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2012年1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

发布时间: 2012-10-26 22:18:50 作者: sxsgeass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有目的地应用统计方法从事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与解释工作,被称为( )

  A.统计过程 B.统计工作

  C.统计资料 D.统计学

  2.与定距数据相比,定比数据因有绝对零值,所以可进行( )

  A.加、减运算 B.大于、小于运算

  C.等于、不等于运算 D.乘、除运算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 )

  A.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B.职业培训制度

  C.职业竞争上岗制度 D.适度奖惩制度

  4.从性别的角度考察分析就业和劳动力的使用过程,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观察和研究( )

  A.妇女就业问题 B.妇女受教育问题

  C.性别歧视问题 D.性别职业分布问题

  5.在社会劳动时间的核算中,反映一定时期内为社会所利用的法定劳动时间总量的指标是( )

  A.经济活动人口的法定社会劳动时间总量 B.就业人员的法定社会劳动时间总量

  C.失业人员法定社会劳动时间总量 D.一定时期内的法定工作日

  6.不充分就业就是工作时间不足,国际上通常的做法是将一周内的工作不足时间临界点确定为( )

  A.10小时 B.15小时

  C.20小时 D.25小时

  7.在企业劳动时间利用分析指标中,受缺勤情况、非生产活动占用时间情况和停工浪费时间情况影响的是( )

  A.缺勤率 B.工时利用率

  C.制度时间利用率 D.标准工作日利用率

  8.生育保险的应参保人数是指( )

  A.保费征缴范围内就业人数和离退休人数 B.保费征缴范围内就业人数

  C.保费征缴范围内离休人数 D.保费征缴范围内退休人数

  9.作为人工成本总额的构成要素之一,劳动报酬总额是指( )

  A.其他雇员劳动报酬 B.在岗职工工资总额

  C.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和其他雇员劳动报酬 D.计时工资总额

  10.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这一指标体现了( )

  A.对就业人员的保障程度 B.对全体劳动者的保障程度

  C.对就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的保障程度 D.对就业人员和失业人员的保障程度

  11.职业性有害因素分类中,劳动负荷过大属于( )

  A.与劳动状况有关的有害因素

  B.与生产环境有关的有害因素

  C.生产过程中的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理、化学等因素

  D.劳动条件不合理因素

  12.特大伤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 )

  A.受伤人员中有1人死亡的事故

  B.有3人或更多人员死亡的事故

  C.有2人死亡的事故

  D.至少有4人死亡的事故

  13.善后处理费指标是反映伤亡事故造成的( )

  A.直接经济损失 B.间接经济损失

  C.固定资产损失 D.流动资产损失

  14.职业技能培训统计中,就业前参培人数指标主要的统计对象是( )

  A.未参加工作的年轻人 B.下岗失业人员

  C.转业人员 D.在职人员

  15.工会会员总人数与基层工会个数相除得到的分析指标,是反映( )

  A.工会化程度 B.工会组织覆盖率

  C.干部会员比 D.基层工会平均规模

  16.主要用于对数据处理要求很高的科研机构、大银行、大公司等单位和组织的一类计算机是( )

  A.巨型机 B.大型机

  C.小型机 D.个人计算机

  17.信息系统可描述为IS={I,H,S,P},其中P表示为( )

  A.信息 B.系统硬件

  C.系统软件 D.人

  18.在EXCEL工作表中,组成区域A1:B3的单元格数是( )

  A.3 B.4

  C.5 D.6

  19.在某个单元格输入的公式“=$A5”中的$A5地址引用属于( )

  A.绝对引用 B.列相对行绝对的混合引用

  C.相对引用 D.行相对列绝对的混合引用

  20.在EXCEL中,“粘贴”命令的快捷键是( )

  A..Ctrl C B.Ctrl X

  C.Ctrl V D.Ctrl N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统计数据是人们主观对客观现象的测量结果,它们具有以下特点( )

  A.具体性 B.群体性

  C.泛数字性 D.计量性

  E.客观性

  22.在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时,一般采用的时间单位有( )

  A.日 B.周

  C.月 D.季度

  E.年

  23.工资统计的意义主要有( )

  A.为国家宏观决策服务 B.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服务

  C.为劳动力市场正常运行服务 D.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服务

  E.为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提供资料

  24.下列关于劳伦茨曲线的描述,正确的有( )

  A.在劳伦茨曲线图中,曲线c被称为劳伦茨曲线

  B.曲线c越靠近直线a,则现实分配的平均程度高

  C.曲线c越靠近直线a,则现实分配的平均程度低

  D.曲线c越靠近折线b,则现实分配差异扩大

  E.曲线c越靠近折线b,则现实分配差异缩小

  25.职业技能培训统计中,可以反映职业技能培训基本情况的指标有( )

  A.培训机构数 B.参培人数

  C.结业人数 D.培训经费收入

  E.师生比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有酬就业人员

  27.标准实物量

  28.工资总额构成

  29.伤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30.宏观决策应用系统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1.简要回答我国劳动法对失业人员规定年龄下限而不规定上限的理由。

  32.简要回答直方图与条形图区别。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3.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调查结果,按照四年时间段统计情况如题33表

  中国GDP增长率、就业增长率和就业弹性

  请写出就业弹性计算公式并计算出该1996~2000年和2001~2005年两个时段的就业弹性。(计算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三位)

  34.某企业2006年共支付人工成本360万元,2005年支付人工成本320万元,试分析该企业人工成本总额增长绝对值及增长率。

  35.某小学教师的工资资料如下:2008年1月,该校共有50名教师,全校工资总额为

  54,000元,为了学校发展需要,引进了几名新教师,至2008年12月,该校共有78名教师,全校工资总额为82,680元。要求:计算总平均工资变动额。

  六、应用题(本大题15分)


  36.现有19位同学的人口学成绩的数据文件,数据位于A1:B20区域,数据表格式见题36(a)图(显示部分数据)。需将成绩进行分组统计,并进行偏度和峰度统计分析。

  (1)为了对人口学成绩进行恰当的分组,需要确定组数、组距和各组的上下限。题36(b)图反映了确定分组的过程。请问E3、E4、E5、E6单元格输入的函数公式分别是什么?如何确定各组组限?最低组下限和最高组上限分别确定为50和90,为什么?(8分)

  (2)在题36(b>图中,将用FREQUENCY()数组公式作人口学成绩的分组统计,请问在F11:F14单元格区域输入的公式是什么?(2分)

  (3)为了求出偏度和峰度系数,在题36(b)图的单元格E17、单元格E18分别输入的函数公式是什么?结合分组统计结果的图示题36(c)图,单元格E17和E18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读书人网 >自考试题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