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2013中医执业医师备考习题十三(附答案

发布时间: 2013-04-02 19:20:33 作者: maylh

  (一)A1型题

  1.神在全身皆有表现,却突出地表现于( )

  A.语言 B.动态 C.目光 D.表情 E.应答反应

  2.下列哪项属“假神”的表现( )

  A.语无伦次 B.面部潮红 C.反应迟钝 D.突然能食 E.表情淡漠

  3.久病精气衰竭的病人,突然精神好转,食欲大增,颧赤如妆,语言不休,此属( )

  A.有神 B.无神 C.假神 D.失神 E.神志错乱

  4.戴阳证的面色是( )

  A.满面通红 B.颧部潮红 C.颧红如妆 D.面青颊赤 E.面色青紫

  5.面色随四时不同而微有变化,秋天的面色相应为( )

  A.稍赤 B.稍白 C.稍青 D.稍黄 E.稍黑

  6.形成面色青的原因主要是( )

  A.寒凝 B.湿阻 C.气虚 D.痰滞 E.水停

  7.形成面色黄的原因主要是( )

  A.阴寒内盛 B.脾虚湿蕴 C.心肺气虚 D.肾阴亏损 E.肾阳不足

  8.颧部潮红主病( )

  A.心火亢盛 B.阴虚内热 C.阳明实热 D.虚阳浮越 E.气虚发热

  9.脾胃气虚,气血不足的病人,面色常表现为( )

  A.白 B.萎黄 C.苍白 D.色黄晦暗 E.色黄虚浮

  10.面色黄而虚浮,称为(  )

  A.萎黄  B.黄疸  C.阴黄  D.黄胖  E.阳黄

  11.病人坐而喜仰多属(  )

  A.脾气虚衰  B.肺虚气少  C.肺实气逆   D.咳喘肺胀  E.水气凌心

  12.小儿头形过小的原因主要是(  )

  A.脾气虚弱  B.肝血不足  C.心血亏损  D.肾气不足  E.肾精不足

  13.“囟填”的形成,主要由于(  )

  A.肾气不足  B.气血不足  C.吐泻伤津  D.外感时邪  E.肾精不足

  14.目眦色赤,多属( )

  A.肺火  B.脾火  C.心火  D.肝火  E. 肝经风热

  15.根据目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则白睛属(  )

  A.肺  B.脾  C.心  D.肝  E. 肾

  16.热入营血,口唇可见( )

  A.色泽红润  B.唇红绛而干  C.唇色淡红  D.唇色鲜红  E.口唇青紫

  17.下列哪项不属于正常舌象( )

  A.舌体柔软 B.舌体活动自如 C.舌质淡嫩少苔

  D.舌质淡红 E.舌苔薄白

  18.舌体胖大,有齿痕,主( )

  A.心血不足 B.肝血亏损 C.肾阴不足 D.肺气不足 E.脾虚湿盛

  19.舌体瘦薄、舌色淡白,说明( )

  A.阴亏 B.伤津 C.气血两虚 D.阳虚 E.寒湿

  20.外感病如见舌色深绛,多提示( )

  A.气分大热 B.上焦湿热 C.阴虚火旺 D.胃肠热甚 E.热入营血

  21.疾病中见到舌淡紫湿润而短缩,多由于( )

  A.痰浊内阻 B.寒凝筋脉 C.热盛动风 D.气滞血瘀 E.疫毒攻心

  22.黄苔一般主( )

  A.寒证 B.热证 C.痰饮 D.湿证 E.虚证

  23.提示邪气渐盛的舌苔变化,一般是( )

  A.苔由厚变薄 B.苔由薄变厚 C.苔由润变燥

  D.苔由多变少 E.苔由白变黄

  24.苔质颗粒细腻致密,如油腻覆盖舌面,不易刮去,称为( )

  A.腐苔 B.滑苔 C.腻苔 D.垢苔 E.润苔

  25.舌尖有芒刺,主病( )

  A.肝胆火盛 B.胃肠热盛 C.心火亢盛 D.阴虚火旺 E.温毒入血

  26.红舌兼见苔黄厚,多见于( )

  A.里实热证 B.虚热证 C.湿热证 D.血瘀证 E.表证

  27.中风或中风先兆的舌态是( )

  A.舌强 B.舌痿 C.舌颤 D.舌短 E.舌歪

  28.苔黑而滑润、舌质色淡多属( )

  A.阴虚火旺 B.阳虚寒盛 C.热盛伤津 D.湿热郁蒸 E.痰火内蕴

  29.舌苔有根与无根,主要取决于( )

  A.邪气盛衰 B.脏腑虚实 C.胃气有无 D.津液存亡 E.气血盈亏

  30.气血两虚证的舌象一般表现为( )

  A.舌淡红苔薄白 B.舌淡瘦苔白腻 C.舌淡胖苔润

  D.舌色淡白舌体瘦薄 E.舌淡苔少

  31.肾精耗竭可导致( )

  A.横目斜视 B.眼睛突起 C.目睛微定 D.眼皮下垂 E.瞳仁散大

  32.目窠凹陷属于( )

  A.水肿病 B.肝胆火炽 C.肾精耗竭 D.脾胃气衰 E.五脏精气衰竭

  33.颈侧颌下肿块累累如串珠,称为( )

  A.瘰疬 B.瘿瘤 C.发颐 D.痰核 E.梅核气

  34.小儿指纹浮现者,多属( )

  A.表证 B.里证 C.实证 D.虚证 E.热证

  35.小儿指纹紫红,多主( )

  A.外感表证 B.里热实证 C.痛证、惊风 D.血络郁闭 E.脾虚、疳积

  36.小儿指纹达于气关,是( )

  A.邪气入络,邪浅病轻 B.邪气直中脏腑,病情较重 C.邪气入经,邪深病重

  D.邪入脏腑,病情严重 E.病情凶险,预后不良

  37.疮疡初起如粟,根脚坚硬较深、麻木、顶白而痛者为( )

  A.痈 B.疔 C.疽 D.疖 E.以上均不是

  38.阴囊肿大,皮泽透明的,是( )

  A.水疝 B.寒疝 C.▲疝 D.狐疝 E.阴肿

  39.呕吐物清稀无酸臭味者,多属( )

  A.肝胃不和 B.伤食 C.热呕 D.寒呕 E.肝胆郁热

  40.痰色白清稀而多泡沫者,为( )

  A.风痰 B.寒痰 C.热痰 D.湿痰 E.燥痰

  (二)A2型题

  1.某病人出现神志昏迷、面色晦暗、循衣摸床、撮空理线,属于( )

  A.有神 B.少神 C.失神 D.假神 E.神志错乱

  2.患者突然昏倒,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可诊断为( )

  A.狂证 B.癫证 C.痫证 D.中风 E.中暑

  3.患者久病,面色苍白,却时而泛红如妆,属于( )

  A.心火上炎 B.阳明经热 C.阴虚火旺 D.虚阳浮越 E.肝阳上亢

  4.病人患疮疡,见体表局部范围较大、红肿、根盘紧束,伴有热疼痛者,属于( )

  A.痈 B.疖 C.疔 D.疽 E.以上都不是

  5.患者素体阴虚火旺,复感风寒之邪,其舌象可表现为:

  A.舌质淡苔薄白 B.舌淡红苔薄白 C.舌质淡苔薄黄

  D.舌质绛苔薄黄 E.舌质绛苔薄白

  6.某病人脘腹痞满,纳呆食少,头身困重,舌苔黄腻,属于( )

  A.湿热内结 B.饮食积滞 C.痰热内阻

  D.邪热伤津 E.热积于内

  7.患者舌苔坚敛着实,紧贴舌面,刮之不脱者,为( )

  A.腐苔 B.腻苔 C.真苔 D.假苔 E.厚苔

  8.患者咯痰少而黏难出,口干舌燥,属( )

  A.热痰 B.燥痰 C.风痰 D.湿痰 E.寒痰

  (三)B1 型题

  A.面色荣润,目光精彩内含 B.重危病人,精神突然好转,两目明亮

  C.精神萎靡,目暗睛迷 D.精神不振,健忘嗜睡

  E.默默不语,神情发呆

  1.失神的表现是( )

  2.假神的表现是( )

  A.面黄枯槁无光 B.面黄而虚浮 C.面色白而无华略黄

  D.面目肌肤黄色鲜明 E.面目肌肤黄色晦暗

  3.黄胖可见( )

  4.萎黄可见( )

  A.咽喉红肿疼痛 B.咽部嫩红,肿痛不甚

  C.喉部两侧肿块,红赤溃烂 D.咽喉红干而痛

  E.咽喉出现白色假膜,刮之不去或随即复生

  5.热毒蕴结,可见( )

  6.疫疠毒邪蕴积肺胃,上蒸咽喉可见( )

  A.舌尖 B.舌中 C.舌根 D.舌边 E.舌面

  7.肾在舌分属部位是( )

  8.心肺在舌分属部位是( )

  A.舌鲜红苔黄厚 B.舌淡苔白而润 C.舌红苔黄腻

  D.舌淡红苔薄白 E.舌红绛少苔

  9.阴虚火旺的舌象是( )

  10.虚寒证的舌象是( )

  A.斑疹平铺于皮下,摸之不碍手 B.斑疹高出于皮肤,摸之碍手.

  C.皮肤上出现晶莹如粟的透明小疱疹 D.疮疡初起如粟,根脚坚硬,顶白而痛

  E.疮疡范围较小,生于皮肤浅表,红肿热痛不甚

  11.疹为( )

  12.疔为( )

  A.湿热泄泻 B.湿泻 C.脾虚泄泻 D.湿热痢疾 E.风泻

  13.便下脓血,赤白相兼,属( )

  14.大便清稀有未消化食物,或如鸭溏,属( )

  A.横目斜视 B.瞪目直视 C.昏睡露睛 D.两目上视 E.瞳仁扩大

  15.肝风内动可见( )

  16.肾精耗竭可见( )

  参考答案

  (一)A1型题

  1.C 答案分析:神是机体生命活动及精神意识状态的综合体现,而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眼睛又被称为“心灵的窗户”,故神虽全身皆有表现,但却突出地反映于目光。

  2.D 答案分析:垂危的病人,数日不能进食,突然欲食,并非好转,而是假神的表现。

  3.C 答案分析:病人出现的一时性好转与其危重病情不相符,故当属假象。

  4.C 答案分析:戴阳证病人,由于阴不敛阳,以致虚阳浮越于上,而见颧红如妆。

  5.B 答案分析:根据五行学说,白色与秋季相应,故面色在秋季表现为稍白。

  6.A 答案分析:寒凝则气滞血瘀,经脉拘急收引,故面色发青。

  7.B 答案分析:黄为脾虚湿蕴之象。脾失健运则水湿内停,气血不充,故面色发黄。

  8.B 答案分析:色红主热。阴虚火旺者不似阳盛发热之满面通红,而是表现为两颧潮红。

  9.B 答案分析:脾胃气虚,气血化生乏源,则面色淡黄无泽,枯槁无光,称为萎黄。

  10.D 答案分析:脾失健运,水湿泛溢肌肤,故面黄虚浮。

  11.C 答案分析:肺主气司呼吸,痰饮壅滞于肺,影响肺气宣降而气逆,故坐而仰首。

  12.E 答案分析: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上通于脑,肾精不足,先天发育不良,则可致小儿头形过小。

  13.D 答案分析:外感时邪,火毒上攻,致囟门高突而成。

  14.C 答案分析:根据五轮学说,目眦血络属心,色赤主热。心火亢盛则目眦色赤。

  15.A 答案分析:白为肺之色,故《内经》谓“气之精为白眼”白精属肺。

  16.B 答案分析:色红主热,邪热甚则色深红;热盛伤津,灼伤营阴,则唇绛而干。

  17.C 答案分析:正常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胖瘦老嫩适中。色淡质嫩多属虚证。

  18.E 答案分析:脾虚不能运化水湿,以致舌体胖大受齿缘压迫而成。

  19.C 答案分析:气血两虚不能充盈于舌体所致。

  20.E 答案分析:绛舌主热邪深重,温病热邪深入营血耗伤营阴,血液黏稠,热壅血滞则舌呈绛红。

  21.B 答案分析:阴寒内盛,则血液凝而瘀滞,舌色青紫而润;寒性收引,舌上筋脉挛急,则舌体紧缩不能伸长。

  22.B 答案分析:黄色主热。病邪入里化热,或脏腑内热,胃气挟邪热上熏可致苔色变黄。

  23.B 答案分析:薄苔是由胃气、胃津熏蒸于舌而成;厚苔则常因胃气挟食浊、痰湿等有形邪气熏蒸,滞积于舌所致。故舌苔由薄变厚,一般说明邪气渐盛,主病进。

  24.C 答案分析:腻苔的主要特点是苔质致密,颗粒细腻,如油腻覆盖舌面刮之难去。区别于腐苔苔质疏松,颗粒较大、松软,形如豆渣堆积舌面刮之易去。

  25.C 答案分析:邪热炽盛则舌生芒刺。舌尖属心,故心火亢盛,舌尖生芒刺。

  26.A 答案分析:红色主热,热盛气血涌动,舌体脉络充盈故舌色红;热邪熏灼,苔现黄色,厚苔主邪盛入里。因此舌红苔黄厚为里实热证。

  27.E 答案分析:肝风内动,挟痰瘀阻于舌的一侧经脉,受阻一侧则舌肌弛缓,收缩无力,而健侧舌肌力如常,故伸舌时向健侧歪斜。常见于中风或中风先兆。

  28.B 答案分析:阳虚则生血行血之力不足,舌失充养则色淡;阳虚则寒,水饮停留,则苔黑而滑润。

  29.C 答案分析:舌苔乃胃气熏蒸而成,若舌苔坚敛着实,紧贴舌面,刮之不脱者,为有根苔,称真苔。真苔多为实证,是胃气尚存,夹食积浊气上蒸所致。若苔不着实,似涂浮舌上,刮之即去,为无根苔,称假苔。假苔多见于虚证,为胃气大伤,不能上蒸、难以续生新苔,而原有之苔逐渐脱离舌体之故,所以刮之即脱。故舌苔之有根、无根取决于胃气的盛衰变化。

  30.D 答案分析:气血两虚,舌体失养,故色淡白而体瘦薄。

  31.E 答案分析:瞳仁属肾。肾藏精,滋养瞳仁,瞳仁扩大,多属肾精耗竭,为濒死危象。

  32.E 答案分析: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五脏六腑精气衰竭,不能滋养于目,则目睛下陷窠内,病属难治。

  33.A 答案分析:肺肾阴虚,虚火灼津结成痰核,或感受风热时毒,气血壅滞,结于颈项肿块累累如串珠,称“瘰疬”。

  34.A 答案分析:肌表感受外邪往往由浅入深,首先入络,进一步则深入客经。故络脉浮露者,主病在表。

  35.B 答案分析:色红主热,鲜红多属外感表证;色紫红者,则提示邪热深入为内热。

  36.C 答案分析:络脉出现的部位随邪气侵入的深浅而变化,若见络脉透过风关至气关者,是邪气入经,主邪深而病重。

  37.B 答案分析:患部如粟米状,根脚坚硬而深,麻木或发痒,顶白而痛甚者为“疔”的特点。

  38.A 答案分析:阴囊肿大,皮泽透明的,称“水疝”,是水湿停聚,下注阴囊所致。

  39.D 答案分析:呕吐物清稀无臭,为寒呕。多因脾胃阳虚或寒邪犯胃胃失和降所致。

  40.A 答案分析:痰色白清稀而多泡沫者,为风痰,是因痰湿伏肺,外受风寒所致。

  (二)A2型题

  1.C 答案分析:在疾病过程中,病人出现神识昏迷,语无伦次,循衣摸床,撮空理线,为邪闭清窍。表示正气大伤,精气衰竭,病情深重,预后不良,为失神之征。

  2.C 答案分析:猝然昏仆不知人事,两目上视,口吐涎沫,四肢抽动,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多属痰迷心窍、肝风内动的痫证。

  3.D 答案分析:原面色苍白,忽见颧红如妆,游移不定,多见于久病重病之人,为虚阳浮越于上的“戴阳”证,属危重证候。

  4.A 答案分析:肌肤局部红肿高起,根盘紧束,伴有热疼痛者为“痈”,属阳证。多因热毒内蕴,复感邪毒,致营卫不和,经络阻塞,气血壅滞不通,热胜肉腐成痈。

  5.E 答案分析:阴虚火旺,故舌色绛红;复感外邪,表里同病,苔薄白而干。

  6.A 答案分析:湿热内结,困阻脾胃,升降失司,故脘腹痞满;湿性重着,则头身困重;胃气挟湿热上熏,则见舌苔黄腻。

  7.C 答案分析:胃气尚存,夹食积浊气上蒸,则舌苔坚敛着实,紧贴舌面,刮之不脱,为有根苔,称真苔。真苔多为实证。

  8.B 答案分析:燥邪犯肺,耗伤肺津,则痰少而黏难咯出,甚则干咳少痰,属燥痰。

  (三)B1型题

  1.C 答案分析:失神,是神气衰败之象。病人在精神状态和目神上表现的特点是:精神萎靡,神识朦胧,目暗睛迷,瞳神呆滞,等。表示正气大伤,精气衰竭,病情深重,预后不良。

  2.B 答案分析:久病、重病精气大衰之人,如原已精神极度萎顿,突然神清多语,声高不休,精神振作,但躁动不安;或本已目光无神呆滞,突然目显光彩等,都属假神的表现。此为阴阳即将离决的危笃之象,是精气衰竭已极,阴不敛阳,以致虚阳外越而出现一时“好转”的假象。

  3.B 答案分析:面色黄而虚浮,为脾失健运,水湿泛溢肌肤所致,称为“黄胖”。

  4.A 答案分析:脾胃气虚,气血不足,则面色淡黄无泽,枯槁无华,称为萎黄。

  5.C 答案分析:咽喉一侧或两侧突起肿块,状如乳突,称“乳蛾”,是邪壅气血;若红赤溃烂,为热毒蕴结。

  6.E 答案分析:咽部有灰白色膜点,擦之不去,重擦出血,随即复生者,是“白喉”,为疫疠毒邪蕴积肺胃,上蒸咽喉所致。

  7.C 答案分析:以五脏划分,则舌根属肾。

  8.A 答案分析:以五脏划分,则舌尖属心肺。

  9.E 答案分析:舌红绛主热,在内伤杂病中,阴虚火旺则舌质红绛,胃津匮乏不能上承则苔少。

  10.B 答案分析:阳气不足,生化阴血的功能减退,不能温运血液充养于舌,故舌色浅淡;阳虚水停则苔白而润。

  11.B 答案分析:疹,形小如粟粒,高出肌肤,抚之碍手。

  12.D 答案分析:初起患部如粟米状,根脚坚硬而深,麻木或发痒,顶白而痛甚者为“疔”。

  13.D 答案分析:湿热蕴结,熏灼肠道,气血壅滞,损伤肠络,则便下脓血,赤白相兼,为湿热痢。

  14.C 答案分析:脾虚不运,水谷不化,清浊不分,故泻下清稀,完谷不化。

  15.A 答案分析:足厥阴肝经连目系,肝风内动,上扰目络,黑睛斜向一侧,称“横目斜视”。

  16.E 答案分析:瞳仁属肾。肾藏精,滋养瞳仁。瞳仁扩大,多属肾精耗竭,为濒死危象。


读书人网 >考试试题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