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2013临床执业医师儿科学考点梳理小

发布时间: 2013-03-20 07:12:20 作者: sxsgeass

  (一)贫血定义

   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资料,Hb的低限值在6个月~6岁者为110g/L,6~14岁为l20g/L,海拔每升高1000米,Hb上升4%,低于此值者为贫血。6个月以下婴儿由于生理性贫血等因素,Hb变化较大,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我国小儿血液会议暂定:新生儿期Hb<145g/L,1~4个月时Hb<90g/L,4~6个月时<100g/L者为贫血。

   (二)贫血分类

   1.贫血分度根据外周血血红蛋白或红细胞数可将贫血分为轻、中、重、极重四度:Hb从正常值下限~90g/L属轻度,~60g/L为中度,~30g/L为重度,<30g/L为极重度。新生儿Hb为144~120g/L属轻度,~90g/L为中度,~60g/L为重度,<60g/L为极重度。
   2.贫血病因分类根据贫血发生的原因分为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生成不足,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血性)和失血性贫血三大类。
   (1)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2)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3)其他:感染性、炎症性及癌症性贫血、慢性肾脏病所致的贫血、铅中毒等。


   (2)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可由红细胞内在异常或红细胞外在因素引起。
   1)红细胞内在异常:①红细胞膜结构缺陷: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棘状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②红细胞酶缺乏: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等;③血红蛋白合成或结构异常:如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又称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病等。
   2)红细胞外在因素:①免疫因素:由被动获得性抗体引起者如Rh、A或B同种免疫性溶
血性贫血、主动产生抗体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所致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②非免疫性因素:如感染、物理化学因素、毒素、脾功能亢进、DIC等引起的溶血。
   (3)失血性贫血:包括急性失血性贫血及慢性失血性贫血。
   3.贫血形态分类这种分类的基础是根据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比容计算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结果,将贫血分为四类。


读书人网 >复习指导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