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中文导游词

发布时间: 2012-12-01 13:43:47 作者: maylh

  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概况、历史沿革、天安门前设施、“T”字形广场、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千步廊、“文东武西”、大明门、正阳门)

  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的中心,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天安门是皇城的正门,原名承天门。承天门的前边是一个封闭的T字形广场,广场的两侧分别是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广场的南侧是大明门,再往南就是正阳门。T字形广场的两边基本上是按照“文东武西”的格局依次分布着封建王朝的官署衙门,清朝大体承袭明治。

  首先,请允许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天安门城楼。

  天安门城楼,始建于明明永乐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420年。原名“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在明朝的历史上是几经烧毁又几经重建,到了明末,被毁于战火之中。

  到了清朝的清顺治八年,也就是公园1651年,才按照明制重修承天门。重修后的承天门改了新的名字,叫“天安门”,取“内安外和,长治久安”之意,并一直沿用至今。

  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又对天安门城楼进行了多次大修。例如,加固了木构架的建筑部件,改善了防火、照明,并增加了电梯、取暖、通讯等一系列的配套设施。与此同时,还在天安门城楼前的东西两侧增设了观礼台。1988年,为了迎接龙年旅游年,天安门城楼作为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正式对公众开放。

  天安门城楼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通告34.7米,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城台的底部是汉白玉的须弥座,上部是城台主体。中间有5个锅底券式的城门洞儿,俗称桃花券,中间最大,两边城门尺寸依次递减。门开两扇,每扇门上面是九九八十一颗门钉。城台的城砖是由山东临清官窑专门烧制的,外边抹灰再涂以红色颜料。城台上是面阔九间、进深五间的城楼,重檐歇山顶,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是灿灿夺目!檐角小兽九只,门窗共三十六扇,大殿内60根红漆立柱,金砖铺地,是气势非凡。

  九这个数字在天安门城楼上是随处可见,城楼面阔九间、檐角小兽九只、门窗四九三十六扇、门钉九九八十一颗等等,九在古代寓意天数。

  明清时期,天安门是皇城的正门。每逢皇帝祭天、祭地、祭祀五谷丰登、以及皇帝“御驾亲征”打仗时,都要从天安门出皇城。此外,明清时期的重要仪式活动也都要在天安门城楼举行。例如,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颁诏礼。

  天安门前的外金水河上横跨着7座三孔拱券式汉白玉石桥。中间的5座分别与天安门城楼的5个门洞相对应。正中的桥为御路桥,供帝后行走;两侧为皇族桥,供宗师王公行走;皇族桥的两侧分别是品级桥,专供三品以上官吏行走;剩下的两座公生桥分别位于太庙和社稷坛的南大门前,专供四品一下官吏、杂役行走。

  外金水桥中,御路桥最长、最宽,桥栏望柱上雕以精美的云龙纹饰;其他桥的长度和宽度依次像两边递减。桥栏望柱柱头为火炬形,上刻阴险24道,又称“二十四气”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二十四个节气”。

  天安门前外金水桥的南北两侧各有一对共4只雕刻精美的汉白玉石狮。这都是明朝初年留下来的。石狮头向内侧,表示保卫御路。放在门前是为镇物。东侧的石狮脚踩绣球,象征着“一统寰宇”;西侧的石狮脚踩小狮,象征着“子孙绵延”。

  天安门前高高立起的那根柱子叫做华表。天安门城楼前后各一对共4座。明代成化年间就立在这里了。每座华表通高10米,重达20吨。华表由三部分组成:底下围栏部分是个八角形的底座,中间是通体雕龙的立柱,上端插有云板;顶部是个承露盘,承露盘上蹲着一只小兽,俗称“望天吼”。

  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华表起着装饰的作用,雕工精美体现着皇家建筑的气度非凡。原来的华表有多种用途,名称也各不相同。最早叫“表木”,立在坟墓前叫“墓表”;立在交通道口叫“路表”;其中只有雕刻精美的才叫做“华表”。

  天安门前是个封闭的T字形广场,广场有4门。北面是天安门城楼,刚才我们已经介绍了,明代时叫承天门。承天门的两侧,也就是T字形广场的北墙与皇城相连,那么T字形广场也就成了皇城的前区。天安门前,外金水桥难免,有一个东西长370米,南北宽80米的空场,举行颁诏礼时,文武百官在这里跪听圣旨。古人称这里为“天街”。“天街”的两侧各有一座门,东边的门叫长安左门,西边的门叫长安右门。“天街”的南侧,南北向的空场,叫“千步廊”。千步廊的两侧,各有110间通脊连檐的廊房,再加上东西向的34间,共288间,把广场围城了封闭的T字形。T字形广场的最南端,还有一个门,这个门就叫做大明门。接下来,我分别为大家介绍一下T字形广场的这几座门。

  明清时期的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是两座东西走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有三个门洞、顶是单檐歇山顶的砖石结构城门。1953年,为了改善日趋拥挤的交通状况而将此二门拆除,这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安街。

  长安左门俗称“龙门”。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最高等级的考试叫做殿试,由皇帝亲自出题,而且还要面见考试成绩优异的考生。皇帝面见考生的仪式叫做“金殿传颅”,“金殿传颅”之后,礼部官员将高中的皇榜张挂于临时搭建在长安左门外的龙棚里。参加考试的考试纷纷聚集在长安左门外看看自己是否能够“鲤鱼跳龙门”一跃而高中,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等待这么一重要的时刻看看自己是否能够“鱼龙变化”,所以人们把长安左门称为“龙门”。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五行中东方属木,主生,四象中东方为青龙,天安门城楼前东门上应天相,“一跃龙门而身价百倍”,故名。

  长安左门内千步廊拐角处,还有吏部、兵部二部选官掣签和礼部磨勘的地方。

  长安右门俗称“虎门”。每年8月,皇帝诏令三法司会同王公大臣在长安右门千步廊拐角处,集中会审未判刑的死囚案件。霜降以后,刑部监狱内的死刑犯从长安右门外下囚车,由南门洞进入,在千步廊内拐角处一字排开,跪在公案前等候宣判,案件呈送皇帝最终判决。一如虎门,难以生还,故人们将长安右门称为“虎门”。五行中西方属金,主杀,四象中西方为白虎,所以把长安右门称为“虎门”。

  大明门位于T字形广场的最南端,明代叫大明门,清代叫大清门,明国元年,也就是公元1912年改名叫中华门。

  大明门在明清时期是砖石结构、单檐歇山顶、有三个门洞的城门。门前有石狮,两侧立下马碑。明代大学时解缙题写门联“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地居”。

  1958年,天安门广场扩建时将此门拆除。1976年毛主席逝世以后,在这里修建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毛主席纪念堂。

  T字形广场的两侧基本上是以“文东武西”的格局分布着中央机关。也就是说文职机关在东边,武职机关在西边。东侧分别是吏部、礼部、兵部等文职机关等;清朝增设翰林院。西侧分别是五军都督府、锦衣卫、太常寺等武职机关;清朝增设都察院、大理寺、刑部等。

  T字形广场的南端,大明门外还有一座至今都保存得非常完好的城门,这就是正阳门。

  在正阳门和大明门之间,有一个百步见方的小广场。广场上石护栏的通道呈“十”字形,称“棋盘街”。棋盘街南接正阳门,北街大明门,东西分别通往东江米巷和西江米巷。因为明清两朝明文规定,不允许平明百姓从皇城中穿行,那么这棋盘街就成了当时北京东、西城市民往来的交通要到。

  抬头看正阳门,正阳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420年。“正阳”取自“圣主当阳,日志中天,万国瞻仰”之意。明清时期,正阳门包括城楼、箭楼、瓮城、瓮城内的关帝庙和观音庙、瓮城前的正阳桥和五牌楼。其中,正阳门城楼通高40.36米,前面的箭楼设有94个箭窗,是内城9座城门中最高达、最壮观的一座。

读书人网 >中文导游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