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建造师考试《市政工程》重点串讲(2)
P48:三、管涵施工注意事项
2.无企口的管节接头采用顶头接缝,应尽量顶紧,缝宽不得大于10mm
3.长度较大的管涵设计有沉降缝的,管身沉降缝应与圬工基础的沉降缝位置一致。缝宽
为20~30mm,应采用沥青麻絮或其他具有弹性的不透水材料,从内、外侧仔细填塞。
8.(2)用机械填筑涵洞缺口时,须待涵洞圬工达到容许强度后,涵身两侧应用人工或小型
机械对称夯填,高出涵顶至少1m,然后再用机械填筑。
P49:第三行:侧刃脚进土应在0.1m 以上。开挖面的坡度不得大于1:0.75,并严禁逆
坡挖土,不得超前挖土。严禁扰动基底土壤。挖土的进尺可根据土质确定,宜为0.5m;
P50:三、箱涵在穿超铁路、桥涵和管线等结构时的安全防护措施
2.小型箱涵可用调轨梁,轨束梁加固线路;
3.孔径较大的箱涵可用横梁加盖、纵横梁加固、工字轨束梁体及钢板脱壳法,同时应严
格控制车速。
5.箱涵穿越管线时可采用暴露管线和加强施工监测的保护方法。
P52:(四)基坑变形监测
一级和二级基坑的施工中必须对周围建(构)筑物和管线等采取监测措施。基坑工程的监
测分为:坑周土体变位监测、围护结构变形量测及内力量测、支撑结构轴力量测、土压力量
测、地下水位及孔隙水压力量测、相邻建筑物及地下管线、隧道等保护对象的变形量测。
深基坑坑底稳定的处理方法可采用加深围护结构入土深度、坑底土体注浆加固、坑内井
点降水等措施。
P54:第八行:导墙是控制挖槽精度的主要构筑物,导墙结构应建于坚实的地基之上,
并能承受水土压力和施工机械设备等附加荷载,不得移位和变形。
泥浆应根据地质和地面沉降控制要求经试配确定,并在泥浆配制和挖槽施工中对泥浆的
比重、粘度、含砂率和pH 值等主要性能技术指标进行检验和控制。
P55:2K313013 掌握盖挖法施工技术
第三段:盖挖逆作法是基坑开挖一段后先浇筑顶板,在顶板的保护下,自上而下开挖、
支撑和浇筑结构内衬的施工方法。
P56:一、盖挖法施工的优点
1.围护结构变形小,能够有效控制周围土体的变形和地表沉降,有利于保护临近建筑物
和构筑物;
2.基坑底部土体稳定,隆起小,施工安全;
3.盖挖逆作法施工基坑暴露时间短,用于城市街区施工时,可尽快恢复路面。
P58:密闭式盾构掘进控制内容构成表2K313021
P59:五、塑流化改良控制
4.渗透性低。
细颗粒(75um 以下的粉土与黏土)含量30%以上的土砂,塑性流动性满足要求。在细颗
粒含量低于30%、或砂卵石地层,必须加泥或加泡沫等改良材料,以提高塑性流动性和止
水性
P61:七、排土量控制
(二) 土压平衡式盾构出土运输方法与排土量控制
第二段第二行:容积控制一般采用比较单位掘进距离开挖土砂运土车台数的方法和根据
螺旋输送机转数推算的方法。我国目前多采用容积控制方法。
P62:八、管片拼装控制
(一) 拼装方法
2.拼装顺序
3.盾构千斤顶操作
P64:(三)一次注浆
1. 同步注浆
2. 即时注浆
3. 后方注浆
一般盾构直径大,或在冲积黏性土和砂质土中掘进,多采同步注浆;而在自稳性好的软
岩中,多采取后方注浆方式。
P65:1.注浆量除受浆液向地层渗透和泄漏影响外,还受曲线掘进、超挖和浆液种类等
因素影响,
2.注浆压力应根据土压、水压、管片强度、盾构形式与浆液特性综合判断决定
从管片注浆孔注浆,注浆压力一般取100~300kN/(1~3kg/),或间隙水压+200kN/
左右。
注浆量与注浆压力要经过一定的反复试验,确认注浆效果、对周围地层和建(构)筑物的
影响等
P66:第十一行:当采用泥水平衡盾构时隧道的施工平面布置中还须设有泥浆处理系统
及中央控制室。
当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时还应设有地面出土和堆土设施。
P71:(一)全断面法
围岩必须有足够的自稳能力。
P72:(三)正台阶环形开挖法
第五段:在正台阶环形开挖法中,这种方法适用于一般土质或易坍塌的软弱围岩中。
(四)单侧壁导坑法
第二段:单侧壁导坑法适用于断面跨度大、地表沉陷难于控制的软弱松散围岩中
P73:(六)中隔壁法和交叉中隔壁法
中隔壁法也称CD 工法,主要适用于地层较差和不稳定岩体,且地面沉降要求严格的地
下工程施工。
(七)当地层条件、断面特大时,一般设计成多跨结构,跨与跨之间有梁、柱连接,一般
采用中洞法、侧洞法、柱洞法及洞桩法等施工
P74:8.降低地下水位法。
喷射混凝土封闭开挖面时,应采用早强混凝土,喷射厚度宜为50~100mm;
第四段:喷射混凝土应紧跟开挖工作面,应分段、分片、分层,由下而上顺序进行,初
凝时间不应大于5min,终凝不应大于10min
第六段:钻孔不宜平行于岩层层面,宜沿隧道周边径向钻孔
P76:在衬砌背后设置排水盲管(沟)或暗沟和在隧底设置中心排水盲沟时,应根据坑道
的渗漏水情效忠,配合初砌一次施工
第二段:衬砌背后可采用注浆或喷涂防水层等方法止水
第三段:复合式衬砌防水层施工应优先选用无钉铺设
第五段:小导管注浆宜采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
P77:注浆施工应根据土质条件选择注浆法:在砂卵石地层中宜采用渗入注浆法;在砂层
中宜采用劈裂注浆法;在黏土层中宜采用劈裂或电动硅化注浆法;在淤泥质软土层中宜采用
高压喷射注浆法。
2K313033 熟悉管棚的施工要求
第四段:采用管棚超前支护施工时,管棚一般选用直径50~150mm 的焊接钢管或无缝
钢管,钢管长度8~30m 不等
第五段:施工中须根据结构埋深、地层情况、周围结构物状况等选择合理间距。一般采
用的间距为2.0~2.5 倍的钢管直径。
第七段:钻孔开始前,把钢管放在标准拱架上,测定钻孔孔位和钻机的中心,使两点一
致。
P78:2K313041 熟悉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形式
9.车站出入口的数量,应根据客运需要与疏散要求设置,浅埋车站不宜少于四个出入口。
当分期修建时,初期不得少于2 个。
P79:9.区间隧道结构防水要求不得有线流和漏泥砂
P81:井壁厚度主要取决于沉井大小、下没速度、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以及沉井能在足
够的自重下顺利下沉的条件来确定。井壁厚度一般为0.4~1.2m 左右。
P82:四、沉井下沉
当沉井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大型沉井达到100%,小型觉井达到70%时,方能进
行拆除承垫木工作
P84:(四)不排水开挖下沉
(1)井内挖土深度,一般根据土质而定,最深不应低于刃脚2m(此数与沉井平面尺寸的大
小有关)。若土质特别松软时,不应直接在刃上除土。
(3)通过粉砂、细砂等松软地层时,不宜以降低井内水位而减少浮力的办法,促使沉井
下沉,应保持井内水位高出井外1~2m,以防流砂涌向井内,引起沉井歪斜,并增加吸泥工
作量。
P85:(五)沉井辅助措施
1. 射水下沉
2. 泥浆润滑下沉
3. 压重下沉
4. 空气幕下沉
P87:图2K314012-1 清水池施工缝位置及施工程序图
1——底板;2——柱基;3——柱;4——池壁;5——顶板
读懂:五种缝
底板一次浇注,柱身柱中胃一次浇注
(二) 底板钢筋混凝土
水池底板混凝土连续一次浇筑完成,
1. 测量放线
当垫层混凝土的强度达到1.2MPa 以后开始放线
P89:2.施工缝凿毛处理
池壁根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 时开始凿毛。
P91:2.现浇钢筋混凝土水池的防水层、水池外部防腐层施工以及池外回填土施工之前;
3.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水池施加预应力或水泥砂浆保护层喷涂之前
三、构筑物满水试验要求
(一)注水
(三)水位观测
P96:二、城市污水的常规处理工艺
(1)一级、二级、三级污水处理工艺
一级处理:在污水处理设施进口处,必须设置格栅,主要是采用物理处理法截留较大的
漂浮物,以便减轻后续处理构筑物的负荷,使之能够正常运转。
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性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通常采用生物处理法。
一级和二级处理法是城市污水处理经常采用的。因此又称为常规处理法。
P99:图2K314022-1 地表水常规处理工艺流程(以地表水作为水源的水厂多采用的工艺
流程)
P100:二、地下水的处理工艺流程
地下水的处理工艺流程应该根据水源水质和用水对象对水质的要求进行选择,常用的处
理过程是除铁、除锰、除氟等。
P101:(二)地下水除氟
除氟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类。1 混凝沉淀法;2.吸附过滤法
P103:(二)施工要求
2.支撑应随着挖土的加深及时安装,在软土或其他不稳定土层中,开始支撑的沟槽开挖
深度不得超过1.0m
P106:五、管道安装
2.管道应在沟槽地基、管基质量检验合格后安装,安装时宜自下游开始,承口朝向施工
前进的方向
7.(2)抹带完成后,应立即用吸水性强的材料覆盖,3~4h 后洒水养护。
P107:2.闭水试验的要求
(1)闭水试验应在管道填土前进行;
(2)闭水试验应在管道灌满水后24h 后再进行;
(3)闭水试验的水位,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不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应为试验段上
游管道内顶以上2m;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应以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加2m 计;计算出的
试验水头小于10m,但已超过上游检查井井口时,闭水试验水位可至井口为止;
P110:六、管道顶进
4.(2)在允许超挖的稳定土层中正常顶进时,管下部135.范围内不得超挖;管顶以上超挖
量不得大于15mm;管前超挖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并制定安全保护措施。
P111:6.(2)纠偏方法有挖土校正法、木杠支撑法、千斤顶校正法等。
P112:3.顶管采用触变泥浆套法,一般在下管之前,应预先在管壁上留出注浆孔,储备
足够的泥浆。管前可加一超前环,以形成10~20mm 的超挖量为触变泥浆层。
4.顶进施工完成以后,可根据需要将水泥砂浆或粉煤灰水泥砂浆压入管外壁与土层之
间,将触变泥浆置换出来,以起到减少地面沉降的作用。
P114:五、管道安装
2. 应用非金属绳索扣系住,不得串心吊装。
P115:六、管道与检查井的衔接
3.当管道与检查井采用砖砌或混凝土直接浇制衔接时,可采用中介层做法。施工前在管
道与检查井相接部位预先用与管材相同的塑料胶粘剂和粗纱做成中介层,然后用水泥砂浆砌
入检查井的井壁内。
中介层的做法:先用毛刷或棉纱将管壁的外表面清理干净,然后均匀地涂抹一层塑料胶
粘剂,紧接着在上面撒一层干燥的粗纱,固化10~20min,即形成表面粗糙的中介层。中介
层的长度与检查井厚度相同。
4.管道位于软土地基或低洼、沼泽、地下水位高的地段时,与检查井宜采用短管连接。
即直接与检查井连接采用长0.5m 的管段,后面再连以长度不大于2.0m 的短管,以下再与
整根连接。
更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