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2013年高考语文夯实基础训练题六十八(

发布时间: 2012-10-18 05:06:34 作者: maylh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跌宕    上档次    荡气回肠    拿了鸡毛当令箭    B.戮力    露一手    光怪陆离    绿林豪杰  

C.霎时    煞风景    铩羽而归    不见兔子不撒鹰    D.合股    瞎掺和    照章弹劾    涸泽而渔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个厂为农民工办理了养老保险,让外来劳动力吃上了“定心丸”,他们纷纷表示以实际行动干好工作,回报社会。

B.约翰里克对《新闻周刊》的这则不实报道予以否认.并说这是很久以前就被调查过的“陈芝麻烂谷子”了。

C1993年在蒙特卡洛,中国在竞办2000年奥运会中败给悉尼,无独有偶,又在蒙特卡洛,这次我们笑到最后。

D.这个社区的便民服务项目很多,诸如订报纸、送牛奶、补衣修鞋、代买菜粮、接送小孩等等,不一而足。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A21世纪的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既要坚定地继承和发掘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广泛地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

B.吴敬琏认为,经济学家作为知识人,应该本着“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精神,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这些见解承担符合学术规范的全责。

C.泰昌在轰轰烈烈的时代大潮之前,捡起无数已被历史的大筛遗掉的珍贵的细节。其实,我们的历史不仅需要丰富的细节,也需要宏大的结构。

D.卡斯特罗在发言中具体列出的每千人拥有的教师、医生和病床数都高于美国,美国漠视本国贫困人民,有何资格对别人指手画脚、说三道四?

4.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恰当的一项是(   

①人家的进度           就要超过咱们了,咱们得加油干呐。

②情况很复杂,你不了解一下就大发议论,          太主观了。

③李伟思想敏捷,李黎的思想          敏捷。

A.马上  未免  更加    B.马上  不免  更加    C.立刻  不免  越发    D.立刻  未免  越发

5.在横线处填入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梁启超、胡适开列推荐书目时,导师心态是明显的。他们如何         书目的内容,可折射出他们对于学术研究,对于青年问题的理解和内心的波澜。尤其是     , 这种特点尤为明显。

A组织、选择   在西学东渐趋势之下,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

B选择、组织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西学东渐趋势之下

C选择、组织   在西学东渐趋势之下,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

D组织、选择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西学东渐趋势之下

6.某班学生在讨论“说不尽的贾宝玉”时,从不同角度简要地阐述了他们对贾宝玉的认识。请你将其整合为—个长单句,可以适当增删词语。 (6)

①贾宝玉是个贵族公子。            ②贾宝玉生活在充满矛盾的封建大家庭。

③叛逆精神是贾宝玉的性格特征。    ④曹雪芹写《红楼梦》是为了揭示贾府的衰亡史和罪恶史。

⑤贾宝玉是封建伦理的孤独的反抗者。 

答:整合的长单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AdàngB.戮、陆、绿—露—lòuC.霎—shà,煞、铩—shā,撒—sā;D.和—huo,其他)

2CA.“定心丸”, 一种能使人心神安定的中成药。比喻能安定思想情绪的话语或做法。B.“陈芝麻烂谷子”,多指过时的或无关紧要的事或话。C.“无独有偶”,独:一个;偶:一双。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表示两事或两人十分相似。是贬义词,与“笑到最后”矛盾。D.“不一而足”, 足:充足,足够。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

3BA.逻辑错误,两面“有没有希望”不能与一面“关键在于……”相对;C.语序不当,叙述重点要落在“珍贵的细节”上,“丰富的细节”与“宏大的结构”调换位置;D.表意不明,“每千人”前加“古巴”,并列不当,“医生”后加“人数”)

4.A(【马上】【立刻】都表紧迫性,但“马上”的紧迫性有时幅度较大。【未免】表示对某种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重在评价;【不免】表示客观上不易避免。【越发】限于同一事物的进步变化大,两种事物比较不能用“越发”)

5B(按工作与历史的先后顺序排列)

6.贾宝玉是曹雪芹为揭示贾府的衰亡史和罪恶史所写的《红楼梦》中生活在充满矛盾的封建大家庭里的具有叛逆精神的孤独地反抗着封建伦理的贵族公子。(单句2分;要点齐全4)

 

读书人网 >高考语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