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宵衣旰食(gàn)   味同嚼蜡(jiáo)   斐然成章(fěi)   鹬蚌相争(yù)
B.咄咄怪事(duō)   大腹便便(pián)   顺蔓摸瓜(màn)   瞠目结舌(chēng)
C.功亏一篑(kuì)   缘悭一面(qiān)   别出机杼(zhù)   相机行事(xiāng) 
D.暴戾恣睢(suī)   间不容发(jiàn)   无耻谰言(lán)   呼天抢地(qiā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先生虽辞世多年了,但他那些富含哲理的话语,一直如晨钟暮鼓,时时警醒着我。
B.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
C.这幅画虽然构思新奇,但是色调太暗,我的态度是不赞一词。
D.对曾经纵横中国五百年的晋商,我们今天只能透过那些纸醉金迷的晋商大院来遥想他们当年踏漠北、下南洋的辉煌。
3.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以轻松平等取代毕恭毕敬,在自然真诚中显现彼此友好,这不能不说是“朋友”一词的魅力所在。
B.说不清经过多少天的冥思苦想,我才终于弄明白他为什么要带我回来的原因。
C.由于适当的温度有助于化学反应速度,工期将选在气温较高的5、6月份。
D.我们学校教学名闻遐迩,许多学生慕名而来,教学班数量从60个班增加到67个班,仍然不能满足要求。
4.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赌博   通缉   摧枯拉朽   大言不惭      B.妨碍   谛听   待价而沽   功成身退
C.售磬   棘手   哀鸿遍野   旁征博引      D.矫健   清冽   贻人口实   绰绰有余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B.写什么景?怎样写景?为什么写景?是我们阅读分析散文时应注意的问题。
C.有关专家指出,白开水是最符合人体需要的“天然饮料”。它既洁净,又能使硬度过大的水变得适中——(因为过多的矿物质煮沸后会沉淀),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
D.私家车辆猛增,驾驶员培训粗放,人们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道路设施落伍等等,阻碍着中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
6.请参照第二节,在横线上补上恰当的诗句。(要求化用唐诗宋词,语意连贯,富有意蕴)
我们从唐诗宋词的墨香中走来               我们从元曲羌笛的音韵中走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着古道西风中摇响的风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也唤不回天涯孤旅的断肠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失伴的鸳鸯把六月哭成白雪皑皑!
 
【答案】1.A(B.蔓wàn;C.相xiàng;D.间jiān)
2.A(A.“晨钟暮鼓”,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B.“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赞。不能用于写“机关作风的变化”。C.“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写行为,不能用于态度。D.“纸醉金迷”,形容奢侈豪华的环境叫人沉迷。不能直接描写环境)
3.A(B.杂糅,改为“我才终于弄明白他为什么要带我回来”或“我才终于弄明白他带我回来的原因”。C.语意不明,在“反应速度”之前加“加快、提高”等,或删“速度”,严格说来是什么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也没有交代清楚。D.“教学名闻遐迩”搭配不当,“教学班数量从60个班增加到67个班”也不当,删掉后两个“班”字)
4.C(磬—罄)
5.D(A.冒号删掉;B.问号改为逗号;C.去掉括号)
6.【答案示例】举着盛满葡萄美酒的夜光杯 / 听边塞角声吹响征妇的寒夜哀唱 / 让离愁别绪把江心的一轮秋月漂白。(化用唐诗宋词2分,语意连贯,富有意蕴2分。不必拘泥于原诗句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