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2013年中医执业医师考点大榆蘑

发布时间: 2012-11-02 05:37:34 作者: maylh

  【性状】

  性状鉴别:

  (1) 榆干侧耳 菌盖半形或平展,直径7~15cm,中部橙黄色,边缘波状,浅黄色,表面光滑,有时龟裂;肉质。菌肉厚,白色。菌褶宽,较稀,白色或类白色。菌柄偏生,常弯曲,长4~9cm,直径约2cm,白色或淡黄色,表面密生绒生,中实。气微,味淡。

  (2)白黄侧耳 菌盖扁半球形、扇形或漏斗形,直径4~12cm,白色、淡黄色或淡褐色,边缘波状,常开裂。菌肉薄,类白色。菌褶宽,类白色,有脉络相连,在菌柄上形成隆纹。菌柄偏生或侧生,长2~10cm,直径0.5~1.5cm,类白色。光滑或基部有绒毛。气微,味淡。

  (3)灰白侧耳 菌盖圆形,中间微凹陷,直径3~7.5cm,黄白色或黄褐色,表面光滑。菌肉厚,白色。菌褶稍宽或稍稀,白色。菌柄偏生或近侧生,长4~11cm,直径0.8~1.8cm,白色,中实。气微,味淡。

  【化学成份】白黄侧耳含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糖原(glycogen)及具1→3支链的葡聚糖等。灰白侧耳含血凝素(hemagglutinin)。

  【药理作用】

  1.抗菌 榆耳子实体浸提液能抑制痢疾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蓖、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等病原菌的生长。

  2.抗癌 灰白侧耳的热水提取物对肉瘤S180抑瘤率为72.3%.3.营养价值 对五种侧耳子实体时行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品种不同,营养价值差别较大。以菌盖比较,生物效价及营养指数,均以灰白侧耳最高。以菌柄比较,则以糙皮侧耳最高。

  【性味】甘;性平

  【归经】脾;大肠经

  【功能主治】滋补强壮;止痢。主虚弱萎症;痢疾,肺气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光泡酒;或研末。

  【各家论述】

  1.《通雅》:榆肉,又云边上有榆肉为最,榆之瘿也,榆肉,榆菌也,产卢中。

  2.《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甘,性平。有滋补,强壮,止痢等功能。用于虚弱,萎症。

  【摘录】《中华本草》

读书人网 >中医医师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