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城市规划师《规划知识》要点讲解(四)

发布时间: 2013-04-03 14:05:34 作者: 格子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精讲班第4讲讲义

  城市规划对设计的要求-蓝线、高程、安全

  (六)蓝线

  蓝线是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确定的需要长期保留的城市河道规划线,沿河道新建的建筑物均应按规定退让蓝线,以便保证河道运输、防洪抢险及水利规划的正常实施。

  相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的土地是水利工程的组成部分,土地所有权属国有,由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使用。河道蓝线内侧和河道管理范围外侧之间的土地、构筑物权属及其使用权不变,树木的所有权性质不变。蓝线管理范围内的用土应严格控制,总的原则是不得减少水域、陆域,不得对现有构筑物擅自进行改建、扩建,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

  (七)基地高程

  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中,对基地的地面高程有如下规定:

  (1)基地地面高程应按城市规划制定的控制标高设计;

  (2)基地地面高程应与相邻基地标高相协调,不妨碍相邻各方的排水;

  (3)基地地面最低处高程宜高于相邻城市道路最低高程,否则应有排除地面水的措施。

  (八)基地安全

  基地如有滑坡、洪水淹没或海潮侵袭可能时,应有安全防护措施。

  交通控制

  2.场地出入口

  对车流量较多的基地及人员密集的建筑基地应符合规范规定:距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叉点起不应小于70m;距非道路交叉口的过街人行道最边缘不应小于5m;距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l0m;距公园、学校、儿童残疾人等建筑物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当基地通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与立体交叉口的距离或有其他特殊情况时,应按当地规划主管部门的规定办理。

  建筑限高、控制指标

  3.建筑限高

  当城市总体规划有要求时,应按规划要求限制高度;保护区范围内、风景区范围内的建筑,市、区中心的临街建筑物.航空港、电台、电信、

  当城市总体规划有要求时,应按规划要求限制高度;保护区范围内、视线景观走廊及风景区范围内的建筑,市、区中心的临街建筑物.航空港、电台、电信、微波通信、气象台、卫星地面站、军事要塞千程等周围的建筑物均应考虑高度限制。

  局部突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烟囱等,在城市——般地区可不计入控制高度;在保护区、控制区内应计入高度。

  4.控制指标

  容积率=总建筑面积(m2)/基地总用地面积(m2),这是一个无量纲的参数,与其他指标配合使用,控制建筑形态往往与平均层数结合使用:

  平均层数=容积率/建筑覆盖率

  建筑密度(%)=建筑总基地面积(m2)/基地总用地面积(m2)X100%,表达了基地内建筑直接占用土地面积的比例

  绿化覆盖率(%)=绿化覆盖面积(m2)/基地总用地面积(m2)X100%

  绿地率(%)=各类绿地覆盖面积之和(m2)/基地总用地面积(m2)X100%

  人口毛密度(人/hm2)=总居住人口数(人)/居住用地总面积(hm2)

  人口净密度(人/hm2)=总居住人口数(人)/住宅用地总面积(hm2)

  建筑布局


  (三)熟悉建筑布局

  1.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就是确定场地或建筑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位置。应根据项目的生产流程,使用的先后顺序,相互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将性质相同、功能接近,并且联系密切,对环境要求—致的建筑物、构筑物及设施分成若干组,结合基地内外条件,形成合理功能分区合理使用土地。一般以道路、河流、绿化带作为边界。

  例题:住宅居室的主要功能是满足用户(ABCD)要求

  A集中与分散活动;

  B娱乐;

  C睡眠;

  D团聚。

  2.建筑朝向与间距

  (1)建筑朝向

  影响建筑朝向的主要因素是日照和通风。由于我国处于北半球,因此大部分地区最佳的建筑朝向为南向,适宜朝向为东南向。

  (2)建筑间距

  影响建筑间距的主要因素有日照、通风、防火,防噪、卫生、通行通道、工程设施布置、抗震要求。住宅应每户至少有1个居室,宿舍应每层至少有半数以上居室能获得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少于1小时:托儿所、幼儿园和老年人、残疾人专用住宅的主要居室,医院、疗养院。至少有半数以上的病房和疗养室,应获冬至日满窗口照不少于3小时。

  要求熟悉《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物的防火间距

  耐火等级耐火等级

  一、二级三级四级

  防火间距(m)

  一、二级679

  三级7810

  四级81012

  高层建筑物的防火间距(m)

  建筑类别

  防火间距(m)

  高层民用建筑高层民用建筑其他民用建筑

  主体建筑附属建筑耐火等级

  一、二级三级四级

  主体建筑1313131518

  附属建筑136679

  3.建筑布局原则

  建筑布局方式:形体组合关系的集中式、分散式、组群式;组合手法的规整式、自由式、混合式。

  要求:

  (1)与场地取得适宜关系;

  (2)充分结合总体分区及交通组织;

  (3)有整体观念,统一中求变化,主次分明;

  (4)体现建筑群性格;

  (5)注意对比、和谐手法的运用。

  4.外部空间设计

  (1)类型

  以人的视觉感受为依据,以人的视线与围合外部空间界面构成夹角为界限,将外部空间划分为三种:180以下为开敞空间;180一450时为围合空间;450以上时为封闭空间。

  (2)处理手法

  对比与变化、渗透与层次、比例与尺度、均衡与稳定、空间序列等。

  竖向设计、场地排水

  (四)熟悉竖向设计

  1.任务

  根据建设项目的使用要求,结合用地的地形特点和施工技术条件,研究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等相互之间的标高关系,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土石方方量,经济、合理地确定建筑物、道路等竖向位置。

  2.设计地面的形式

  自然地形坡度小于3%时,为平坡式;自然地形坡度大于8%时,为台阶式;平坡与台阶混合使用为混合式。当场地长度超过500m时,虽然自然地形坡度小于3%,也可采用台阶式。

  3、设计地面形式的选择


  (一)设计地面形式

  将自然地面加以适当改造,使其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地形,称做设计地形。设计地形按其整平连接形式,可分为三种形式:

  (1)平坡式。把用地处理成一个或几个坡向的整平面,坡度和标高均无大的变化。

  (2)台阶式。由几个标高差较大的不同整平面连接而成,连接处设挡土墙及护坡。

  (3)混合式。即平坡和台阶混合使用。

  (二)设计地面连接形式的选择

  选择设计地面连接形式,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自然地形的坡度大小;

  (2)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及运输联系;

  (3)场地面积大小;

  (4)土石方工程是多少等。

  一般情况下,自然地形坡度小于3%,宜选用平坡式,自然地形坡度较大时,则采用台阶式,但当场地长度超过500m时,虽然自然地形坡度小于3%,也可采用台阶式。

  4、设计标高的确定

  影响设计标高确定的主要因素有;

  (1)用地不被水淹,雨水能顺利排除,设计标高至少要高出设计洪水位0.5m。

  (2)考虑地下水位及地质条件的影响。

  (3)考虑场地内外道路连接的可能性。

  (4)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和基础工程量。

  5、建筑物之间的详细竖向布置

  建筑物之间的详细竖向布置要求是:避免室外雨水流人建筑物内,并引导室外雨水顺利排除;保证建筑物之间交通运输有良好的联系。

  建筑物至道路的地面排水坡度,最好在l%~3%之间,一般允许在0.5%一0.6%范围内变动。

  建筑物的进车道,应由建筑物向外倾斜。

  建筑物室内地坪应略高于道路中心的标高。

  建筑物有进车道时,室内外高差一股为0.15m,当无进车道时,只考虑行人要求,一般室内外高差可在0.45~0.60m,允许在0.3~0.9m范围变动。

  一般情况,建筑物底层地面应高出室外地面至少0.15m。

  6、通则规定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对竖向的规定如下。

  (1)建筑基地地面和道路坡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a.基地地面坡度不应小于0.2%,地面坡度大于8%时宜分成台地,台地连接处应设挡墙或护坡;

  b.基地机动车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8%,其坡长不应大于200m,在个别路段可不大于11%,坡长不应大于80m;在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5%,其坡长不应大于600m;横坡坡度应为1%~2%;

  c.基地非机动车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3%,其坡长不应大于50m;在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2%,其坡长不应大于l00m;横坡坡度应为l%~2%;

  d.基地步行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8%,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4%,横坡坡度应为1%~2%;

  e.基地内人流活动的主要地段,应设置无障碍人行道。

  7.设计标高确定的一般要求

  (1)室内外高差

  当建筑有进车道时,高差一般为0.15m;无进车道时,室内外高差为0.45—0.6m,室内地坪比室外地坪高可以在0.3~0.9m内变动。

  (2)建筑物与道路

  道路中心标高一般比建筑室内地坪低0.25—0.3m;道路最小纵坡为0.3%。

  (五)了解场地排水

  1.场地排水

  形式:暗管排水、明沟排水。其中明沟排水坡度为0.3%一0.5%。

  2.坡度

  场地最小坡度为0.3%,最大不大于8%,以便于排水。

  例题:场地自然坡度为16%时,室内应选择(C)设计场地连接形式

  A混合式;

  B平坡式;

  C台阶式;

  D陡坡式。


相关推荐:

读书人网策划《城市规划实务》实例专题汇总

城市规划师《规划原理》仿真测试试卷汇总

城市规划师《规划原理》自测单选题汇总(读书人网精选)

读书人网对城市规划师考试的详尽介绍

读书人网支招轻松应对质量工程师资格考试

更多信息敬请关注

读书人网注册城市规划师频道:http://www.reader8.net/exam/csgh/


读书人网 >考试指导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