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7分)
月    夕        陆游
开户满庭雪,徐看知月明。
微风入丛竹,复作雪来声。
俗尘不待扫,凛然肝肺清。
村深无漏鼓,鹤唳报三更。
    (1)诗的前两联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颈联中体现出的精神境界。(3分)
    (1)(4分)由视觉到听觉,由静到动,以动衬静,融情于景。(2分)首联从视觉角度写月光满庭院,颔联从听觉角度写风吹竹子似乎是下雪般的声音,(1分)两联共同渲染庭满落雪、月明风清的宁谧、安闲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1分)
    (2)(3分)颈联体现出的是月夜中物我两忘、内心澄澈的精神境界。(1分)前两联中的明月、风入竹子等景象描写出空灵环境,颈联用“肝肺清”直抒胸臆,尾联用“鹤唳”来写环境的幽寂以衬托内心的明净。(2分)(大概意思对即可)
六十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夜雨
薛逢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1)本诗以“忧”贯穿全诗,作者的忧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3分)
    (2)作者在首联中运用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百忧缠心?(4分)
    (3)颈联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3分)
    (1)①生活的艰辛;(1分)②命途的不顺;(1分)③生命的衰老。(1分)
    (2)(4分)①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2分)②运用比喻手法,将“百忧”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2分)
    (3)(3分)①视觉角度与听觉角度。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2分)②这些景物凄冷萧条,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