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定项选择
1.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主张?( )。
A.夸美纽斯
B.卢梭裴斯泰洛齐
C.赫尔巴特
D.杜威
E.凯洛夫
2.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主要有( )。
A.苏格拉底
B.昆体良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E.夸美纽斯
3.马克思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是(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E.神创论
4.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
A.白板说
B.做中学
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
E.新教育运动
5.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是( )。
A.舒尔茨
B.弗里德曼
C.斯特鲁密林
D.亚当斯密
E.威廉佩蒂
6.决定教育性质的主要因素是( )。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社会意识形态
D.民族性格
E.文化传统
7.知识的急速增长要求人们学会学习,( )比知识教育更重要,方法教育比结论教育更重要。
A.能力教育
B.集体教育
C.情感教育
D.价值观教育
E.素质教育
8.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 )。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教育活动
D.个体因素
E.活动因素
9.“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句话说明人格具有( )。
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E.变动性
10.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E.教育机制
11.教育目的制约的对象有( )。
A.教育政策的制定
B.教育制度的建立
C.教育内容的确定
D.教育方法的选择
E.教育效果的评价
12.独生子女的进取心强,表现在他们有较强的( )。
A.虚荣心
B.自信心
C.好胜心
D.优越感
E.自豪感
13.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关系体现在( )。
A.民主平等
B.朋友式关系
C.友好
D.互相帮助
E.彼此理解
14.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E.经验中心论的代表
15.我国新课程的课程评价强调( )。
A.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B.课程评价的对象应是多元的
C.课程评价必须对实现教育目的作出贡献
D.课程评价的对象是课程内容
E.课程评价的直接意义是对被评价的课程提出质疑并为改进课程指明方向
参考答案:
1.D
【解析】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创立人,将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形成了以儿童中心、活动课程、做中学为特点的教学思想。
2.ACD
【解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被称为古希腊三哲;昆体良是罗马教育史上第一位公职教师;夸美纽斯是捷克著名教育家,生活的年代是16至17世纪。
3.A
【解析】(1)神话起源论,中国宋朝的朱熹、西方的《圣经》都持这种观点;(2)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是利托尔诺、沛西•能;(3)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是孟禄;(4)劳动起源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5)生活需要起源论,这是劳动起源论的扩展。
4.C
【解析】杜威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现代教育的观点是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其中关于学生地位的是儿童中心主义。
5. A
【解析】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影响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和首要的因素是人力资本。
6 B
【解析】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7.A
【解析】在信息化时代,知识爆炸、知识老化周期缩短,知识淘汰加快,拥有能力比拥有知识更重要。
8.D
【解析】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实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因是个体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主观能动性。
9.A
【解析】人格又称个性,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等特征,“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是说人格的稳定性。
10.C
【解析】教育体制是教育制度的一部分,它是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的总和。
11.ABCDE
【解析】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确立、教育内容的取舍、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教育效果的评价,都是以教育目的为依据和前提的。教育目的无论对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有目标导向作用。
12.BCDE
【解析】独生子女较强的进取心体现为好胜心、自信心、自豪感和优越感较强。
13.ABCDE
【解析】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关系是指:
(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教师和学生应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2)真正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与帮助的关系。真正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将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建立起一种朋友式的友好与帮助关系。
14.B
【解析】赫尔巴特奠定了以“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为特征的传统教育的理论基础,可见赫尔巴特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15.ABCE
【解析】课程评价的内涵有以下四个方面:
(1)课程评价的对象应是多元的;
(2)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3)课程评价必须对实现教育目的作出贡献;
(4)课程评价的直接意义是对被评价的课程提出质疑并为改进课程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