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1. 《故都的秋》一文的体裁是 ( )
A.游记散文
B.叙事散文
C.抒情散文
D.说理散文
2. 宋代作家中作有《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的是( )
A.欧阳修
B.李清照
C.辛弃疾
D.苏轼
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摄衣登堂,抗首而请抗:举,昂
B.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拄:讥讽
C.云攀殿槛,槛折槛:门槛
D.因而葺之,以旌直臣旌:表彰
4. 冯谖为孟尝君“焚券市义”的行为中蕴涵着( )
A.人本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民本思想
5. 《灯下漫笔》中,鲁迅认为青年的使命是( )
A.赞颂固有精神文明
B.热心复古
C.创造第三样时代
D.崇奉国粹
6. 冰心擅长写散文,其文体被誉为( )
A.冰心体
B.工艺美文
C.白话文西化
D.新文艺腔
7. 成语“分崩离析”出自 ( )
A.《左传》
B.《孟子》
C.《论语》
D.《庄子》
8. 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中的“杜康”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 )
A.比喻
B.借代
C.比拟
D.借喻
9. 《论毅力》的作者是( )
A.欧阳修
B.康有为
C.梁启超
D.王安石
10. 下列诗句中化用《诗经》中诗句的是( )
A.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B.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C.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11. 下列诗人生活在晚唐的是( )
A.岑参
B.自居易
C.李商隐
D.王昌龄
12.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

1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14. 在《苦恼》中,车夫姚纳的真正苦恼在于( )

15.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一句的作者是( )
A.司马迁
B.李白
C.曹操
D.陶渊明
16. 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是 ( )
A.曹禺
B.巴金
C.鲁迅
D.茅盾
17.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 )

18.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除:授予官职
B.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寻:不久
C.端士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遗:赠送
D.秦陇斜谷务造船材木,率课取于民课:严重,严厉
19. 下列各句中,“数”字作“计算”义解的是( )
A.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B.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
C.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D.数罟不入湾池
20. 《山居秋暝》中,表现作者有隐居山中之意的诗句是( )
A.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B.明月松阃照,清泉石上流
C.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文言文阅读
1. 【连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1~3小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憩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孚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2. 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
成立:
祚薄:
儿息:
婴:
3. 将“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译成现代汉语。
4. 解释这段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好:
著:
惠
5. 将下列诗句译成现代汉语。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6. 【连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1~3小题。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天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7. 作者立论的原则是什么?
8. 将“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译成现代汉语。
9. 这段文字中有哪些沿用至今的成语?
10. 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驳论方法。
11. 【连题】 阅读《陌上桑》中的一段诗句,回答下列1~3小题。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悄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12. 简析这段诗句的层次大意。并概述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现代文阅读
1. 【连题】 阅读巴金《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1~3小题。
“长宜子孙”这四个字的年龄比我的不知大了多少。这也该是我祖父留下的东西罢。最近在家里我还读到他的遗嘱。他用空空两手造就了一份家业。到临死还周到地为儿孙安排了舒适的生活。他叮嘱后人保留着他修建的房屋和他辛苦地搜集起来的字画。但是儿孙们回答他的还是同样的字:分和卖。我很奇怪,为什么这样聪明的老人还不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倘使不同时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财富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只消耗在个人的利益上面。
“长宜子孙”,我恨不能削去这四个字!许多可爱的年轻生命被摧残了,许多有为的年轻心灵被囚禁了。许多人在这个小圈子里面憔悴地挨着日子。这就是“家”!“甜蜜的家”!这不是我应该来的地方。爱尔克的灯光不会把我引到这里来的。
2. “长宜子孙”的含义是什么?
3. 请概括本片段的主要观点。
4. 作者在描述重兴“香市”时运用了什么手法?
5. 在重兴“香市”后,“往常‘香市’的主角——农民,今天差不多看不见”,香市主角的转移反映了什么问题?
6. 【连题】 阅读作品片段,回答下列1~3小题。
用兵制胜的要诀在占领要塞,击破主力。要塞既下,主力既破,其余一切就望风披靡,不攻自下。古人所以有“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说法。如果虚耗兵力于无战略性的地点,等到自己的实力消耗尽了,敌人的要塞和主力还屹然未动,那还能希望打什么胜仗?做文章不能切中要害,错误正与此相同。在艺术和在自然一样,最有效的方式常是最经济的方式,浪费不仅是亏损而且也是伤害。与其用有限的力量于十件事上而不能把任何一件事做得好,不如以同样的力量集中在一件事上,把它做得斩钉截铁。做文章也是如此。世间没有说得完的话,你想把它说完,只见得你愚蠢;你没有理由可说人人都说的话,除非你比旁人说得好,而这却不是把所有的话都说完所能办到的。每篇文章必有一个主旨,你须把着重点完全摆在这主旨上,在这上面鞭辟入里,烘染尽致,使你所写的事理情态成一个世界,突出于其他一切世界之上,像浮雕突出于石面一样。
7. 作者以“用兵制胜的要诀”作比喻,是要阐明什么道理?
8. 巴金为什么要批判“长宜子孙”的思想?
9. 这段文字采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