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因:分颅内因素和颅外因素。
颅内因素包括感染、血管病变、占位性病变、脑外伤等;
颅外因素包括颅脑附近器官或组织病变(五官、颈椎、颈肌)以及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高热、缺氧、中毒、肾衰竭、神经衰弱等。
2.临床表现
(1)偏头痛:
典型的偏头痛在头痛之前可有视物模糊等先兆症状,
常常为一或双侧颞部搏动性头痛,可以反复发作,伴有恶心呕吐。
休息或服用止痛药后,头痛可以缓解。偏头痛常有家族史。
(2)颅内高压性头痛:
头痛常为持续性头部的胀痛,阵发性加剧,伴有喷射性呕吐和视力障碍。
(3)颅外因素所致的头痛:
又可分为:
①眼源性头痛:头痛常常位于眼眶周围和前额,可伴有视力减退,一旦眼疾治愈,头痛也即缓解;
②鼻源性头痛:因鼻窦炎症而引起的前额部头痛,可伴有发热、鼻腔脓性分泌物等;
③耳源性头痛:因急性中耳炎、外耳道疖肿、乳突炎等引起,表现为单侧颞部持续或搏动性头痛,伴有乳突压痛。
(4)精神性头痛:头痛部位不固定,表现为持续性的闷痛,伴有心悸、多梦、多虑、紧张、失眠等症状。
3.护理措施
(1)居室保持安静,光线暗淡,温度适宜及精神安慰,从而消除病人因头痛引起的焦虑、紧张、恐惧心理。保持身心安静,休息及睡眠可以减轻头痛。
(2)观察头痛性质、强度的变化,是否伴有其他症状或体征,如出现呕吐、视力下降、肢体抽搐或瘫痪,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应熟悉颅内压高的主要表现为头痛、喷射性呕吐、视乳头水肿。
(3)当颅内压增高病人出现瞳孔不等大、意识变化、呼吸不规则等脑疝先兆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快速滴入20%甘露醇以降低颅内压。
(4)脑梗死病人头部禁用冷敷及冰袋,以免影响脑部供血。
脑出血病人可头部降温,起到减少脑组织耗氧量,减轻脑水肿保护脑细胞作用。
头部冷敷也可以缓解因血管扩张引起的头痛。偏头痛病人遵医嘱口服麦角胺制剂头痛可缓解。
(5)颅内压增高者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禁止灌肠,可给予开塞露等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