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同步训练题附

发布时间: 2013-04-24 09:05:26 作者: luck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为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的违法犯罪活动,学校应该(  )。

  A.让司法机关介入学校的教育

  B.让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参与到学校的教育中来

  C.聘请从事法制教育的专家或教师来学校充当专职或兼职教师

  D.一律听从上级的安排

  2.根据我国《教师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履行的义务的是(  )。

  A.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B.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任务

  C.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D.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3.实施义务教育,不收(  )。

  A.学费

  B.杂费

  C.学费、杂费

  D.任何费用

  4.某项调查研究表明,“80后”和“90后”的年轻人更喜欢通俗唱法的歌曲,而对美声、民族等唱法不感兴趣。美声、民族等唱法正逐渐被时代所淘汰。

  下列哪个选项,最能对以上结论构成有效的反驳?(  )

  A.许多中年人喜欢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

  B.一些接受过正规音乐教育的年轻人更喜欢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

  C.流行音乐不仅给年轻人带来娱乐,还能更真切地表达其想法和意愿

  D.调查表明,美声和民族唱法在80年代以后的流行程度反而稳步上升了

  5.(  )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

  A.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B.教育部

  C.人民代表大会

  D.国务院

  6.在我国,所谓未成年人是指未满(  )周岁的公民。

  A.14

  B.16

  C.18

  D.20

  7.“孟母三迁”体现了(  )对个体成长的影响。

  A.环境

  B.家庭

  C.社会

  D.学校

  8.在一般情况下,飞机从上海到纽约和从纽约到上海所花的时间哪个长?(  )

  A.从上海到纽约

  B.从纽约到上海

  C.一样长

  D.不确定

  9.我们通常所说的西风是指(  )。

  A.吹向西方的风

  B.从西方吹来的风

  C.从东方吹来的风

  D.吹向南方的风

  10.“项王、项伯东向坐”,这里的“东向坐”是指(  )。

  A.坐西朝东

  B.坐东朝西

  C.坐北朝南

  D.坐南朝北

  11.《荷马史诗》中有大量人的神化和人化的神,下列作品中同样有类似描述的是(  )。

  A.《西游记》

  B.《镜花缘》

  C.《封神榜》

  D.《聊斋志异》

  12.毛泽东的词《水调歌头•游泳》中有“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说的是(  )。A.钱塘江大桥

  B.南京长江大桥

  C.武汉长江大桥

  D.赵州桥

  13.一次随机调查中,问“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教师都回答“是”。而当转而对他们所教的学生问“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时,回答“体会到”的学生仅占10%。这说明(  )。

  A.教师还没有掌握高超的沟通与表达技巧

  B.教师尚不具有崇高的道德境界

  C.教师缺乏信心

  D.教师缺乏爱心

  14.“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成语出自(  )。

  A.《秋水》

  B.《寡人之于国也》

  C.《谏逐客书》

  D.《季氏将伐颛臾》

  15.“两朝开济老臣心”中的“老臣”是指(  )。

  A.诸葛亮

  B.杜甫

  C.刘备

  D.李斯

  16.下列不属于江南三大名楼的是(  )。

  A.滕王阁

  B.黄鹤楼

  C.岳阳楼

  D.浔阳楼

  17.《吴声歌曲》中“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一句运用了(  )修辞。

  A.比喻

  B.谐音双关

  C.借代

  D.拟人

  18.当今时代,经济和文化相互融合,已经密不可分。一个地方一定要发展有文化内涵的经济,要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品格,必须重视文化、重视创意,否则在产业链条分工上只能处在下游,永远没有主导权和发言权。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经济与文化相互影响、联系紧密

  B.地方需要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

  C.必须重视文化建设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D.提升经济发展的品质才能获得产业发展的主导权

  19.培根是(  )。

  A.德国哲学家

  B.法国史学家

  C.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

  D.美国小说家

  20.《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的作者是(  )。

  A.汪曾祺

  B.王小波

  C.张洁

  D.王朔

  21.子日:“不学诗,无以言。”其意思是说(  )。

  A.不学诗,就不能出口成章,打动人心

  B.不把诗学好,就无法与人沟通、交流

  C.不学诗,就不知道说什么话最中听

  D.不学诗,说话就会颠三倒四

  22.对诗句“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汉乐府诗歌

  B.这是一首边塞诗

  C.这句诗歌与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异曲同工之妙

  D.“半生死”指死生各半,谓出生入死,英勇奋战

  23.滕王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景色的组景手法是(  )。

  A.对景B.借景

  C.框景

  D.隔景

  24.中国有句俗语,“师生如父子”,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是(  )。

  A.师生关系就是父子关系

  B.师生关系基本等同于父子关系

  C.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一样的关爱,又有像父母对自己子女一样的偏爱

  D.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一样的关爱,却没有像父母对自己子女一样的偏爱

  25.“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出自(  )的诗作。

  A.艾青

  B.拜伦

  C.席慕容

  D.叶芝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我国古代有很多蕴涵深刻道理的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这些名言警句都引人深思。

  运用相关教育教学理论,说明材料中的两句名言体现了教师怎样的行为规范及其对教师的要求。

  2.教师拖堂,对学生而言,是“家常便饭”,尽管内心不满但也只能“逆来顺受”。针对这一“顽症”,为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某中学在新学期强化该校“16条禁令”,明确将“教师拖堂”列为教学事故,处罚直接和经济挂钩。一时间,引发各方热议。

  针对这一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3.根据相关新闻报道,2011年9月9日下午,湖南省邵阳县唐田市镇一渡口发生沉船事故。经核实,事故船只主要搭载的是放假回家过中秋节的学生。该起事故共有12人遇难,其中包括6名学生。

  请运用相关教育理论及教育法律法规知识对这一事件进行评析。

  三、写作题(20分)

  请以“如何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为题,写一篇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我国古代有很多蕴涵深刻道理的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这些名言警句都引人深思。

  运用相关教育教学理论,说明材料中的两句名言体现了教师怎样的行为规范及其对教师的要求。

  2.教师拖堂,对学生而言,是“家常便饭”,尽管内心不满但也只能“逆来顺受”。针对这一“顽症”,为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某中学在新学期强化该校“16条禁令”,明确将“教师拖堂”列为教学事故,处罚直接和经济挂钩。一时间,引发各方热议。

  针对这一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3.根据相关新闻报道,2011年9月9日下午,湖南省邵阳县唐田市镇一渡口发生沉船事故。经核实,事故船只主要搭载的是放假回家过中秋节的学生。该起事故共有12人遇难,其中包括6名学生。

  请运用相关教育理论及教育法律法规知识对这一事件进行评析。

  三、写作题(20分)

  请以“如何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为题,写一篇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


  二、材料分析题

  1.【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师行为规范的了解。

  【参考答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体现了榜样的作用。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其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时刻接受教师的教诲,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严于自律,不但注意自己的仪表,做到言语得体,穿着得当,待人有礼,树立良好的外在形象,而且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内在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做到以德服人,内外兼修,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榜样的力量,不但为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也为其树立社会上的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来教育引导学生。

  2.【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答案】(1)”拖堂”,一直以来在我国各地学校都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所谓拖堂,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到了规定的下课时间而未按时下课,继续延长一段教学时间的现象。出现教师”拖堂”现象的原因有多个方面,既有可能是教师备课不充分,也有可能是教学内容和当时教学情境需要,但不论什么原因造成的”拖堂”,其不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教师拖堂有可能会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下降。其次,学生的休息和学习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授课时间太长,学生的精力会下降,注意力难免分散,极有可能影响学习效果。再次,教师拖堂会影响学生良好时间观念的形成。受教师的影响,学生的时间观念会淡薄,容易养成拖拉的不良习惯。最后,教师拖堂也会影响其他教师的上课。

  (2)针对”拖堂”现象,某中学实施了”拖堂禁令”,将”拖堂”视为”教学事故”,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该学校的出发点是好的,其目的是规范教学秩序,促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从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上寻找造成拖堂的各种原因,并有针对地予以校正,提高课堂效率,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最终受益的是学生。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拖堂”其实也是教师尽心尽职的表现,将拖堂列为”教学事故”有可能给教师增加压力,甚至影响教学质量。

  (3)综上所述,”拖堂禁令”的出发点是好的,在执行过程中,学校要注意处理方式,既要保护教师的积极性,又要避免流于形式,建议可将刚性的措施改成柔性的管理。

  3.【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学生安全问题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参考答案】(1)湖南邵阳的”沉船”事件、各地陆续发生的校车车祸事件等越来越多的学生安全事故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学生大部分是青少年儿童,他们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学生的安全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学生的安全理应是各方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条规定:”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这说明维护青少年儿童的安全和身心健康,不仅仅是家长和学校的义务,社会各界都有责任为维护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作出贡献。

  (2)”沉船事故”发生的原因可能有多个方面,也在多方面为我们敲响警钟。就学校和教师来说,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学校和教师要提高安全意识,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和教师不仅要在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做好学生的安全工作,还要做好学生离开学校之后的安全教育,培养学生时刻注意安全的意识。其次,学校的教学设施、运输设备、教学场所等必须符合学生的安全使用的需要。学校和教师要尽最大努力排除任何可能对学生安全造成威胁的隐患。

  (3)各地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一定要吸取教训,努力做好青少年学生的安全防护工作,为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写作题

  【参考例文】

  如何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

  苏霍姆林斯基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稚嫩的心灵。良好的心理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是学生进步的一个前提。作为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温情的积极向上的氛围是非常有利于教育教学的。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营造温情心理氛围的先决条件。

  当自尊心理使人去克服各种困难和自身的弱点,合理地维护自己的尊严时,它在人们的行动中起积极作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才会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并获得成功。

  要保护学生自尊心,以下几方面是不应忽略的。

  (1)坚持平等对话。作为教师,首先要清醒地认识到过去的”师道尊严”已被时代所摒弃,学生是与老师完全平等的人,尊重是教育民主的第一原则。有了这种健全的心理,才能平等地、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心声,才不会压抑学生的个性,才会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2)关注弱势群体。维护自尊是每个正常人的基本需要,班级里的后进生及有某方面生理缺陷的学生则更渴望在集体中居于适当的地位,得到较好的评价和重视。因为他们的自尊心往往更脆弱,更容易受伤害,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关注这些学生的心理需求,更加细心地呵护他们的自尊心。我们要像给朱元璋画像的聪明画家那样,既要保护弱势群体的自尊,又要做得巧妙,使他们感觉不到自己的弱势。

  (3)挖掘前进动力。渴望积极的肯定性评价而获得自尊,是一种普遍的心理需要。虽然教师眼中的双差生(学习差、品德差)表面上看似什么都不在乎,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同样也有十分强烈的自尊需求。对待这些学生,教师不能因为”恨铁不成钢”,就总是恶语相讥或横加指责,那样只能使他们在背离我们的方向上越走越远。教师应积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的长处在集体活动中得以充分的发挥,并以此为契机,激发他们的荣誉感、自尊心和上进心。

  (4)宽容学生的过失。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小过失是不可避免的,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并非故意的,而是在不经意间造成的。”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我们应允许学生犯错误,而且要懂得宽容他们的错误与过失,不要盯住他们的错误不放或对他们的过失穷追不舍,只要让其明白错误行为及错误所在就可以了,要保护他们敏感的自尊。

  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我们要细心呵护学生露珠般脆弱的心灵,精心为他们营造一个充满温情的心理氛围,我们给予学生的尊重、理解、关爱,就是对他们”润物细无声”的浇灌和培育;老师善解人意的温情就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明灯。

  

编辑推荐: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

中学教育心理学章节复习笔记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练习题汇总

2011年教师资格:河南省普通话水平测试题汇总

2013年陕西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题汇总

近年来四川教师资格教育学真题整理汇总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读书人网www.reAder8.cn教师资格考试频道!


读书人网 >考试试题

热点推荐