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2013年临床助理医师内科学考点梳理

发布时间: 2013-03-09 17:55:03 作者: sxsgeass

  (一)病因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患者原呼吸功能正常,由于某些突发的致病因素,使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迅速出现严重障碍,在短时间内引起呼吸衰竭,如严重呼吸系统感染、急性呼吸道阻塞性病变、重度或危重哮喘、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肺水肿、肺血管疾病、胸廓外伤或手术损伤、自发性气胸和急剧增加的胸腔积液,导致肺通气或(和)换气障碍;急性颅内感染、颅脑外伤、脑血管病变(脑出血、脑梗死)等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脊髓灰质炎、重症肌无力、有机磷中毒及颈椎外伤等可损伤神经一肌肉传导系统,引起通气不足。上述各种原因均可造成急性呼吸衰竭。

  (二)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是呼吸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多数患者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可表现为频率、节律和幅度的改变。
   2.发绀是缺氧的典型表现。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可在口唇、指甲出现发绀;因发绀的程度与还原型血红蛋白含量相关,所以红细胞增多者发绀更明显,贫血者则发绀不明显或不出现;严重休克等原因引起末梢循环障碍的患者,即使动脉血氧分压尚正常,也可出现发绀,称作外周性发绀。由于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引起的发绀,称作中央性发绀。
   3.精神神经症状急性缺氧可出现精神错乱、躁狂、昏迷、抽搐等症状。如合并急性二氧化碳潴留,可出现嗜睡、淡漠、扑翼样震颤,以至呼吸骤停。
   4.循环系统表现多数患者有心动过速;严重低氧血症、酸中毒可引起心肌损害,亦可引起周围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心搏停止。
   5.消化和泌尿系统表现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可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浆尿素氮升
  高;个别病例可出现蛋白尿、红细胞尿和管型尿。因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损伤,导致胃肠道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渗口Ⅱ或应激性溃疡,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三)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除原发疾病和低氧血症及C02潴留导致的临床表现外,呼吸衰竭的诊断主要依靠血气分析,而结合肺功能、胸部影像学和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有助于明确呼吸衰竭的原因。
   1.动脉血气分析对于判断呼吸衰竭和酸碱失衡的严重程度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动脉血氧分压(PaO2)指物理溶解于血液中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PaO2正常范围95~100mmHg,小于60mmHg作为呼衰诊断指标。
   (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是单位血红蛋白的含氧百分数,正常值为97%。当PaO2低于60mmHg,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处于陡直段时,血氧饱和度才反映出缺氧状态,故在重症呼衰抢救时,用脉搏血氧饱和度测定仪来帮助评价缺氧程度,调整吸氧浓度使SaO2达90%以上,以减少创伤性抽动脉血作血气分析,这对合理氧疗和考核氧疗效果起积极作用。
   (3)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指血液中物理溶解的C02分子所产生的压力。证常PaC02为35~45mmHg,大于50mmHg为通气不足,小于35mmHg可能为通气过度。慢性呼衰由于机体代偿机制,PaCO2 >50mmHg作为呼衰诊断指标。
   (4)pH值为血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值。正常范围为7.35~7.45,平均7.40,低于7.35为失代偿性酸中毒,高于7.45为失代偿性碱中毒,但不能说明是何种性质的酸碱中毒。
   (5)碳酸氢根(HCO3-):正常值为20~27mmol/L,平均值为24mmol/L。碳酸氢根含量与PaCO2有关,随着PaC02增高,血浆HCO3-含量亦增加。另一方面HCO3-为血浆缓冲碱之一,当体内固定酸过多时,可通过HCO3-缓冲而使pH保持稳定,而HCO2含量则减少。
   2.肺功能检测通过肺功能的检测能判断通气功能障碍的性质(阻塞性、限制性或混合性)及是否合并有换气功能障碍,并对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
   3.胸部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X线、胸部CT和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肺血管造
  影等,有助于明确呼吸衰竭的病因。

   (四)治疗
  呼吸衰竭总的治疗原则是:加强呼吸支持,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缺氧和改善通气等;呼吸衰竭病因和诱发因素的治疗;加强一般支持治疗和对其他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与支持。具体措施为:
   1.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任何类型的呼吸衰竭,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治疗
  措施。主要措施有:①若患者昏迷应使其处于仰卧位,头后仰,托起下颌并将口打开;②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及异物;③若以上方法不能奏效,必要时应建立人工气道。人工气道的建立一般有j种方法,即简便人工气道、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后二者属气管内导管。气管内导管是重建呼吸通道最可靠的方法。若患者有支气管痉挛,需积极使用支气管扩张药物,可选用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糖皮质激素或茶碱类药物等。
   2.氧疗确定吸氧浓度的原则是保证Pa02迅速提高到60mmHg或脉搏容积m氧饱和度(Sp02)达90%以上的前提下,尽量减低吸氧浓度。工型呼吸衰竭患者用较高浓度( >35%)给氧可以迅速缓解低氧血症而不会引起CO2潴留。对于伴有高碳酸血症的急性呼吸衰竭,则需要低浓度给氧。
   3.增加通气量、改善C02潴留
   (1)呼吸兴奋剂:呼吸兴奋剂的使用原则有:①必须保持气道通畅,否则会促发呼吸肌疲劳.并进而加重C02潴留;②脑缺氧、水肿未纠正而出现频繁抽搐者慎用;⑧患者的呼吸肌功能基本正常;④不可突然停药。主要适用于以中枢抑制为主、通气量不足引起的呼吸衰竭,对以肺换气功能障碍为主所导致的呼吸衰竭患者,不宜使用。常用的药物有尼可刹米和洛贝林。
   (2)机械通气:当机体出现严重的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时,以人工辅助通气装置(呼吸机)来改善通气和(或)换气功能,即为机械通气。呼吸衰竭时应用机械通气能维持必要的肺泡通气量,降低PaCOO2一定程度改善肺的气体交换效能;使呼吸肌得以休息,有利于呼吸肌功恢复。
   4.病因治疗引起急性呼吸衰竭的原发疾病多种多样,在解决呼吸衰竭本身造成危害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病因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十分必要。
   5.一般支持疗法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加强液体管理,防止血容量不足和液体负荷过大。呼吸衰竭患者由于摄入不足或代谢失衡,往往存在营养不良,需保证充足的营养及热量供给。
   6.其他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与支持呼吸衰竭往往会累及其他重要脏器,因此应及时将重症患者转入ICU。加强对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与支持.预防和治疗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肺性脑病、肾功能不全、消化道功能障碍和弥散性血管内凝(DIC)等。特别要注意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读书人网 >复习指导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