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2013年导游资格考试中国宗教考点佛

发布时间: 2012-12-28 06:15:09 作者: maylh

 一、佛教的产生与传播 
1.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由古印度乔答摩悉达多所创。 
2.后世佛教徒尊称乔答摩悉达多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简称释尊、佛陀、佛,即三觉圆满的智者。 
3.释迦牟尼的生活时代大约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时期。 
4.世界闻名的佛祖四大圣迹:出生地——兰毗尼园; 成道地——菩提伽耶; 
初转法轮地——鹿野苑; 涅(pan)地——拘尸那迦。 
5.佛教在印度发展的四个阶段:

   公元前6-前4世纪

原始佛教时期

公元前4-1世纪中叶

部派佛教时期

公元1世纪中叶-7世纪

大乘佛教时期

公元7-12世纪

密乘佛教时期

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佛教基本上被逐出了印度国境

  6.佛教在世界传播路线大致有三条:

   名 称

传 播 路 线

特 征

北传佛教

古印度-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以大乘佛教为主,也包括密乘佛教,其经典主要属于汉语,又称汉语系佛教

南传佛教

古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南亚、东南亚国家及云南傣族等。

经典主要属巴利语,又称巴利语系佛教

藏传佛教

印度密乘佛教与藏区苯教融合形成的西藏地方色彩的佛教

经典属于藏语,又称藏语系佛教

  7.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8.一般认为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王使臣伊存向博士弟子 
景卢口授《浮屠经》是为佛教传入中国之始,史称“伊存授经”。 
9.中国的佛教分属北传佛教、南传佛教、藏传佛教三大体系。 
10.佛教诞生在印度,发扬光大在中国,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佛教和佛教 
经典。摘选自辽宁省导游考试一本通 
11.北传佛教主要传播于汉族地区,也称为汉族地区佛教,它是中国佛教的主 
体部分。汉族地区佛教的传播与发展大致经过三个阶段,形成了众多派系, 
即:

   时 间

阶 段

特 征

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译传阶段

(1)佛教受到统治者的支持 
(2)佛经被大量翻译介绍到中国 
(3)佛教寺院和石窟寺被大量修建和开凿

隋唐时期

创立阶段

出现了八大宗派,并开始由中国传往朝鲜、日本等国。

宋元明清时期

融合阶段

(1)出现了儒道释“三教合一”的趋势 
(2)出现了“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的局面 
(3)该阶段主要流行禅宗和净土宗

  12.净土宗尊阿弥陀佛为教主,以口念“南无阿弥陀佛”为修行方式,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宗旨,在民间影响较大。 
13.禅宗是完全中国化的佛教,奉菩提达摩为始祖,以觉悟众生心性的本源(佛性)为主旨。 
14.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流传最久、支派最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影响最深的佛教宗派。 
二、佛教的基本教义 
1.佛教的基本教义主要包括“四谛说”,它是佛教各派共同承认的基础教义。 
2.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其中苦、集二谛说明人生的本质及其成因;灭、道二谛指明人生解脱的归宿和解脱之路。 
(1)苦谛:人有“八苦”,有108种烦恼。人生到处充满着痛苦与烦恼,毫无欢乐幸福而言。 
(2)集谛:是对造成人生痛苦与烦恼的原因的分析。 
(3)灭谛:是佛教追求的最高理想目标。 
(4)道谛:是达到无苦境界的途径,即通向涅之路,主要包括“八正道”和戒、定、慧“三学”。 
三、佛教的经典和标志 
1.大乘和小乘佛教的经典:分经、律、论三藏,称“三藏经”或“大藏经”。 
(1)“藏”:佛教用以概括全部佛教经典。 
(2)“经”:释迦牟尼说法的言论汇集。 
(3)“律”:佛教戒律和规章制度的汇集。 
(4)“论”:释迦牟尼大弟子对其理论和思想的阐述汇集。 
2.精通经、律、论三藏的僧人,称为“三藏法师”。 
3.藏传佛教的经典:《甘珠尔》和《丹珠尔》。 
(1)《甘珠尔》意为佛语部,包括律、经、密咒三部分。 
(2)《丹珠尔》意为论部,包括赞颂、经释、咒释三部分。 
4.佛教的标志:万字符和法轮。
四、佛教供奉的对象 
▲佛教供奉对象的基本类型有:佛、菩萨、罗汉和护法天神。 
(一)佛 
1.佛,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是佛教的最高尊神。 
2.汉地佛寺一佛二菩萨组合的合称、布局

 

   合 称

组 合 布 局

“释家三尊”

普贤菩萨(右胁持)-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左胁持)

“华严三圣”

普贤菩萨-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

“东方三圣”或“药师三尊”

月光菩萨(右胁持)-药师佛-日光菩萨(左胁持)

“西方三圣”或“阿弥陀三尊”

大势至菩萨(右胁持)-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左胁持)

  3.汉地佛寺三佛同殿的合称、常见布局及法意

合 称

组 合 布 局

表 法 意 义

三身佛

应身佛 法身佛 报身佛 
释迦牟尼佛——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

体现天台宗佛有三身教义

三方佛

西方极乐世界 婆娑世界 东方净琉璃世界 
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

体现净土信仰

三世佛

未来世 现在世 过去世 
弥勒佛——释迦牟尼佛——燃灯佛

从时间上体现佛的传承关系,表 
示佛法永存,世代不息。

  4.五方佛 
五方佛属于密宗系统,密宗认为,大日如来(毗卢遮那)具有五种智慧,为教化众生化为五方佛,即

方 位

代 表 佛

法 意

东方

阿佛

表觉性

南方

宝生佛

表福德

西方

阿弥陀佛

表智慧

北方

不空成就佛

表事业

中央

毗卢遮那佛

 

  5.佛教认为,世界有周期性的轮回生灭,每经过128亿年就要毁灭一次,然后再重新开始,即所谓的“一劫”。 
 (二)菩萨 
1.菩萨即自觉、觉他者,是指能悟佛道,发愿普度众生的候补佛。 
2.在中国,观音、文殊、普贤、地藏合称为“四大菩萨”。 
3.四大菩萨的别号、手持法器、坐骑及其道场

菩萨名

别号

手持法器

坐骑

道场

文殊菩萨

大智菩萨

宝剑(宝卷)

狮子

山西五台山

普贤菩萨

大行菩萨

如意棒

六牙大象

四川峨眉山

观音菩萨

大悲菩萨

净瓶、杨柳枝

 

浙江普陀山

地藏菩萨

大愿菩萨

锡杖、如意棒

 

安徽九华山

  4.观音菩萨是汉化佛教中信仰最为广泛、化身最多、最为著名的菩萨。 
5.观音菩萨本为“善男子”出身,魏晋南北朝以后,为满足世俗的需要,观音便逐渐由男变女,成为一位大慈大悲的女菩萨。摘选自辽宁导游一本通 
6.据说,地藏受释迦牟尼的嘱托,在释迦牟尼寂灭而弥勒下世前的这段“无佛世界”度化众生。 
7.地藏菩萨曾发下宏大誓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为佛”。 
(三)罗汉 
1.罗汉是小乘佛教修行所能达到的最高果位,在大乘佛教中则低于佛和菩萨,位居第三。 
2.罗汉本为自觉者,即仅寻求自我的解脱。 
3.大乘佛教兴起后,罗汉逐渐被赋予了在佛祖灭度后,护教弘法的任务。 
4.寺院中常见的罗汉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 
(四)护法天神 
1.著名的护法天神有:四大天王、韦驮、哼哈二将、伽蓝神关羽和天龙八部。 
2.“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大天王”:

名 称

肤色

寓意

手持法器

护持地方

东方持国天王多罗吒

白色

用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门

琵琶

东胜神洲

南方增长天王毗琉璃

青色

保护佛法,使其不受侵犯

宝剑

南赡部洲

西方广目天王毗留博叉

红色

用绳索捉拿不信佛者,使其皈依佛门

手缠龙(蛇)

西牛贺洲

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

绿色

制伏魔众,保护众生财富

宝伞

北俱芦洲

  3.韦驮 
(1)韦驮原为南方增长天王手下神将; 
(2)保护出家人,护持佛法; 
(3)汉化的韦驮为中国古代武将形象,手持法器金刚杵 
(4)一般有两种姿势:一是双手合十,横杵于腕上,直挺站立,寓意为十方丛林,是接待寺,欢迎来客。二是一手握杵拄地,另一手叉腰,寓意该寺为非接待寺,请来者另投他处。 
(5)韦驮通常位于天王殿弥勒像的背后,脸朝大雄宝殿。 
4.哼哈二将 
哼哈二将本指伽蓝守护神密迹金刚和那延罗天。二者以金刚力士像置于山门之空门内两侧,左尊开口,执杵,右尊合口,提棒。 
5.伽蓝神 
伽蓝神的地位相当于寺院的土地神。关羽是最著名的汉化伽蓝神。 
6.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中以天众、龙众最为重要且居首要位置,故统称“天龙八部”。

五、佛教常用的称谓、礼仪、佛事活动和节日 
(一)佛教常用的称谓 
佛教常用的称谓主要有和尚、僧人、法师、住持、居士等。

 

称谓

对象

和尚

一般指对佛教师长的尊称,后成为僧人的通称。

僧人

泛指出家修行的人

法师

指通晓佛法的僧人

住持

寺院主持者的职称,意为久住寺院,护持佛法,又称方丈。

居士

指受过“三皈依”和“五戒”的在家佛教徒。

  (二)佛教常用的礼仪 
1.佛教常用的礼仪有礼拜、口念“南无”、绕佛、合十和顶礼等。 
2.合十,又称合掌,是佛教徒最为普遍常用的礼节。 
3.顶礼,即五体投地,五体指两肘、两膝和头。为佛教徒拜佛最尊敬的礼节。 
(三)佛教常用的佛事活动 
佛教常见的佛事活动有水陆法会、众姓道场、增福延寿道场、焰口施食、忏法

佛事活动

用途、内容及时间

水陆法会(水陆道场)

中国佛教最为隆重的佛事活动。少则7天,多则49天。

众姓道场

主要为追荐亡灵的道场,用黄纸表示

增福延寿道场

为活着的人做道场,用红纸表示

焰口施食

一般在重大法会圆满之日或丧事期中黄昏举行

忏法

中国佛教特有的一种忏悔罪过,以便精进修行的宗教仪式,内容有净道场、净身、奉请三宝、礼佛、忏悔、诵经法等。

  (四)佛教的节日 
佛教主要的节日有:

 节 日

节 期

佛诞日,亦称浴佛节

四月初八

佛成道日,亦称腊八节

十二月初八

观音菩萨诞生日

二月十九

观音菩萨成道日

六月十九

观音菩萨出家日

九月十九

弥勒菩萨诞生日

正月初一

弥勒菩萨圆寂日

三月初三

地藏菩萨诞生日

七月三十

阿弥陀佛诞生日

十一月十七

  六、佛教寺院与佛塔 
 (一)佛教寺院 
1.古代印度的“僧伽蓝摩”,在我国就是佛寺的意思。 
2.“寺”本为中国古代官署之名,东汉后,“寺”才成为中国佛教僧众供奉和修行的场所。 
3.佛寺最早的形态是石窟寺,简称石窟,源于印度。 
4.汉地佛寺无论是在单体建筑形式上,还是在群体建筑的组合布局上,都具有明显的华夏民族特征。 
5.就佛寺的布局而言,汉地佛寺最早采取的是廊院式布局。隋唐以后,纵轴式建筑逐渐取代廊院式布局。禅宗兴起后,“伽蓝七堂”的寺院布局占据主流,成为后世佛寺的蓝本。 
6.“伽蓝七堂”即:山门、佛殿、法堂、僧堂、厨库、浴室、西净。 
7.寺院建筑布局: 
(1)中轴线上建筑: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等正殿。 
(2)两侧配殿建筑:伽蓝殿、祖师殿、观音殿、药师殿等。 
8.汉地佛教寺院的主要殿堂往往采用庑殿式或歇山式屋顶形式。 
9.丛林通常指禅宗寺院,又称禅林。
10.汉地佛寺是中国佛教寺院的主流和主要类型,一般而言,汉地佛寺的主要殿堂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方丈室、藏经楼、斋堂等。 
(1)山门:即三门,指空门(中)、无相门(东侧)、无作门(西侧),称为“三解脱门”。山门前左右对称塑有两个手持金刚杵的力士,称“二王尊”,是佛教的护法神,后人将其附会成《封神演义》中的哼哈二将郑伦和陈奇。 
(2)天王殿:是进入山门后的第一重大殿,多为单檐歇山式顶。(殿中供奉弥勒佛,背后为韦驮,东西两侧供奉四大天王)。 
(3)大雄宝殿:佛寺的正殿,多为重檐歇山式顶。大雄宝殿的东西配殿一般为伽蓝殿(东)、祖师殿(西)。 
(4)法堂:即讲堂,演说佛法皈依戒集会之处,内置佛像、法座、讲台、钟鼓等。 
(5)方丈室:佛寺住持(方丈)居住、说法与接客之处。(净土宗称华林丈室,禅宗称般若丈室) 
(6)藏经楼:即盛放佛教经典之处,一般在中轴线最后一进,所藏经典主要为三藏十二部。 
附:汉地佛教寺院平面布局图: 
 
11.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

 

佛寺

祖庭及其他

北京法源寺

 

洛阳白马寺(河南)

我国第一座佛教寺庙,有“释源”之誉。

上海玉佛寺

 

扶风法门寺(陕西)

其佛指舍利与北京灵光寺、斯里兰卡佛牙寺的佛牙舍利,为仅存于世的三枚释迦牟尼真身舍利。

天台山国清寺(浙江)

天台宗祖庭

南京栖霞寺

三论宗祖庭

西安慈恩寺

法相宗祖庭

交城玄中寺(山西)

净土宗祖庭

嵩山少林寺(河南)

禅宗祖庭

长安华严寺(陕西)

华严宗祖庭

西安大兴善寺

密宗祖庭

扬州大明寺

律宗祖庭

天下四大丛林

南京栖霞寺、天台山国清寺、山东灵岩寺、湖北玉泉寺

禅宗四大丛林

成都文殊院、新都宝光寺(成都)、邗江高寺(扬州)、镇江金山寺。

  12.藏传佛教的主要寺院有: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扎什伦布寺、塔尔寺、雍和宫、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等。 
13.“西藏三大寺”:是指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 
(二)佛塔 
1.我国佛塔的建造始于东汉,隋、唐、两宋时期达到鼎盛期。 
2.中国佛塔一般由地宫、塔基、塔身和塔刹四个部分组成。 
3.我国主要的佛塔类型及其代表。

 类 型

代 表

楼阁式

西安大雁塔、苏州虎丘塔、杭州六和塔、泉州开元寺塔

密檐式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北京天宁寺塔、辽阳白塔

覆体式(称喇嘛塔,俗称白塔)

北京妙应寺白塔、北海公园白塔、天津蓟县白塔、五台山白塔

金刚宝座式(密宗特有建筑)

呼和浩特慈灯金刚宝座塔、北京真觉寺宝座塔

  4.塔刹是佛塔的精华部分,塔刹本身又可分为刹座、刹身、刹顶三部分。刹身上呈圆盘状的相轮最为重要,是佛的象征。摘选自辽宁导游考试一本通 
 (三)四大佛山 
1.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 
2.明代以后,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之说。 
(四)四大石窟 
1.石窟是佛寺的最初形态,大约3世纪,石窟艺术传入中国,隋唐时期达到高峰。 
2.我国石窟主要集中在新疆、河西走廊地区、北方地区及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 
3.“中国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

读书人网 >复习指导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