口加上总出口就是总贸易额,即:总贸易额=总进口额+总出口额,采用这种方法划分的有美、日、英、加、澳等90多个国家或地区,我国也属于此方法。

  11.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

  标准答案:专门贸易是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进入一国关境的货物就是本国的进口,离开一国关境的货物就是本国的出口,前者称为专门进口,后者称为专门出口,专门进口额加上专门出口额是一国的专门贸易额。目前采用这种方法划分的国家的德、意、瑞士等国家。

  12.贸易差额与净出口、净进口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标准答案:

  (1)贸易差额用量乘价表示,而净出口、净进口可以用量乘价表示也可以仅用量表示;

  (2)贸易差额有贸易顺差、 贸易逆差和贸易平衡三种状态,而净出口、净进口仅仅是本身一种状态;

  (3)作用不同。贸易差额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而净出口、净进口反映一国某种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13.贸易条件状况如何衡量?

  标准答案:贸易条件是指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交换比率。又称为“进出****换比价”或简称“交换比价”。它常常用贸易条件指数衡量。

  贸易条件指数>100,贸易条件改善。

  贸易条件指数<100,贸易条件恶化。

  贸易条件指数=100,贸易条件不变。

  14.过境贸易与转口贸易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标准答案:

  (1)第三国直接参与不参与商品的交易过程。过境贸易中第三国不直接参与商品的交易过程,而转口贸易中第三国直接参与商品的交易过程。

  (2)是否以盈利为目的。过境贸易不以商品交易获利为目的而以收取过境服务费为目的,而转口贸易以商品交易获利为目的。

读书人网 >考试试题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