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2013临床执业医师儿科学考点梳理营

发布时间: 2013-03-21 06:57:09 作者: maylh

  1.缺铁性贫血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1)铁减少期(ID):此阶段体内储备铁已减少,但供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的铁尚未减少。

  (2)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DE):此期储存铁进一步耗竭,红细胞生成所需的铁亦不足,但循环中血红蛋白的量尚未减少。

  (3)缺铁性贫血期(IDA):此期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还有一些非造血系统的症状。

  2.临床表现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至2岁最多见。起病缓慢,多不能确定发病时间,不少患儿因其他疾病就诊时才发现患有本病。其临床表现随病情轻重而有不同。

  (1)一般表现:皮肤、黏膜逐渐苍白,以唇、口腔黏膜及甲床最为明显。易疲乏无力,不爱活动。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

  (2)髓外造血表现:由于骨髓外造血反应,肝、脾可轻度肿大,年龄越小、病程越久、贫血越重,肝、脾大越明显。

  (3)非造血系统症状

  1)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少数有异食癖,如喜食泥土、墙皮、煤渣等。可有呕吐、腹泻。可出现口腔炎、舌炎或舌乳头萎缩。重者可出现萎缩性胃炎或吸收不良综合征。

  2)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烦躁不安或萎靡不振,年长儿常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智力多低于同龄儿。

  3)心血管系统症状:明显贫血时心率增快,严重者心脏扩大,甚至可发生心力衰竭。

  4)其他表现:因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常合并感染。指、趾甲可因上皮组织异常而出现反甲。


读书人网 >临床医师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