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睡觉前喝了咖啡、茶或者可乐之类的饮料,常常导致兴奋,出现失眠现象。这种失眠属于( )。
A.假性失眠
B.情境性失眠
C.失律性失眠
D.药物性失眠
2.认知心理学家在研究推理、决策、问题解决等复杂认知过程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主要原因是采取了( )手段。
A.统计分析
B.测验
C.调查研究
D.口语报告
3.每个概念都包含两个方面,它们是内涵和( )。
A.例证
B.外延
C.名称
D.属性
4.世界杯期间看足球比赛的记忆属于( )。
A.情景记忆
B.语义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陈述性记忆
5.以下哪一类不属于组织策略?( )
A.群集
B.摘录
C.过度学习
D.列提纲
6.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感觉差异称为( )。
A.感受性
B.绝对感觉阈限
C.差别感觉阈限
D.最小可觉差
7.一般说来,( )不属于智力范畴。
A.人际交往能力
B.学习能力
C.言语能力
D.运算能力
8.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 )。
A.长时记忆
B.情境依存性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工作记忆
9.被试本人对自己的人格特征予以评价的方法是( )。
A.自陈量表法
B.主题统觉测验
C.罗夏克墨迹测验
D.句子完成法
10.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在记忆中储存时间的长短和编码方式的不同,一般可把记忆分为三个系统,即(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A.语义记忆
B.感觉记忆
C.工作记忆
D.情绪记忆
11.投射法测量了人格( )层面的内容。
A.意识
B.无意识
C.客观
D.自然
12.根据思维过程所凭借的中介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划分为直观动作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和( )。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创造性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
13.在人格特征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成分是(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认知方式
14.一般说来,如果一个人的智商是100,说明这个人的智力处于( )水平。
A.超常
B.弱智
C.中下
D.中等
15.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并被其他成员所认可。这种动机属于( )。
A.工作动机
B.成就动机
C.交往动机
D.生理动机
16.在活动难度较大时,动机强度越强,工作效率会( )。
A.较低
B.中等
C.较高
D.不变
17.在感觉记忆中,信息主要以( )形式存储。
A.语义
B.概念体系
C.图式
D.视象和声象
18.人格除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复杂性、功能性的本质特征外,还包括下面哪一特征?( )
A.两极性
B.动力性
C.统合性
D.遗传性
19.双眼视差是( )知觉的重要线索。
A.时间
B.深度
C.运动
D.所有
20.有机体发展过程中最容易习得某种行为的时期为该行为的( )。
A.关键期或敏感期
B.行为学习期
C.习得期
D.发展期
参考答案:
1.D
【解析】按照失眠的原因,可以把失眠划分为四类:情境性失眠、假性失眠、失律性失眠和药物性失眠,咖啡因、茶或可乐之类造成的失眠称之为药物性失眠。
2.D
【解析】认知心理学家在研究推理、决策、问题解决等复杂认知过程时采取口语报告的方法。口语报告法也称“大声法”,即经过一定训练后,让被试者在解决某个问题的同时,大声说出头脑内部进行的活动,事后由心理学家对其进行分析。
3.B
【解析】每个概念都包含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
4.A
【解析】记忆分为情景记忆、语义记忆、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等。世界杯期间看足球比赛的记忆属于情景记忆,故选A。
5.C
【解析】组织策略是一种对信息进行归类整理的策略,如概念图、图表、层级图、群集等,过度学习是属于复述策略的一种。
6.D
【解析】最小可觉差是指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感觉差异。
7.D
【解析】能力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智力则只是表现在人的认知学习方面。
8.C
【解析】记忆的种类:根据记忆内容不同可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根据记忆时参与程度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根据信息加工处理的方式不同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9.A
【解析】自陈量表法是在标准化的技术条件下,对受测者的行为和内部心理变化进行探察和鉴别的方法。自陈量表法是被试本人对自己的人格特征予以评价。自陈量表通常也称为人格量表。
10.B
【解析】记忆可分为三大系统:感觉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
11.B
【解析】投射测验是向被试提供无确切含义刺激,让被试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出来,以确定其人格特征。
12.D
【解析】根据思维过程所凭借的中介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划分为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直觉动作思维指依据实际行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过程。具体形象思维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抽象逻辑思维是指运用言语符号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13.C
【解析】性格不像气质那样具有天赋性,没有好坏之分,它是后天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
14.D
【解析】在一个代表性广泛的人群中,有接近一半的人智商在90到110之间,而智力发展水平非常优秀者和智力落后者在人口中只占很小的比例。
15.C
【解析】交往动机是指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
16.A
【解析】研究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活动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简单容易的活动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当活动难度加大时,动机强度要降低。
17.D
【解析】感觉记忆中各种感觉信息在感觉寄存器中以其特有的形式继续保存一段时间并起作用,这些存储形式就是视觉表象和声音表象,称视象和声象。
18.C
【解析】人格的多种本质特征:(1)独特性:不同的遗传、生存、教育环境,形成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2)稳定性: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其稳定性还表现在,人格特征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一致性的特点。(3)统合性:人格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4)复杂性:人的行为表现出多元化、多层面的特征。(5)功能性: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恨的根源,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命运。
19.B
【解析】深度知觉也称为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是人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远近的反映。深度知觉是根据外部环境和机体内部的许多线索进行的,这些线索叫做深度线索。主要包括肌肉线索(生理线索)、单眼线索、双眼视差等。
20.A
【解析】关键期指对某一方面最敏感的时期,最容易习得某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