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涂尔干说:“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这句话反映了【D】。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解析】这是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主要观点。
2、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D】。
A、权利
B、威严
C、权威
D、人格力量
【答案解析】: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道德需要道德的濡化,教育工作者的人格力量会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
3、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A】。
A、教学策略
B、教学原则
C、教学手段
D、教学形式
【答案解析】:教学策略表示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
4、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C】。
A、民主型的领导方式
B、权威型的领导方式
C、“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
D、“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答案解析】: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
5、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B】。
A、关键
B、基础
C、内容
D、途径
【答案解析】: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
6、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
A、巩固知识
B、领会知识
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答案解析】:只有领会了知识,才能很好地巩固与运用。因此,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B】文化。
A、观念和制度
B、精神或观念
C、组织和制度
D、物质
【答案解析】:精神或观念体现了学校的主导思想,所以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8、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是【C】。
A、布卢姆
B、布鲁纳
C、杜威
D、桑代克
【答案解析】:杜威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9、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
A、教学工作
B、行政工作
C、人文工作
D、后勤工作
【答案解析】:学校的其他工作都是为教学工作服务的。因此,教学是学校的中心。
10、班级管理常见的几种模式有【A】。
A、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B、制度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C、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D、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教师管理、目标管理
【答案解析】:根据班级管理的具体运作方式,可以将班级管理分为常规管理模式、平行管理模式、民主管理模式、目标管理模式,每一种模式都包含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
11、强调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方法比较灵活的教育是【D】。
A、古代印度
B、古代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答案解析】:古希腊半岛有两个奴隶制国家斯巴达和雅典,由于地理的、政治经济的原因两者的教育体制不同、目的不同、内容与方法也不同,题干指的是雅典的教育。
12、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B】。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答案解析】:少年期是身心剧烈变化的时期,少年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但他们的认识水平还很低,所以是“危险期”。
13、品德是【C】。
A、自然现象
B、生物现象
C、个体现象
D、社会现象
【答案解析】:品德是个体现象,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具体体现。
14、卢梭的教育思想属于【B】。
A、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B、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C、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D、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答案解析】:卢梭认为让儿童顺其自然发展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认为越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是越好的教育。
15、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D】。
A、杜威
B、卢梭
C、夸美纽斯
D、诺笃尔普
【答案解析】:由教育学理论可知,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诺笃尔普。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教师培养与树立良好的班风的方法有【ABCD】。
A、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
B、树立榜样
C、严格要求
D、反复实践
【答案解析】:教师培养与树立良好的班风的方法有: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树立榜样、严格要求和反复实践。
2、德育的形式有【ABC】。
A、家庭德育
B、学校德育
C、社会德育
D、社区德育
【答案解析】:德育的形式主要有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
3、直观教具可分为【AD】。
A、实物教具
B、图形教具
C、模型教具
D、模象教具
【答案解析】:直观教具可分为两类:实物教具和模象教具。
4、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ABCD】。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答案解析】: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和实验法。
5、泰勒原理所包含的四个阶段是【ABCD】。
A、确定课程目标
B、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
C、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
D、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答案解析】:泰勒原理可以概括为四个步骤或阶段:确定课程目标、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6、广义的教育包括【ABC】。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社区教育
【答案解析】: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所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属于广义的教育。
7、学生文化的功能特点有【ABCD】。
A、过渡性
B、非正式性
C、多样性
D、互补性
【答案解析】:学生文化的特征主要是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和互补性。
8、人的身心发展的典型观点有【ABC】。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论
D、性善论
【答案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典型观点有三种:内发论、外铄论和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论。
9、素质教育倡导建立的师生关系是【ABCD】。
A、平等
B、和谐
C、互助
D、民主
【答案解析】:素质教育倡导建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和谐、互助和民主的。
10、班集体的形成和培养过程有【ABCD】。
A、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B、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C、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D、组织教育活动
【答案解析】:班集体的形成和培养过程有: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组织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四、情境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一)
语文课上,老师要求学生用“活泼”一词造句,学生甲站起来说:“李华同学在体育课上表现很活泼。”老师点评道:“很好。”学生乙站起来说:“河里的水很活泼。”老师沉吟了一会,点评说:“说水活泼不合适,这个句子不贴切。”学生乙狐疑地坐下了。
你认为这位教师的做法有何不妥之处?【ABC】[不定项选择题]
A、限制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B、没有敏锐地捕捉教育细节
C、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D、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二)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1、你认同老师的这种做法吗?【A】[单选题]
A、认同
B、不认同
2、教师在选取教学方法时有何依据?【ABCD】[不定项选择题]
A、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B、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C、根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D、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3、这些教学方法有何可取之处?【ABCD】[不定项选择题]
A、学生学会掌握事物之间的联系
B、让学生学会开动脑筋
C、让学生学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D、让学生学会意义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