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定项选择
1.西欧中世纪的世俗教育主要是通过( )来进行的。
A.骑士教育
B.宫廷学校
C.教区学校
D.教士学校
E.平民教育
2.与古代教育相比,现代教育有许多特点,下列选项属于现代教育的特点的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
C.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
D.教育的科学化程度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
E.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教育对文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其促进作用的是( )。
A.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B.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C.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D.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E.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4.要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们应该( )。
A.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对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的认识
B.把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作为发展生产力的第一要务
C.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加快教育的发展
D.进一步动员社会资源,建立多元教育投资体制
E.建立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5.关于制定教育目的依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个体本位论
B.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社会本位论
C.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应是社会发展要求和个体发展需求的辩证统一
D.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是国家法律
E.制定教育目的的是经济的发展状况
6.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下列关于五育之间的联系表述正确的是( )。
A.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帅作用
B.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
C.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D.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
E.劳动技术教育在全面发展中起着方向作用
7.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基础教育的探索中提出了加强“双基”教育,这里的“双基”是指( )。
A.基本技能
B.基础知识
C.基本素质
D.思想基础
E.教师基础
8.培养人的活动是教师在教书育人和受教育者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A.人类文化的传播者
B.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C.人的潜能的开发者
D.人的精神的指引者
E.人的思想的导航者
9.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教师角色的多样化,下列属于教师角色的是( )。
A.传道者
B.授业、解惑者
C.榜样
D.管理者
E.父母与朋友
10.下列选项中,关于教师权利表述正确的是( )。
A.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B.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德和学业成绩
C.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D.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E.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11.我国对普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是( )。
A.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D.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E.良好的文化素养
12.根据课程的任务,可以将课程分为( )。
A.基础性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学科型课程
E.活动型课程
13.学生中心课程理论的三个流派为( )。
A.卢梭为代表的自然主义
B.杜威为代表的儿童经验主义
C.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
D.施瓦布为代表的儿童经验主义
E.布鲁纳代表的自然主义
14.课程计划对学校工作的要求是( )。
A.以教育目的与任务为前提,体现课程结构的完整性
B.以科学的课程理论为依据,体现基础性与多样性
C.开足开齐课程
D.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各项活动
E.认真监督和及时评价课程计划的执行状况
15.下列属于课程资源的是( )。
A.教师
B.学生
C.教学过程
D.教材
E.学校
参考答案:
1.AB
【解析】此题考查对中世纪西欧世俗教育这一知识点的记忆。这时期的世俗教育主要是通过骑士教育和宫廷学校来进行的。
2.CDE
【解析】此题考查现代教育的特征,要注意和古代学校教育的共同特征区分开。与古代教育相比,现代学校教育具有的特征: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第二,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第三,教育的科学化程度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
3.D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与教育的关系,但要注意题于的表述。教育对文化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具体体现在: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4.ABCDE
【解析】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对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的认识;把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作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第一要务;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加快教育的发展;进一步动员社会资源,建立多元教育投资体制;建立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5.C
【解析】确定教育目的的科学依据应是社会发展要求和个体发展需求的辩证统一。
6.ABCD
【解析】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帅作用,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7 .AB
【解析】加强双基教育是在探索基础教育的过程中提出的,是为素质教育的探索做的有益准备,加强“双基”是指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育。
8.ABC
【解析】教师的作用: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
9 ABCDE
【解析】教师的角色包括:传道、授业者,解惑者,榜样,管理者,父母与朋友。
10.ABCDE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六方面的权利:第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第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第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德和学业成绩;第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第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第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11.ABCD
【解析】综合起来看,我国对普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有四个方面的要求: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12.AB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课程类型的分类。课程按课程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按学生选课的自主性,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按课程的设计形式.可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按课程的制定者,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课程还可按其他形式进行分类。
13.ABC
【解析】学生中心课程理论,主张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动机和需要、能力和态度为基础来编制课程,具体分三个流派:以卢梭为代表的自然主义、以杜威为代表的儿童经验主义、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
14.CDE
【解析】课程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学校教育的统一要求,是学校组织教学活动、确定工作步调的依据,要做到:第一,开足开齐课程;第二,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各项活动;第三,认真监督和及时评价课程计划的执行状况。
15.ABCD
【解析】此题考查对课程资源这一概念的理解,在新课程标准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其中应该特别关注教师、学生、教学过程这几种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