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③。
翡翠④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⑤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    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⑥真水墨,   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释:网洪培欣语文
    ①俞紫芝:笃信佛教,得其心法,终身不娶不仕。②桡:船桨,指代船。③赊:语助词。
    ④翡翠:翠鸟。⑤别业,指白鹭栖息的地方。⑥绷:布幅。
    (1).有人说本诗是以“望”组织题材,请你结合全诗概括诗人“望”到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并分析诗人描绘画面时运用的表达技巧。(6分)
    (2).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1).. ①“望”到了一幅深秋水村图(1分):画船静泊沙滩,隔岸衰草迷蒙,翠鸟闲居荷叶之下,鹭鸶栖息于芦花丛中,溪云淡淡,渔屋笼罩在烟雾之中,酒旗招展,显出一派沉寂安宁幽静朦胧的意境。(2分)
    ②本诗在描绘画面时,运用动静结合、拟人的手法(1分)。首联的“枕”字拟人化的写出画船的静泊之态;颔联的翠鸟、白鹭的“眠”与栖息,动物不动,依然写静,一个“闲”字表达出闲适之情;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来写景,溪云、鱼屋,酒旗,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2分,不必面面俱到,分析合理即可)
    (2).诗歌前三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现了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2分)尾联抒怀,可惜这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画,没有人画了寄到京华去,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寄情山水,喜爱无羁绊的自然生活,与世无争的情怀。(3分)(意思对即可)
五十、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题。(17分)
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觉:醒。
    (1)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
    B.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交代时间之早。
    C.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
    D.尾联“乡梦不多成”呼应“心空”,点明主旨。
    (2)同是写春天的景致,白居易的《早兴》与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3)、《早兴》一诗中无一“春”字,但全诗字里行间处处都洋溢着春天的气息。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一下诗人究竟是怎样体现春天的。不少于200字。(10分)
    (1)【参考答案】C描绘的不是清晨兴旺之景,而是以犬和鸟的不同表现写出了“天由雨转晴”的变化,透露出春天的气息。
    (2)【参考答案】《早兴》通过晨曦、鼓声以及对春天极为敏感的两个动物--活泼的小狗和小鸟的传神刻画烘托出早春的气息(1分),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来临时内心的激动喜悦之情(1分)。而李华的《春行即兴》则是借城下的萋萋野草、城外的涧水、枉自开落的山花和徒然鸣啭的春鸟(1分)衬托出诗人内心深处感物伤时的深沉慨叹。(1分)
    (3)【参考答案】这首小诗,反映了诗人在春天即将来临时内心的激动喜悦之情。诗人没有直接写春天,而是从晨光写起,有道是“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诗人一大早就醒来了,此时晨光初照,屋室通明,早衙鼓正开始咚咚地敲响;大概是天气转暖、大地变得潮湿的缘故吧,那在台阶上贪睡的小狗儿也摆摆尾巴,懒洋洋地爬起来;而一向活泼的小鸟更不会放过这可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不停地欢叫着,似乎是在向人们报告着美好天气的到来,催促着人们早早起床。这四句通过晨光、鼓声以及对春天极为敏感的两个动物--犬、鸟的传神刻画,在紧扣“早”字主旨的同时,又隐隐透露出春天的气息。
    诗歌的后半部分表现了诗人在这样春天气息越来越浓郁的环境下,产生的轻松愉快之感。“半销宿酒头仍重”,春宵佐以美酒,自是人生一大乐事,以致诗人忘了自身的酒量,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到次日早晨起来尚有头重脚轻之感。“新脱冬衣”表明正是早春气候,脱去冬衣会令人轻松爽快,所以说“体乍轻”。“体乍轻”而“头仍重 ”,值此酒意未竟消之际,当有头重脚轻、飘飘无定之感。这既是实写酒意未消时身体真实的感觉,同时又何尝不是美好的春色令诗人陶醉了呢?正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在这样的境界中,他忘记了一切忧愁和烦恼,以致于“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这两句照应诗题,写夜间因为没有乡梦撩人愁思,睡醒后心境空明。暗示出诗人的身心已完全被春天的气息所感染,他又迎来了一个明媚的春天。
    全诗无论是前四句写诗人在早晨的所闻所见,还是后四句抒发对早春气象的感受,都笔致轻灵素淡,充满着情趣,字里行间,融注着诗人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