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2012年四川省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B级

发布时间: 2012-09-27 20:04:20 作者: maylh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掌握学习”理论的教育心理学家是( )

  A.布卢姆

  B.布鲁纳

  C.加涅

  D.奥苏贝尔

  2.下列属于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的是( )

  A.教育

  B.教学

  C.课

  D.学校教育

  3.教师可能兼任少先队辅导员,这属于教师角色中的( )

  A.教员

  B.课堂管理者

  C.办事员

  D.团队活动领导者

  4.教师常有一种错觉,以为学生必定按他们讲的意义去理解。这属于课堂交往障碍中的( )

  A.课堂语言障碍

  B.课堂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C.角色地位障碍

  D.课堂结构障碍

  5.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分期论,婴儿绕行茶几以取它后面的玩具,不再仅从茶几下爬过。这时的婴儿处于( )

  A.感觉运动阶段

  B.思维准备阶段

  C.思维阶段

  D.抽象思维阶段

  6.心理年龄特征并不经常发生根本性变化,不可能完全不相同。这说明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具有( )

  A.可变性

  B.稳定性

  C.永恒性

  D.不可知性

  7.皮亚杰认为,7至11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 )

  A.思维准备阶段

  B.思维阶段

  C.感觉运动阶段

  D.抽象思维阶段

  8.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的核心原理乃是他所称的( )

  A.新生论原理

  B.认知论原理

  C.道德论原理

  D.学习论原理

  9.在下列迁移中,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10.下列哪位的理论被称为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

  A.弗洛伊德

  B.斯金纳

  C.罗杰斯

  D.巴甫洛夫

  11.能增强似是而非的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目的在于比较新材料与认知结构相似材料的组织者是( )

  A.陈述性组织者

  B.比较性组织者

  C.一般性组织者

  D.概括性组织者

  12.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叫(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13.问题解决的最后一个阶段是( )

  A.分析问题

  B.提出假设

  C.发现问题

  D.检验假设

  14.知识的巩固是指对所学知识的( )

  A.持久保持

  B.短暂保持

  C.再次学习

  D.过度学习

  15.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去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并不断地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是( )

  A.注意

  B.情绪

  C.情感

  D.意志

  16.从学习动机内容盼陛质来划分,学习动机可分为( )

  A.外来动机和内在动机

  B.正确的动机和错误的动机

  C.间接动机和长远动机

  D.直接动机和短近动机

  17.某些小学开展“校内外结合整体优化教育实验”,创设了各种课外活动班,这种教学策略属于( )

  A.水平充实制

  B.垂直充实制

  C.固定特殊班级制

  D.弹性特殊班级制

  18.以下思维活动中,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最早关注的研究是( )

  A.求异思维

  B.求同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9.用数学的方式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描述是( )

  A.测量

  B.测验

  C.评定

  D.评价

  20.在各类学习评定中,一般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进行的,目的在于了解教学结果,探究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的缺陷,以便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的是( )

  A.配置性评定

  B.形成性评定

  C.总结性评定

  D.综合性评定

  第Ⅱ部分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空,每空1分,共15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根据非正式学生群体的性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2.奥苏贝尔认为,影响迁移与保持的认知结构的三大变量是__________、原有的起固定作用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性、__________。

  23.加涅的五阶段学习分类包括智慧技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动作技能。

  24.在直观教学中,要使对象从背景中突出,必须遵循三个规律,即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5.研究表明,疲劳与学习效率成__________关系。

  26.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研究中,加涅和布里格斯把教学组织形式分成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7.学校教育

  28.有意义学习

  29.动作技能

  30.创造性思维

  31.论文式测验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2.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33.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分期理论的教育意义。

  34.简述遗忘产生的原因。

  35.简述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36.简述课堂教学的管理技巧。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7.试述教育心理学对象的四个要点。

  38.试述学习困难儿童的行为特征及教育措施。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解析]早年的教育目标分类和后来的掌握学习理论是布卢姆主要的两大贡献。

  3.[解析]作为团队活动领导者,教师多多少少会兼任这方面的一些工作,如少先队辅导员。第二课堂的活动指导员等等。

  5.[解析]能发现达到目的的新手段是处于感觉运动阶段的儿童的特征之一。

  6.[解析]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是指心理年龄特征并不经常发生根本性变化,不可能完全不相同;在基本相同的社会生活条件之下的儿童之间,甚至在不同社会生活条件之下的儿童之间,年龄特征总有不同程度的相同或相似。

  8.[解析]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的核心原理乃是他所称的新生论原理。他认为,个人的人格是自我经历了一系列互相关联的阶段而发展起来的。所有这些自我阶段从生命开始时就以一定的形式而存在。但各个阶段又有其发展的关键时刻。各阶段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整个人格。 9.[解析]根据迁移发生的前后方向,又可把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顺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是逆向迁移。

  10.[解析]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学习就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西方学者因此把他的学习观划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范围,并把巴甫洛夫揭示的条件反射现象称为经典条件反射。作为学习的一种基本形式。他的理论因此也常被称为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11.[解析]组织者可分为两类。一种为陈述性组织者,指与新的学习产生一种上位关系的,目的在于为新的学习提供最适当的类属者的组织者。另一类是比较性组织者,指能增强似是而非的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目的在于比较新材料与认识结构相似材料的组织者。

  12.[解析]根据迁移的性质可把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其中,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叫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叫负迁移。

  13.[解析]解决问题的历程依次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14.[解析]知识的巩固是指对所学知识的持久保持,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16.[解析]A项是按动机的动力来源划分的类别,C、D两项是按动机的远近和起作用的久暂划分的类别。

  17.[解析]弹性特殊班级制的特点是,禀赋优异儿童大部分时间均接受一般性教学活动,只有一部分时间接受必要的特殊教材与教学活动。

  18.[解析]吉尔福特认为,智力测验应对那些需要进行求异思维的“开放性的”试题予以同等的注意。自那以后。心理学家们开始把相当多的精力用于研究如何测量求异思维上。

  19.[解析]测量是用数学方式对人的行为的描述。教学过程中的测量是用数学的方式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描述。

  二、填空题

  21.(P30)正面型非正式群体 消极型非正式群体 中间型非正式群体 破坏型非正式群体

  22.(P256-257)起固定作用观念的可利用性 新旧观念的可辨别性

  23.(PP196)言语信息 认知策略

  24.(P352-353)差异律 活动律 组合律

  25.(P363)反向

  26.(P446)集体教学 个别化教学

  三、名词解释题

  27.(P20)学校教育:特指在课堂情境中主要通过上课完成的教育。

  28.(P168)有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简言之,就是符号或符号组合获得心理意义的过程。

  29.(P281)动作技能:是以机体外部动作或运动占主导地位的技能。

  30.(P303)创造性思维:是应用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了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

  31.(P483)论文式测验:是由教帅根据教学内容的要点,择其较重要者出几个试题,让学生用论文的方式,自由地以书面形式解答问题。至于试题的深浅,则视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程度而定。

  四、简答题

  32.(P96-97)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从每个年龄阶段中许多具体的、个别的儿童心理发展的事实中概括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是指心理年龄特征并不经常发生根本性变化,不可能完全不相同;在基本相同的社会生活条件之下的儿童之间,甚至在不同社会生活条件之下的儿童之间,年龄特征总有不同程度的相同或相似。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可变性,是指心理年龄特征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在不同历史年代,不同阶级的儿童之间,乃至同时代、同社会而具体生活条件不同的儿童之间,年龄特征也有差异。心理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但可变性是绝对的,稳定性则是相对的。

  33.(P105-106)

  (1)慧筵笈教育测验专家能根据皮亚杰的研究结果编制新的智力测验。

  (2)课程专家应根据皮亚杰的发现设计各级学校的课程。

  (3)教师可以依皮亚杰的理论配合教学与学生的智能。

  34.(P229-230)

  (1)生理原因

  某些遗忘产生的确有其生理基础,诸如重创、疾病、酒精影响、营养不良等,均可导致遗忘产生。

  (2)记忆痕迹衰退

  根据消退理论的解释,大脑中的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退。不常回想起的或不常使用的消息,往往容易从记忆中失去。

  (3)干扰

  干扰主要是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指以前学过的内容干扰以后学习的内容;倒摄抑制是指以后学习的内容干扰以前学习的内容。不论在哪一种情况下,前后学习的内容越相似,干扰的程度就越大。

  35.(P425)

  (1)学生因对教学产生厌烦情绪,寻求其他的刺激而违反课堂纪律。

  (2)学生因学习过于紧张,困难较多,害怕失败等原因而产生挫折与焦虑情绪,为寻求发泄的途径而违反课堂纪律。

  (3)个别学生因成绩较差,希望老师与同学注意自己、承认自己,为了获得在群体中的地位,而不择手段违反纪律。

  36.(P426-427)

  (1)使用信号制止不良行为。

  (2)邻近控制。

  (3)提高兴趣。

  (4)使用幽默。

  (5)安排余暇。

  (6)劝离课堂。

  (7)移除诱因。

  (8)提出要求。

  五、论述题

  37.(P1-2)第一,学校教育心理学是--F1科学的学科,它要遵循科学的全部规律,具备科学学科应当具备的要求。

  第二,学校教育心理学并不研究所有的学与教问题,它主要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

  第三,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学与教,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与教及其伴随这一过程的有关能力的发展,但也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的学习。

  第四,学校教育心理学以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为核心,其研究序列是学与教而不是教与学。正因为具有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及其核心理论,学校教育心理学才可能同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及普通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区别开来,才有独立存在的价值,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学科体系的基本理论。

  38.(P401-402)学习困难的儿童,是指在理解或使用语文方面,显示基本心路历程失常的儿童。其失常现象可能包括知觉障碍、大脑受伤、轻微大脑功能失常、阅读困难、发展性失语症等。学习困难儿童通常显示下列行为特征的一项或数项:

  (1)不能就席端坐。表现为过分爱动。

  (2)端坐不动。表现为过分不动。

  (3)显现其他症候。有些学生常有错误动作或动作不协调;有的学生陷于不随意的动作重复:有的学生情绪不稳定、记忆错误、易于分心或为知觉欠佳等而苦恼。

  学习困难儿童的教学措施:

  学习困难儿童的教学仍以个别处理为主,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新的教学法的实验探索。最常用的方法是行为修正法。

读书人网 >考试试题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