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中考语文考前同步训练题及答案(2)

发布时间: 2013-04-23 15:03:46 作者: luck

  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下面的这首古诗,完成问题。(6分)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 “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富有表现力,请你作简要赏析。(3分)

  2. 第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阅读下面的一篇文章,完成问题。(18分)

  论苦难

  周国平

  ①日本大地震,感想万千,最强烈的是两条:一、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多么渺小;二、在灾难面前,日本民族多么伟大。

  ②事实上意外事件常有发生。“天有不测风云”——不测风云乃天之本性,“人有旦夕祸福”——旦夕祸福是无所不包的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任何人不可心存侥幸,把自己独独看作例外。

  ③人生的本质决非享乐,而是苦难,是要在无情宇宙的一个小小角落里奏响生命的凯歌。

  ④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人生的一项巨大成就,因为它所显示的不只是一种个人品质,而且是整个人性的高贵和尊严,证明了这种尊严比任何苦难更有力,是世间任何力量不能将它剥夺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受难者如同伟大的创造者一样受到世世代代的敬仰。

  ⑤面对社会悲剧,我们有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感支撑着我们,我们相信自己在精神上无比地优越于那迫害乃至毁灭我们的恶势力,因此我们可以含笑受难,慷慨赴死。我们是舞台上的英雄,哪怕眼前这个剧场里的观众全都浑浑噩噩,是非颠倒,我们仍有勇气把戏演下去,演给我们心目中绝对清醒公正的观众看,我们称这观众为历史、上帝或良心。

  ⑥可是,面对自然悲剧,我们有什么呢?这里没有舞台,只有空漠无际的苍穹。我们不是英雄,只是朝生暮死的众生。任何人间理想都抚慰不了生老病死的悲哀,在天灾人祸面前也谈不上什么正义感。当史前人类遭受大洪水的灭顶之灾时,当庞贝城居民被维苏威火山的岩浆吞没时,他们能有什么慰藉呢?地震,海啸,车祸,空难,瘟疫,绝症……大自然的恶势力轻而易举地把我们或我们的亲人毁灭。我们面对的是没有灵魂的敌手,因而不能以精神的优越自慰,却愈发感到了生命的卑微。没有上帝来拯救我们,因为这灾难正是上帝亲手降下。我们愤怒,但无处泄愤。我们冤屈,但永无伸冤之日。我们反抗,但我们的反抗孤立无助,注定失败。

  ⑦然而我们未必就因此倒下。也许,没有浪漫气息的悲剧是我们最本质的悲剧,不具英雄色彩的勇气是我们最真实的勇气。在无可告慰的绝望中,我们咬牙挺住。我们挺立在那里,没有观众,没有证人,也没有期待,没有援军。我们不倒下,仅仅是因为我们不肯让自己倒下。我们以此维护了人的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尊严——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

  ⑧我们不是英雄。做英雄是轻松的,因为他有净化和升华。做英雄又是沉重的,因为他要演戏。我们只是忍受着人间寻常苦难的普通人。

  ⑨人生中有的遭遇是没有安慰也没有补偿的,只能全盘接受。我为接受找到的唯一理由是,人生在总体上就是悲剧,因此就不必追究细节的悲惨了。塞涅卡在相似意义上说:“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

  ⑩越是面对大苦难,就越要用大尺度来衡量人生的得失。在岁月的流转中,人生的一切祸福都是过眼烟云。

  (选自周国平新浪博客,有删改)


  3.文章以“日本大地震”开头有什么作用?(3分)

  4.在作者看来,我们应该如何承受苦难?为什么要这样承受苦难?(4分)

  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6分)

  ⑴. 我们以此维护了人的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尊严——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

  ⑵. 人生中有的遭遇是没有安慰也没有补偿的,只能全盘接受。

  6.阅读链接材料,结合上文,谈谈你的感悟。(不少于60字)(5分)

  链接材料: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0级地震后,在停电、交通中断、余震不断的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秩序井然,没有看到突发事件发生后常见的大量人群聚集、骚乱的情景;没有人声鼎沸、夺路而逃的慌乱景象,连候车回家的人们都是默默地排队。几百人在一处广场避难,无一人抽烟,听不到有人抱怨,更听不到大声喧哗。看到有人在奔跑,那是热心人在拿毯子和食物,帮助老人、妇女和孩子。几小时后避难者离去,地上干干净净,看不到一点垃圾,也没有从报道中耳闻有人趁火打劫的暴力犯罪现象。

  参考答案:

  1、 一语双关(1分),既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水满池塘的情景(1分),又暗指诗人对亲人满腔的深切思念之情(1分)。

  2、 虚实结合或运用想象(1分),抒发了诗人因无法回家而对亲人产生(1分)的深深思念(1分)。

  3、 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⑵引出本文的论题—苦难;⑶作为论据,为下文进一步论证论点服务,增强论点的说服力。

  4、 ⑴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2分);⑵因为它所显示的不只是一种个人品质,而且是整个人性的高贵和尊严,证明了这种尊严比任何苦难更有力,是世间任何力量不能将它剥夺的(2分)。

  5、 ⑴不能删(1分)。“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强调这里维护的尊严既是人性的尊严,又是生命的尊严,去掉就没有这层意思(1分),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1分)。

  ⑵不能删(1分)。“有的”表明人生中没有安慰也没有补偿的遭遇只是部分,去掉就成了全部,与事实不符(1分),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1分)。

  6、在大地震面前,日本国民秩序井然,他们守法、镇定的文明素质让人钦佩。其实,每一次自然灾难都是对人类文明的考验,面对自然灾难我们要维护人的尊严,要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感悟2分,链接材料1分,结合上文1分,语言流畅1分)

相关阅读:

2013年中考作文写景开头写法汇总

2013中考文言文考点——通假字精编

2013中考数学三角形知识点汇总

2013年中考数学重点高频考点知识汇总

2013年中考数学基础公式定理汇总

2013年中考物理基础知识汇总

2013中考复习初中物理定义和定理汇总

欢迎访问读书人网

更多中考资讯请关注读书人网中考频道:http://www.reader8.net/exam/zhongkao/


读书人网 >中考语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