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最新整理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基础》重点

发布时间: 2013-03-27 13:03:28 作者: luck

  第一章 总论

  1.会计的概念

  2.两大基本职能

  3.四项基本假设

  4.两种核算基础

  5.八项质量要求

  第一节 会计概述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以凭证为依据,用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信息使用者一般包括一个组织的管理者、债权人和股东、员工、潜在的债权人和股东、政府甚至当地居民等。

  一、会计的基本职能

  1.核算职能:

  首要职能

  记账、算账

  2.监督职能

  确保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3.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关系

  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核算是监督的基础,没有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会计监督就失去存在的根基;

  监督是核算质量的保证,没有会计监督对经济活动过程的控制,会计核算就不可能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更无法发挥会计的决策支持作用,会计核算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二、会计对象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特定对象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7.其他事项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

  1.会计主体

  2.持续经营

  3.会计分期

  4.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会计人员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而言,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方法。否则,资产的评估,费用在受益期的分配,负债按期偿还,以及所有者权益和经营成果将无法确认。

  三、会计分期

  没有会计分期假设,也就不存在本期和非本期,不存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不存在“预收”、“预付”、“应收”、“应付”,会计上也就无所谓“收入实现”和“费用配比”,无所谓“预提”和“待摊”,无所谓“资产”和“费用”。

  会计期间:

  1.年度,是指报告期间为一年,即会计年度

  在我国,会计年度自公历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2.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包括月度、季度、半年

  四、货币计量

  1.会计核算要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

  2.假定币值稳定

  会计在选择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的同时,要以实物计量和时间计量等作为辅助的计量尺度。

  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境外企业向国内有关部门编报,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第三节 会计基础

  1.权责发生制

  凡是应属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不管其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反之,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已收到或付出款项,都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

  2.收付实现制

  凡属本期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和支付款项的费用,不管其是否应归属于本期,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反之,凡本期未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和未付出款项的支出,即使应归属于本期,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

  3.会计基础在我国的应用

  企业单位会计:权责发生制

  行政单位会计:收付实现制

  事业单位会计:经营活动采用权责发生制、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第四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可靠性

  2.相关性

  3.可理解性

  4.可比性

  5.实质重于形式

  6.重要性

  7.谨慎性

  8.及时性

  四、可比性

  1.纵向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

  2.横向可比(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

  (一)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如果按照规定或者在会计政策变更后可以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可以变更会计政策。有关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应当在附注中予以说明。

  (二)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五、实质重于形式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应用: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六、重要的

  依赖职业判断

  项目的性质

  项目的金额大小

  七、谨慎性

  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不应)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

  应用:坏账准备、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

相关推荐:

2013年河南许昌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报名时间从1月1日起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应试技巧之计划答题时间

2013会计从业资格《电算化》考试大纲汇总

读书人网会计资格考试频道相关推荐!



读书人网 >会计基础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