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徇私/驯熟    咆哮/肖像    惬意/提挈    连咳带喘/金蝉脱壳
B.偈语/鲫鱼    畏葸/玉玺    胴体/栋梁    耆年硕德/骐骥一跃
C.呜咽/哽咽    哥俩/俩钱    给养/给以    强词夺理/强人所难
D.症状/症结    殷实/殷红    反省/省悟    罪不当罚/独当一面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日前,
A.强不知以为知    B.无稽之谈    C.无可置疑   D.乌龟垫床脚——硬撑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汪洋指出,要充分认识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做好新闻宣传工作。
B.此次签约,为进一步做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完善社会服务体系贡献一臂之力。
C.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是提升区域经济活力、国家竞争力、企业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根本途径。
D.2009年是新中国60华诞,哪个中华儿女不心潮澎湃?
4.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总经理那样做,      是提高工作效率,但由于种种原因,其效果不尽如人意。
②解放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      历史博物馆多年。
③鲁迅先生对写出《呼兰河传》的青年作家萧红      很大的希望。
④颁奖会结束,与会者      着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走出会场。
A. 本意    蛰居    寄予    簇拥      B.本意    蛰居    寄寓    蜂拥
C.本义    谪居    寄寓    簇拥      D.本义    谪居    寄予    蜂拥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发展是绝对的,问题是如何发展,向什么方向发展。       中国现在的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五倍,要使之减少无非两条路,一是限制消费,二是通过技术手段节省。
①现在之所以人类对自然和环境有更大的破坏      ②只是那时人的破坏力相对小一些
③但能力强大了,也可以用之于发展,用之于节约  ④从历史事实看,并不是古代一定比今天更环保
⑤发展并不一定是物欲的膨胀                    ⑥是因为人类的能力强大了
A.⑤④①⑥②③    B.①⑥③⑤④②     C.②④⑥③①⑤    D.⑤④②①⑥③
6.阅读下列文段,概述“韩流”出现的几个方面的因素。(6分)
世界上的民族文化,在各个民族处于自为自在的状态时,原本是各自独立、多姿多彩的。随着人类文化的增多,文化交流成为可能。世界的交流和融合是历史大势,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韩国作为一个小国,其文化能够向外传播,得益于全球化这个时代。其次,单纯的文化,如果没有政治经济的支撑,无论它如何绚丽多姿,也不具有传播力。它可以客观存在,可以有限传播,但往往是行之不远。政治经济的优势使其文化拥有了话语权和说服力,这一文化才能够被接受者容纳。韩国作为后发展国家在现代化文化方面的成功者,其政治经济确有相对优势,譬如经济,韩国的汽车、电子、服装、图书出版、化妆品等行业,在中国就很有影响力。对经济及其产品的认同,为文化传播奠定了认同基础。而事实是,韩国文化产业的组织和运作及其产品确实具有高位优势,顺应了流行文化的传播是由高往低这一规律。
答:                                                                       
                                                                                
【答案】1.B(A.徇、驯—xùn,哮、肖—xiào,惬、挈—qiè,咳—ké,壳—qiào;B.偈、鲫—jì,葸、玺—xǐ,胴、栋—dòng,耆、骐—qí;C.咽—yè,俩—liǎ,“给养/给以”分别读jǐ、gěi,强—qiǎng。D. “症状/症结”分别读zhèng、zhēng,“殷实/殷红”分别读yīn、yān;省—xǐng,当—dāng)
2.C(A.“强不知以为知”,不懂装懂。B.“无稽之谈”, 没有根据的说法。无稽,无法考查。C.“无可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应改为“无可厚非”。D.“乌龟垫床脚——硬撑”,硬顶,死不认错)
3.B.(A.成分残缺,“围绕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缺少宾语,可加上“的主题”。 C.语序不当,“区域经济活力、国家竞争力、企业创新能力”应为“企业创新能力、区域经济活力、国家竞争力”。 D.“2009年是新中国60华诞”搭配不当,应为“
4.A(【本意】原来的意思或意图;【本义】词语的本来的意义。【蛰居】像动物冬眠一样,长期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头露面。【谪居】被贬谪之后住在某个地方。【寄予】寄托;给予同情关怀等;【寄寓】寄居;寄托。【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蜂拥】像蜂群似的拥挤着)
5.D.(原文前三句谈“发展”,那么⑤应当紧承其后,然后从古到今谈人类对自然和环境的破坏,从今溯古则不能,因为不能与下文“中国现在……”紧密衔接。另从逻辑上看,④在前,②在后,①在前,⑥③承其后)
6.①全球化的时代趋势,②政治经济的优势,③韩国文化产业的组织和运作及其产品具有的高位优势。(3点,每点2分,总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