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201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四

发布时间: 2012-10-14 17:59:26 作者: sxsgeass

  16.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 )。

  A.目标评价模式

  B.成果评价模式

  C.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D.CIPP评价模式

  E.CSE评价模式

  17.学科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为( )。

  A.教学标准

  B.教学计划

  C.教学课程

  D.教学大纲

  E.教学内容

  18.提出课的类型和结构理论,是班级授课这个组织形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的著名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凯洛夫

  C.赫尔巴特

  D.陶行知

  E.克伯屈

  19.《学记》中总结的教学经验有( )。

  A.启发诱导

  B.藏息相辅

  C.预、时、孙、摩

  D.长善救失

  E.因材施教

  20.上好一堂课的具体要求主要有( )。

  A.目标明确

  B.内容正确

  C.方法得当

  D.组织有效

  E.体验积极

  21.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是( )。

  A.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B.《大教学论》

  C.《理想国》

  D.凯洛夫的《教育学》

  E.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22.随着年龄和才智的增长,在自身品德的发展与提高上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的是学生的( )。

  A.自我评价能力

  B.自我调控能力

  C.自我教育能力

  D.自我学习能力

  E.自我反思能力

  23.一般认为,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景的变化而变化,这是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 )的表现。

  A.认知阶段

  B.认同阶段

  C.依从阶段

  D.同化阶段

  E.内化阶段

  24.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的是( )。

  A.方法科学

  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

  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

  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

  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25.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 )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

  A.学校

  B.教师

  C.教育内容

  D.学生

  E.师生

  26.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最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8.访问法

  C.问卷法

  D.调查法

  E.座谈法

  27.根据调查的目的不同,调查法可以分为( )。

  A.全面调查

  B.常规调查

  C.重点调查

  D.比较调查

  E.典型调查

  28.调查法的局限在于( )。

  A.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B.难以验证某种教育现象的因果关系

  C.材料发生的先后顺序难以确定

  D.对教育的实际了解不深入

  E.掌握直接材料

  29.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E.教育机制

  30.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E.尼德兰的伊拉斯谟

  参考答案:

  16.ACDE

  【解析】课程评价的模式主要有泰勒为代表的目标模式、斯克里文为代表的目的游离模式、CIPP模式、CSE模式。

  17.D

  【解析】我国2001年开始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课程标准”取代原来使用的教学大纲概念。

  18.B

  【解析】苏联凯洛夫提出课的类型和结构理论,使班级授课制形成了一个完整体系。

  19.ABCD

  【解析】战国后期《学记》是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提出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循序渐进、长善救失、藏息相辅,“预”、“时”、“孙”“摩”等思想。

  20.ABCDE

  【解析】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1)目标准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组织有效;(5)体验积极。

  21.AE

  【解析】古罗马的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雄辩

  术原理》又称《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22.C

  【解析】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品德赖以形成的内部因素,也是学生品德发展程度的一个主要标志。要遵循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规律,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有计划地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以形成和发展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反过来会帮助学生更加积极地吸收外在的教育因素,促进自身的品德发展。

  23.C

  【解析】道德品德的发展会经过顺从阶段、同化阶段、内化阶段分别对着的道德水平是依从性水平、认同性水平和信奉性水平。顺从水平,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和不稳定性。

  24.BCD

  【解析】最常见的问题是家长对孩子期望太高、过于溺爱或限制过多、凡事包办、唯智力的片面教育。

  25.D

  【解析】人本思想要求教育领域要以学生及其发展为本,班级管理也以学生为核心建立管理机制。

  26.A

  【解析】班主任在自然状态下,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组织劳动,能比较自然地了解到学生思想行为的倾向性、能力、兴趣及习惯特征,例如:在上课时观察学生上课的情绪、注意力、回答问题的情况,完成课堂作业的情况,从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质量,语言表达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对各门课的兴趣等。

  27.BD

  【解析】根据调查的目的可以分为常规调查和比较调查;根据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可以分为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28.BC

  【解析】调查法主要局限在于调查的结果往往难以证明某种教育现象的因果关系,而且同一时间收集到的各种事实数据,有时难以分辨发生时间的先后。

  29.C

  【解析】教育体制是教育制度的一部分,它是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的总和。

  30.B

  【解析】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

读书人网 >考试试题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