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2013年陕西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冲刺

发布时间: 2013-03-25 18:44:08 作者: maylh

  2013年陕西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1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主张恢复古希腊重视美育的传统的是( )者

  A.行为主义

  B.经院主义

  C.科学主义

  D.人文主义

  2. 教师的行为举止之所以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因为学生具有( )

  A.依赖性

  B.向师性

  C.背师性

  D.示范性

  3.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 )

  A.课程表

  B.教科书

  C.学期教学进度

  D.教学大纲

  4. 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社会等地,通过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叫做( )

  A.班级授课制

  B.复式教学

  C.个别教学

  D.现场教学

  5. 常常用来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 )

  A.群体舆论

  B.群体凝聚力

  C.群体规范

  D.群体压力

  6. 专家型教师将练习看做检查学生学习的( )

  A.过程

  B.工具

  C.目的

  D.手段

  7. 经常思考“如何教好这节课?”等这样一些问题,这时教师处于发展的( )阶段

  A.关注生存

  B.关注情境

  C.关注学生

  D.关注自我

  8. 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 )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9. 实施中学德育的出发点是( )

  A.德育内容

  B.德育方法

  C.德育目标

  D.德育途径

  10.个别教师随意剥夺学生的智力劳动成果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和荣誉权

  11.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 “三基”是指( )

  A.读、写、画

  B.读、算、画

  C.读、写、算

  D.画、写、算

  12.学校在课堂教学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是( )

  A.课余活动

  B.课外活动

  C.群众活动

  D.文娱活动

  13.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义务教育法》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14.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是在( )

  A.1957年

  B.1958年

  C.1966年

  D.1964年

  15.颜回说: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反映了德育的 (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1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 )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

  B.启发性

  C.因材施教

  D.巩固性

  17.学科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 )

  A.教学目的

  B.教学计划

  C.教学课程

  D.教学大纲

  18.我国中学阶段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 )中

  A.班级教育活动

  B.思想品德

  C.全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D.班会和校会

  19.马卡连柯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 ( )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20.为达到德育目的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 )

  A.德育原则

  B.德育途径

  C.德育方法

  D.德育模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循序渐进原则要遵循学科__________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 中小学基础教育具有__________ 、普及性、发展性。

  3. 教师的劳动价值具有__________和隐含性。

  4. 与自然科学实验研究相比,教育科研实验有它的特殊性,因此教育科研中,一般要求采取__________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才比较科学。

  5. “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精神和竞争意识。

  6.__________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反映了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

  7.__________是在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实践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

  8.教师对班集体建立、规章制度的制定与贯彻、教学活动的控制等方面负有一定的责 任。这说明教师具有__________角色。

  9.有一类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 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这类课程属于__________。

  10.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 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班主任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和研究学生?

  2.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3.当前,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从哪几方面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

  4.中学智育的要求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 “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比如,“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我一时哑然。

  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请按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回答。

  2.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探究,难度很大。据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只有那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种学习方法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对于新课程改革遇到的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什么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教改中受益?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D 【解析】见教育学大纲对西方文艺复兴后教育的介绍。

  2. B 【解析】学生的向师性是指学生对教师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感;他们把教师看成是自己学习上的导师、德行上的榜样、生活中的参谋。

  3. B 【解析】在我国,课程主要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三种形式。

  4. D 【解析】题干是对现场教学的具体阐述。

  5. B 【解析】研究表明,关系融洽、凝聚力强的班级会使学生们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认同感,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所以,凝聚力常常成为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6. D 【解析】专家型教师把练习看做检查学生学习、提供教学反馈的手段。

  7. B 【解析】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经常思考的是一些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

  8. B 【解析】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都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9. C 【解析】略

  10.D 【解析】题干的内容是名誉权和荣誉权的主要组成部分。

  11.C 【解析】读、写、算是作为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三基”。

  12.B 【解析】课外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之外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

  13.B 【解析】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理论依据。

  14.A 【解析】l957年颁布了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毛泽东同志在国务会议上指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5.B 【解析】循循善诱即为疏导之意。

  16.B 【解析】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启发”一词的来源。

  17.D 【解析】教学大纲是一种以纲要形式编写的指导性文件。

  18.B 【解析】略

  19.D 【解析】马卡连柯的话表明教育要尊重学生。

  20.C 【解析】题干的表述是德育方法的名词解释。

  二、填空题

  1.内在的逻辑性 2.基础性 3.滞后性4.定量与定性 5.合作 6.师生关系 7.行动研究 8.管理者 9.拓展型课程 10.平行管理

  三、简答题

  1.(1)通过阅读学生的有关材料来了解学生,包括记载学生各种情况的登记表、统计表和学生活动成果记录表等:

  (2)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从各个侧面间接地了解学生,包括谈话、问卷、座谈等;

  (3)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

  2.(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逐步相互渗透。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短期大学迅速发展;开放性的招生政策和严格的选拔考试相结合,加强大学与新兴工业的联系;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3.(1)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2)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尊重学生。(3)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4)主动与学生沟通,掌握与学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

  4.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普通中学在智育方面的要求是: (1)帮助学生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技巧; (2)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的心理品质。

  四、论述题

  1.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的不理解,换句话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跟不上步伐。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因为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目标的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

  2.对于新课程改革遇到这个问题,应该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还应重视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每个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读书人网 >考试试题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