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2012年四川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A级

发布时间: 2012-09-27 19:35:34 作者: maylh

  四川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全真模拟试卷

  教育学(A级) (一)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 )

  A.教育影响

  B.教育目的

  C.教育属性

  D.教育功能

  2.教育目标一般分为三大类,即包括认知领域、能力领域和( )

  A.思想领域

  B.心理领域

  C.情意领域

  D.审美领域

  3.教师的能力结构除了教育预见能力、教育传导能力外,还有( )

  A.操纵学生的能力

  B.教育过程的控制能力

  C.驾驭教材的能力

  D.与学生沟通交往的能力

  4.下列不属于教师劳动特点的是( )

  A.独特的创造性

  B.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C.科学性和艺术性

  D.极强的功利性

  5.针对学生进入性成熟的过渡期带来的特点,教师应对学生进行( )

  A.体育和卫生保健教育

  B.生理知识和性的教育

  C.有利于培养集体荣誉感的竞赛活动

  D.有利于相互理解的教育环境和关系的创设

  6.教师对学生的情感,首先表现在它的( )

  A.社会性

  B.普遍性

  C.稳定性

  D.和谐性

  7.师生问感情关系表现为课堂气氛淡漠,这属于师生关系类型中的( )

  A.对立型

  B.依赖型

  C.自由放任型

  D.民主型

  8.学校为当地承担筹集教育资金的任务,这体现了社区在发展教育中的( )

  A.协调功能

  B.宣传功能

  C.服务功能

  D.经济功能

  9.教育学就是研究什么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

  A.教育事实

  B.教育原则

  C.教育内容

  D.教育过程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互关系的是( )

  A.转换关系

  B.渗透关系

  C.递进关系

  D.互补关系

  11.下列哪一项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办学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 )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材

  D.教学设计

  12.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 )

  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教学指导书

  13.下列哪一项可以为教师提供明显的教学方向,提供选择教材、教法及教具的依据,也提供了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 )

  A.教学目标

  B.教学策略

  C.教学计划

  D.教学设计

  14.以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为基本出发点,以儿童的某些基本动机作为教学组织的中心的课程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15.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16.课堂学习管理的心理依据是( )

  A.了解学生的需要

  B.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C.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

  D.建立教室常规

  17.搞好学习方法指导的重要前提是( )

  A.制订计划,做好准备

  B.了解学情

  C.实施指导

  D.反馈控制

  18.素质教育是教育“全员”性与“全面”性的统一,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抓好每一个学生的素质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素质教育特点的( )

  A.整体性

  B.基础性

  C.内化性

  D.综合性

  19.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 )

  A.导向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连贯性原则

  20.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

  A.指导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普通中小学的教育目的包括( )

  A.体育

  B.智育

  C.德育

  D.美育

  E.劳动技术教育

  22.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 ( )

  A.特殊的复杂性

  B.强烈的示范性

  C.显效的长期性

  D.劳动量的隐含性

  E.劳动的协作性

  23.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包括 ( )

  A.父母的表率作用

  B.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

  C.父母的文化修养

  D.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

  E.父母的职业类别

  24.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是( )

  A.课时分配

  B.学科顺序

  C.学年编制

  D.学科设置

  E.学周安排

  25.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 )

  A.了解学生的需要

  B.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

  C.建立学生良好的同伴关系

  D.建立教室常规

  E.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

  第Ⅱ部分非选择题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判断正误。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并改正错误。

  26.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教学大纲。( )

  27.教学目标的叙写,在于强调教学活动对学生产生具体的行为改变。( )

  28.道德意志实际上是道德观念的能动作用。( )

  29.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属于理论和实践相接合原则。 (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0.简述个体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31.简述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32.针对学生的不同气质特点,教师应如何进行教育?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5分)

  33.试述教学大纲的意义、结构与作用

  六、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初一年级学生,过去对历史课十分厌倦,可是现在对历史课突然变得喜欢起来了。原来,任课老师换了,现在由一位年轻女教师来教他们的历史了。她是师范学院的毕业生,而且是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她不迎合任何人,但却既善良又严格,千方百计地使学生对她所上的历史课发生兴趣。

  女教师乐于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她总以自己的欢快、机智和风趣深深博得孩子们的信任。

  当然,孩子们的信任还得靠上课来巩固,女教师既精通专业,又学识丰富。为此,她赢得了学生对她个人的好感和不同寻常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很快就转变为对历史课的兴趣。孩子们觉得,在这样一位教师面前承认自己的无知是丢脸的。所以,怀着愉快心情的孩子们总想竭力表明:即使教师还没有教过的东西他们也懂得那么多!他们立志要成为一个不仅外表美,而且内心更美的人。

  班级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们精神振作,在互相关心、欢乐与共的气氛中开始了新的生活。全班学生兴高采烈地准备着历史课晚会。在这段时间,女教师对学生作了进一步的了解。有时她与一些学生在教室里逗留,有时与另一些学生到街上散步。借这种机会,她向学生询问一些情况,证实一些想法,剖析一些道理。

  问题:请结合案例和所学的教育学知识,谈谈你对师生关系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2.[解析]教育目标一般分为认知领域、能力领域和情意领域三大类。

  3.[解析]教师的能力结构包括:①教育预见能力;②教育传导能力;③教育过程控制的能力。

  5.[解析]针对学生进入性成熟的过渡期带来的特点,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生理知识和性的教育。

  6.[解析]教师对学生的情感,首先表现为它的社会性。

  7.[解析]自由放任型师生关系中,师生感情关系表现为课堂气氛淡漠,教学效果明显下降。

  8.[解析]由于普教和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为当地建设服务的,所以为此地方和区域负有为教育筹集资金的主要任务。

  9.[解析]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10.[解析]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相互关系表现为转换关系、递进关系和互补关系,B项符合题意。

  11.[解析]教学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办学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

  12.[解析]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

  13.[解析]教学设计具有具体明确的行为目标,可以为教师提供明显的教学方向,提供选择教材、教法及教具的依据,也提供了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

  14.[解析]活动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以儿童的某些基本动机作为教学组织的中心,以代替学科作为课程的基础。

  15.[解析]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16.[解析]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是课堂学习管理的心理依据。

  17.[解析]了解学情是搞好学法指导的重要前提。了解学情可通过调查问卷、检查作业、考试检查、平时检查、让学生叙述等来分析。

  18[解析]素质教育是教育“全员”性与“全面".性的统一,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抓好每一个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素质教育整体性的特点。

  19.[解析]疏导原则是指进行教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20.[解析]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

  

 

  21.[解析]普通中小学教育目的包括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五个组成部分。

  34.[解析]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25.[解析]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有:①了解学生的需要;②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③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④建立教室常规。

  三、判断改错题

  

 

  四、简答题

  30.(P40-42)

  (1)政治社会化。

  (2)道德社会化。

  (3)性别角色社会化。

  31.(P60-61)

  (1)商品性;

  (2)生产性;

  (3)科学性;

  (4)民主性;

  (5)发展性。

  32.(P144)

  (1)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气质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可能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健康人格,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

  (2)教师对于不同气质类型特点占主导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3)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

  (4)还应当指出,教师本人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缺点,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对于搞好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五、论述题

  33.(P242-243)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反映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

  教学大纲的结构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说明部分。扼要说明本学科开设的意义,规定教学的目的、任务和指导思想,提出教材体系的特点和具体要求,以及教学法的原则性建议等。

  (2)本文部分。这是教学大纲的中心部分或基本部分。它是对一门学科讲授的基本内容所作的规定,显示出教材的深度和广度,还提示出讲授的时数、作业的要求以及其他有关内容。

  (3)其他。有些大纲还列出教师的参考用书,学生的课外活动,教学仪器、直观教具和视听教材等。

  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学大纲规定了本学科的目的要求,内容的广度、深度,教材编写的顺序,教学的进度和方法。因此,教科书的编者和教师必须全面彻底地领会教学大纲的内容、体系和精神实质,按照大纲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教师只有熟悉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并认真贯彻执行,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工作达到国家所要求的标准,达到高水平的教学质量。

  六、材料分析题

  34.(P152)生之间的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是密切联系的。师生之间如果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就难于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有人就认为“教育过程必须在幸福、欢乐的感情交往中展开”。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下,从教师那里获得的信息,就特别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并赋予它以一种特殊的意义。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意味着学生的心理上趋向于教师,教师和学生的交往在时间上频率增加,在空间上距离缩短,易于使学生摹仿教师的思想行为和接受教师的暗示,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某种行为准则,而且对学生的个性,诸如价值定向、性格特征等的形成和发展,都能发挥较大的作用。

读书人网 >考试试题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