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凝血过程基本上是一系列蛋白质有限水解的生化酶促反应过程。分为三个步骤:
① 因子Ⅹ的激活和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② 在凝血酶原激活物的作用下,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
③ 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交织成网,将很多血细胞网罗其中形成血凝块。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Ⅹa、Ⅴ、PF3、Ca2+)
↓
凝血酶原--→ 凝血酶
↓
纤维蛋白原 --→ 纤维蛋白
2.在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第一步)中,依据因子Ⅹ的激活途径不同,又可将凝血过程分为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两种。
内源性凝血(Intrinsic Pathway):内源性凝血全过程完全依靠血浆内的凝血因子完成,由因子Ⅻ(接触因子)首先启动的凝血过程。分为表面激活阶段、磷脂表面阶段、纤维蛋白生成阶段三个部分。
外源性凝血(Extrinsic Pathway): 在组织损伤血管破裂的情况下,由因子Ⅲ(组织因子)释放启动的凝血过程。因此过程参与的因子少,环节、途径简单,故外源性凝血过程耗时极短。比内源性凝血快几倍甚至几十倍。
在通常情况下,单纯由一种途径引起的血液凝固并不多见,而是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相互发生反应和相互促进的过程。
应该强调的是:
① 凝血过程是一种正反馈,它虽然比较复杂, 但它一旦触发,就会一个凝血因子激活另一个,迅速连续进行,形成“瀑布”样反应链,一直到完成为止。
② 因子Ⅹa形成后,与因子Ⅴ、PF3、Ca2+组成复合物。它是整个血液凝固过程的限速步骤。
③ Ca2+(因子Ⅳ)在多个凝血环节上起促凝血作用,它是凝血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子。
④ 凝血过程本质上是一种酶促连锁反应,它的每一步骤都是密切联系的,一个环节受阻则整个凝血过程就会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