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2013年初级护师外科护理辅导二期复

发布时间: 2012-12-05 20:18:52 作者: sxsgeass

  二期复苏的内容包括:借助专用设备维持有效的通气和循环功能;使用复苏药物;监测心电图,识别和治疗心律失常;静脉输液。调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初期复苏和二期复苏并无绝对界限,如在医院抢救,一开始即应迅速准备气管插管、机械人工呼吸、氧气、吸痰器、急救用药、除颤器等,以备随时取用。

  1.继续保持呼吸道通畅 各种类型的导气管,如口咽和鼻咽导气管,可解除舌根后坠。有条件时宜施行气管内插管,必要时可施行气管切开术。

  2.采用机械人工呼吸,常用的有以下三种

  (1)简易气囊呼吸器:由带有活瓣装置的呼吸气囊、面罩等组成,使用方便,效果确切。应用时将面罩紧扣于病人的口鼻部,挤压气囊,将空气压人肺内。气囊由于本身弹性作用,放松后随即复原。病人肺内气体排出时,可经气囊上活瓣排入大气,同时气囊还可接氧气管供氧。

  (2)麻醉机:通过面罩或气管内插管给病人输氧,并可用呼吸囊控制呼吸,效果比简易气囊呼吸器为佳。

  (3)自动人工呼吸机:可自动控制人工呼吸并根据需要调节频率、通气量和通气压力,是进行长时间人工呼吸的理想设备。

  3.复苏药物的应用

  (1)用药目的:激发心脏复跳并增强心肌收缩力;防治心律失常;纠正急性酸中毒;补充血容量和电解质;防治脑水肿。

  (2)用药途径:首选采用静脉给药,其次是气管内给药,最后才考虑心内注射。气管内给药适用于有气管内插管的病人,将复苏药物以注射用水适当稀释后,用细导管经气管导管直接注入气管内,能很快吸收。

  心内给药用10ml附有细长针头的注射器,在第4肋间胸骨左缘1.5~2cm处(成人),垂直刺入右心室,抽得回血,然后注入药液。此法有损伤冠状血管及心肌的可能,且注射时必须暂停心脏按压。

  (3)心脏复苏药物:

  1)肾上腺素:是心脏复苏的首选药,能增强心传导系统的自律性和心脏收缩力,提高血压,并能使心室纤颤由细颤转为粗颤,使除颤器效果更好。常用剂量为1mg.必要时每5分钟可重复一次。

  2)阿托品: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提高窦房结的兴奋性,促使房室传导,从而使心率加快,对心动过缓有较好疗效。常用剂量为O.5~1mg。

  3)利多卡因:是抗心律失常首选药,能抑制心室的异位激动,有治疗室颤作用。用量为1~1.5mg/kg。

  4)碳酸氢钠:是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的首选药物。同时进行有效通气,以免二氧化碳蓄积。

  5)其他:异丙肾上腺素、氯化钙。

  (4)常用呼吸复苏药物:洛贝林、回苏林、咖啡因等,其用量视病情而定,采用静脉给药。上述药物在心跳未恢复前不宜应用,因中枢神经系统处于严重缺氧状态,用呼吸兴奋药可能加速中枢衰竭。

  4.心电图监测应尽早应用,明确心脏停跳的类型以及各种心律失常,指导复苏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

  5.除颤和起搏 用除颤器进行电击除颤,是心室纤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电击除颤使得全部或绝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瞬时内同时发生除极化,并均匀一致地进行复极,然后由窦房结或房室结发放冲动,从而恢复有规律的协调一致的收缩。

  为使除颤易于成功,常使用肾上腺素或加用NaHC03或抗心律失常药,同时有效地心脏按压,改善心肌缺氧,使细颤转变为粗颤,然后进行电除颤。目前常用的为直流电除颤器,方法是把一个电极放在心尖部,另一个放在右侧第一肋间近胸骨右缘处。电能选择,成人用200~400J(焦尔);小儿用20~200J直流电除颤。体内除颤时,成人用10~50J,小儿为5~20J。如有需要,可重复进行。

  注意事项:电极板与皮肤接触处用盐水纱布垫或导电糊,并用力贴紧,以免引起局部烧伤,在放电时任何人不得接触病人和病床,防止触电。

读书人网 >初级护师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